xx教授采访稿
xx:“回家”来,探索生命的奥秘 工作上,他埋头苦干,严谨创新;生活中,他沉稳谦和,不愠不火。而且他多才多艺,写得一手好文章,拿过围棋比赛的冠军,还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北国之春》是他的主打歌。他,就是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xx。
一:回国,是机缘,更是长久的期盼
xx 教授是 2003 年回的国。回国之前,他在美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生活。他有贤妻陪伴在侧,还有一双可爱的女儿承欢膝下。“为什么会回国呢?”记者问。“其实一直想回国,”xx 教授说,“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早在 1996 年,即在日本毕业前一年,xx 教授就曾回国考察。然而,当时国内很多科研机构的条件都比较差,研究经费非常少,甚至要以卖茶叶来获得微薄的经费,没有科研氛围,回国搞科研的条件很不成熟,因此未能了愿,便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继续深造。
真正让 xx 教授回到祖国怀抱还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
2001 年,中国侨联举办“海外优秀学者为国服务团”活动,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参观访问,xx 教授也在受邀之列。当时行程安排了北京、上海、天津 3 个地方。在参观过程中,xx 教授见到了繁华的长安街,欣喜地发现,祖国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地感受到东方
巨龙正在腾飞,“中国威胁论”所叙非假。当时 xx 去了中科院和协和医科大学等机构参观,发现科研氛围十分浓厚,科研条件跟过去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国内的科研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xx 见此非常激动。此时他暗自下了决心,要为祖国的科研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回美国之后,xx 教授跟亲朋好友交流了回国的想法,夫人完全尊重他的决定,朋友却忧心忡忡,甚至在回国前一晚还劝说 xx 教授退掉机票。其实 xx 教授的心里也满是不舍,因为在美国实验室的六年,他就像抚育孩子一般置办了实验室的一瓶一罐,其中承载着他满满的回忆,他的欢笑与泪水。但是由于对祖国的期盼与热爱,教授还是毅然决然地回来了。
对于在国内和在国外进行科研的利弊,xx 教授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分析。
xx 教授表示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实力,在国内会发展的更好,比如施一公教授等。因为首先国内有更广阔的空间,有各种研究方向,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再则国内学生多,素质也不必国外差,并且由于国内科研处于起飞阶段,学生们都干劲足,希望能做出一番成绩来。而国外科研已处于饱和阶段,人们的心态更多的是享受成果,没有那一份发奋图强的心态。所以国内绝对是实干者,有能力者的科研天堂。
二:与北医基础医学院的的情感历程
在 2001 年,中国侨联举办的“海外优秀学者为国服务团”活动
中,xx 教授便萌发了回国的想法。2002 年时参加了北医的面试,毫无疑问顺利通过,北医对于有能之士总是求贤若渴的。2003 年便启程回国,来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其实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因为 xx 教授在美国实验室的研究所所长的学生是协和的科学院院士,所长便主动为教授写了推荐信。但是 xx 教授回国考察后发现协和对于让科学家安心科研没有提供良好的环境,相反北京大学医学部在 2000 年与北大合并,隶属“985”与“211”,各个方面都呈现欣欣向荣的趋势。实验室,工资,配房等都进一步改进完善,为科研孕育了坚实的摇篮。xx 教授表示“梧桐树栽好了,树下才有乘阴人”。
虽然科研大环境正逐步改善,但是回国创业绝非易事。
xx 教授正式回国是在 2003 年 4 月,正赶上非典,不过 xx 教授表示毫无畏惧。刚到北医时,办公室只是一间空屋子,xx 教授便借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部电话,就此开始办公了。当时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仅和一位快退休的老教授共用一个 40 平方米的实验室,只有 30 万元人民币的启动基金,xx 教授便先将实验室的装备规范化,比如将水泥台子改造成正式的试验台,各种器材都是教授自己骑着自行车从各地添置回来的。在装修期间,xx 教授便在柯杨校长的实验室继续着自己的实验,想来基础医学院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都互帮互助,为着科研不懈努力着。直到第二年申请到国家杰出青年自然基金,xx 教授的实验室研究才步入正轨。然而,说到归国之初的艰难,xx 教授表示那时完全没有觉得艰苦,因为他说那是自己的兴趣,就觉着是
为自己在干事,无怨无悔,而且能和基础医学院一起成长,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前进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从无到有,满满的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人干劲十足的呢!
xx 教授从刚到基础医学院之初至 2014 年 5 月份都一直担任党委书记一职,并且要主抓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和兼顾基础教学工作,还是一家之主。可谓是肩负重任,事务繁忙。
但是 xx 教授却很好地协调了这一系列工作,尽好了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他的法宝便是: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时间。
作为党委书记,xx 教授主抓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学术水平提高方面。而将党务工作主要交给两位能干的副书记负责。抓住重点,协调工作。
作为科学家,xx 教授在白天开会处理好行政工作并且进行基础教学工作之后,便把晚上的时间和周末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实验室。对于学生,他严格要求,秉承着认真负责的良师的原则。xx 教授说,“或许学生们会觉得我严格,会觉得苦、觉得累、觉得受不了实验的枯燥。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就会感谢实验室的这段时光,感谢实验室这个大环境,让他们有足够的竞争力。他们现在埋怨我没有关系,他们之后便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作为一家之主,记者问:“那家人有时会埋怨么?”,xx 教授说更多的是理解与习惯。其实妻子有自己的工作,孩子有自己的学业,并不需要时刻陪伴。因为一家人都在校内住着,有事打电话就可以回家一趟,所以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也是北医让科研人能安心的一个
重要方面。
在基础医学院工作科研的 11 年里,xx 教授表示基础医学院宽松的工作环境是对科研最大的推动剂,基院不会急功近利,不会对教授有太多的要求,压力比较小。正是这样的环境外加浓郁的学术氛围才成就了一项项偶然而又必然科研成果的诞生。
勤奋努力地工作,让 xx 教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了突出成绩,在肿瘤的发生机制研究和肿瘤治疗分子机理的基础研究中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xx 教授回国后发表国际有影响的 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十五六篇,其中多篇具有重要意义。他领导研究小组准确把握 p53 的乙酰化修饰这一前沿领域的突破口进行研究攻克,并且取得可喜进展。另外他领导的课题组在细胞自噬与肿瘤发生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肿瘤学界受到关注,对探索肿瘤防治新途径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寄语基础医学院与基础医学院的学生
个人认为基础医学院学制略短,,因为实验过程中需要探索未知,做机制研究,这样才能在国际中有竞争力,这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的学生智商都很高,但是没有很好的论文发表,我认为是因为差了一年,.8 年的体制有点拔苗助长,好种子没有达到好的效果,希望能有9 年的训练,5+5 的体制就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科研的时间了。
再则我认为拔尖的学生,应该挑战最艰难的东西,不应该随遇而
安找些简单的东西做,因为这样对今后的成长没有帮助。比如发论文,如果做一点东西就发就会给你的思维带来一个惯性,不利于之后的发展。应该从第一篇论文开始就把机制什么的都搞清楚再发。在实验室养成的习惯,得到训练的结果会影响一生。我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从一开始就挑战最难的,并且坚持下去。因为对于研究型的学生,坚持很重要。比如:挖矿,挖到边上了,觉得很累却放弃了,就会功亏一篑,其实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成功了。
在基础医学院的 60 年中我服务了十几年,直接参与了学院的体制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在实干中与基础医学院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希望基础医学院更加理顺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把最好的人才引进来,让基础医学院一直站在国内基础医学研究的最前端,到 100年时仍然是这样。
记者:xx
相关热词搜索: 采访 教授 XX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联系教授2021-09-18
- 学习胡新懿教授2021-09-28
- 七问温儒敏教授2021-09-28
- 韩刚教授设计2021-09-28
- 白寿彝教授谈读书2022-10-27
- 冀爱英教授治疗胃痞经验2022-10-27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XXX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个人党...2023-12-25
- 2024年XX区民政局主题教育进...2023-12-25
- 2024年度XX集团国企工会女工...2023-12-25
- 2024年XX宣传部部长在全区主...2023-12-25
- 2024年XX区长在区委主题教育...2023-12-26
- XX市发改委领导关于“修六心...2023-12-26
- XX县工委书记关于做好机关党...2023-12-26
- 2024年XX政协主席在区委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市主题教育动员会上讲话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