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学习塞罕坝精神个人心得感悟例文1

发布时间:2021-09-28 15:35:12 浏览数:

 学习塞罕坝精神个人心得感悟范文 1 塞罕坝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创业者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和历史创造,更珍贵于在一代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中发扬光大。塞罕坝林场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尽管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的塞罕坝精神始终未曾丢弃和改变,她已深深融入每个塞罕坝人的血液之中,成为塞罕坝人气质的核心和精髓。在这次调研实践中,从接触到的每一位塞罕坝人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在海拔 1936 米的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齐淑艳夫妇,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冬季,在防火期白天必须每隔 15 分钟通报一次火情,并且经常 1 个月见不到1 个人。就这样,他们一守就是 7 年。当问他们是否寂寞时,刘军憨厚地说:“寂寞了,我就出去喊两声!” 亮兵台营林区的老尤,一位普通护林员。他负责 2019 多亩林子的管护,每天早出晚归,十几年如一日,厚重的露水常常浸湿他的裤腿,露水引发的潮毒使他双腿疼痛难忍,经常靠吃药才能入睡。但他依然乐观地说,这样的生活并不苦,理由是“必须对得起拿的这份工资”。

 梁侠,阴河分场工会副主席,8 岁时随父亲来到林场,如今已 59 岁。一家三代都在林场,但儿子残疾,父亲长期住在医院,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身上。可是,他对工作依然兢兢业业,他坚守的就是“没有大家也就没有小家。只有把工作干好了,林场经济效益上去了,咱们职工的生活也才能提高”这么一个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

 普通职工尚且如此,林场的各级领导干部更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委书记刘海莹在领着我们考察二道河沟营林区时说:“每当看到吐里根河对面的沙漠,我都深刻认识到我们这片林子的珍贵!我没有理由不保护好它!”阴河分场场长姚凯讲起即将开工的亮兵台新望火楼的规划极为详细,他调侃说,他的工作就是给全体职工搞好后勤服务,好让他们安心工作,确保把林子看护好、经营管理好! 正是这已经融入血液的塞罕坝精神,让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成为我国国有林场的一面旗帜。塞罕坝林场用占河北省 2%的林地面积贡献了 10%的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已达 79.4%,林子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 74.7 万吨、释放氧气 54.5 万吨,被誉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保水源,为国家增资源,为地方增财源”的绿色生态屏障。

 塞罕坝精神在一代代塞罕坝人身上传承着,但他们传承的不仅仅是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感悟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