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上海股票市场分析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1-09-28 16:55:23 浏览数:

  上海股票市场的分析与展望

 1997~1998 年 7 月,上海股票市场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过程。尽管股票市场在这个过程中火爆的上涨行情持续时间不长,并且上海 A 股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规模已扩大至近460 多家,但 A 股市场价位并不低,这一方面表明了股票市场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的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投资基金对稳定股票市场具有很大作用。我们对上海股票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7 1997 年以来的上海股票市场的回顾分析

 1. 上海 B B 股市场股票指数巨幅下调,熊气弥漫

 1997 年上半年,上海 B 股市场由于股票价值的发现和在 A 股市场单边扬升的多头火爆行情的带领下,走出了稳步上升、价量齐涨的多头行情。B 股指数在 5 月 6 日达到全年最高点位99.31,随后由于受国家加强防范金融风险、抑制过度投机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以及 B 股市场的扩容压力,B 股指数开始下调。但是,市场交易依然比较活跃。进入下半年,由于东南亚和韩国的金融危机以及香港股市的大幅震荡,B 股指数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并且震幅加大。特别是与上海 B 股市场关系密切的日本山一证券的破产和香港百富勤的倒闭所带来的恐惧,资金的匮乏和投资者的谨慎使得 B 股股指连连下挫,大幅下滑至 1997 年 12 月 24 日的全年最低点位 51.93,较当年最高点位 99.31 跌去 47.6%,年终指数收盘于 55.88 点,全年市场总成交金额为 212.94 亿元。

 进入 1998 年,随着东南亚和韩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以及香港股市的继续下跌,上海 B股市场毫无走暖迹象。年终报表的不尽人意,国际汇市日元的持续大幅贬值造成的金融动荡,使得上海 B 股市场熊气弥漫,B 股股指呈现单边下降的走势。上海 B 股市场如此非理性的惨跌虽然是由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但与 B 股市场投资者结构有更大关系。市场规模远大于 B 股市场的上海 A 股市场同样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且扩容压力很大,然而 1998 年 1~8 月最大跌幅也不到 30%。因此,发展上海 B 股市场除了加强市场监管外,还必须多管齐下,保持股市供应和需求平衡。从资金供应着手,当务之急应尽快发展可进入 B 股市场的投资基金,如中外合作投资基金,允许一部分保险基金入市;其次,从长远看 B 股市场总要与 A 股市场归一,应予考虑从现在起逐步向境内投资者开放;再则,上海 B 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加强经营和财务管理,提高自身业绩,从而吸引投资者也是很重要的。只要国际金融形势稍加走稳向好,国内经济能够保持 8%左右的增长,上海 B 股市场的上升行情是迟早的事情。

 2. 上海 A A 股股票市场的回顾分析

 回顾 1997 年以来上海 A 股市场的发展建设和运行轨迹,我们归纳出如下特征:

 ①A 股市场涨跌互见,震荡幅度有所减小。虽然,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股市的巨幅震荡,曾跌至 1025 点低位,最大累计跌幅近 500 点,但从 1997 年 10 月~1998 年 3 月上海 A股指数基本在 1100 点附近波动。1998 年 4 月又展开了一波上升行情,最高达到 1420 点。6月开始的下调行情则比较平缓,违规资金运作和过度投机的现象明显收敛,A 股指数运行总体平稳。只是在 1998 年 8 月份日元持续贬值,香港股市加速下滑时上海 A 股市场才出现暂时的非理性跌势,指数最低跌至 1043 点,但也没有创新低,最大累计跌幅不足 400 点。8月底 9 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和香港股市汇市的大动荡,对上海 A 股市场的影响就很小。当前上海 A 股市场正在走高点下移低点抬高的三角形平稳整理行情。

 ②1997 年股票扩容加速,1998 年力度虽趋缓,但资金扩容速度不慢。股票市场的扩容表明股市规模的增大,融资功能的增强,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股票市场扩容始于1996 年,但加速扩容的迹象始见于 1996 年底。根据我们的统计,上海 A 股市场 1997 年全年共上市股票 85 家,1~5 月上市 32 家,而 6~7 月的上市股票就达 34 家,可见管理层利用增加股票供给、达到供需平衡调控 A 股市场的决心和力度。进入 1998 年,上海 A 股市场扩容压力依旧,但力度明显趋缓。1998 年 1~7 月上海 A 股市场共上市新股 34 家,仅为1997 年同期的一半。与以往不同的是,1998 年起中国 A 股市场资金扩容的速度在加快,表明管理层发展股票市场意在长远。1998 年上半年中国 A 股市场成功登陆了 5 家投资基金;与此同时,券商机构的规模也在日益增大,注册资金在 10 亿元以上的新券商,如联合证券、东方证券和华宝证券等也纷纷加盟券商机构,资金扩容速度也不慢。同时,散户投资者的队伍不断扩大,1998 年 1~6 月新开上证所投资帐户的投资者达到 179.49 万户,使开户总数达到 1892.80 万户,同比增加 18.60%。目前,上海 A 股市场上市股票数 460 多家,流通市值达 3100 亿元左右,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

 ③加强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贯穿于 A 股市场的始终。中国 A 股股票市场牛短熊长、投机盛行的历史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需要规范、稳定的机制。1996~1997 年,我国证券管理层对股市的政策调控思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原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转变到从规范市场、防范风险出发采取全面、系统的政策、法规和措施。从 1997 年初开始,中国证监会对股票发行、上市公司检查制度、年报编制等问题相继提出规范意见;5 月份,证监会等四部委又作出规定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6 月份人民银行发出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通知,对股市的资金来源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理。此后,证监会有关处罚违规机构的消息使得证券机构的不规范行为不得不有所收敛。进入 1998 年,中国证监会又对某些证

 券机构在申购投资基金时的违规行为和有些证券机构私设小金库的行为进行了严厉处罚;还通过了责成国泰和君安两家证券公司合并重组等举措。这些充分反映了管理层对 A 股市场的政策调控,已经不是针对股市的运行态势而为,而是从更深层面上综合宏观经济、金融等多种因素而进行的防范股市风险、规范市场行为的奠基性工作。

 ④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理念均发生了不小变化。上海 A 股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结构主要是券商机构和散户。1996~1997 年的火爆扬升行情吸引了大量巨额的短线非法资金入市,投资者的成份结构短期发生了较大变化。券商、国有企业、其他企业、期货经纪商等机构成为当时市场的主流。随着管理层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的政策、法规举措的推出,进入 1997 年 7 月,上海 A 股市场资金的来源得到了清理,市场投资者的结构又重新变为以券商机构和散户为主。同时,香港的一些中资机构的资金也常常流入上海 A 股市场。1997 年下半年,由于国内的几个超大券商分别被停止自营股票,因此它们至今在上海 A 股市场的介入不深,手中持有的资金很多。另外,不少券商由于看淡后市,其市场行为也是出多进少,手中持有的资金也颇宽裕。这样,大量的散户就被套在了股市里面,成了持有最多股票的市场投资主体。1998 年上半年,中国 A 股市场进入了 5 个投资基金,上海 A 股市场为此活跃了一阵,不少散户由此得以退出市场而换回资金,形成了上海 A 股市场投资者结构的新格局:散户、券商机构和投资基金三大主体。然而,由于投资基金以中长线投资为主,短期的入市吸筹尽管会造成一些股票供需的失衡,使得股价快速上升,但随着吸筹行为完毕,这些股票股价马上会回落至较低价位寻求新的供需平衡。当然,券商机构一般不会进入这些股票为投资基金抬轿;散户投资者也不会从这些股票中割肉出局,而逢低买入的却不少,加上这些股票自身的投资价值和投资基金的护盘,抗跌性就相对较强,投资基金稳定市场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目前,上海 A 股股票市场外围资金非常充裕,一级市场新股申购行情火爆,而二级市场行情却相对冷清,充分反映了市场投资主体对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发展方向的疑惑,反映了相应宏观背景下投资主体谨慎的投资理念。不过,股票市场是一个逐利的市场,一旦国内外经济和金融形势出现向好的迹象,上海 A 股市场出现扬升的牛市行情是毫无疑问的。

 ⑤行情演绎特征有所变化。1996~1997 年 5 月,上海 A 股市场的行情是以绩优,特别是高成长和高含权的次新绩优板块为主,在四川长虹的领衔下,通过各种成份的巨额资金推动,演绎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牛市特征。到了 1997 年下半年,随着管理层规范市场、防范风险的政策、法规举措的推出,上海 A 股市场资金的来源得到了清理,市场投资者重新变为以券商机构和散户为主,市场资金大为减少,行情演绎特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四川长虹虽继续领衔大盘,但其走势已经趋弱;次新股板块尽管依然活跃,但涨升力度已今不如昔,市场新的资金不愿进入股价高企的该板块,而留在其中的老主力只能通过活跃盘面、吸引散户

 入场而得到自救,表现出明显的出局痕迹。其次,由于市场资金不愿进入股价高企的次新板块,就必然要挖掘新的热点。于是,资产重组板块开始形成。神马实业、众城实业(现为中远发展)、国嘉实业和钢运股份等资产重组个股出现。虽然,市场投资者响应比较理智,但却活跃了沉寂的二级市场,为一些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再次,一部分资金介入了预期具有良好业绩和高送配的个股,尤其是诸如金花股份、特变电工、南京中达、哈慈股份等个股。还有,新股上市炒作行情明显降温,大量炒新者被套牢。显然,1997 年下半年上海 A 股市场行情因资金的限制已不再有全盘皆涨的特征,可在相对平稳、沉寂的市场中却演绎出个股行情依然活跃的特征。进入 1998 年,上海 A 股市场行情特征又有了新的变化,其成因主要是新一届政府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和 3 年实现国有企业解困扭亏的目标以及投资基金的入市。由于投资基金资金规模大,行为理性,风险意识强,操作模式以投资组合为主,而短期炒作和做庄处于次要地位,使得二级市场做庄行为趋于弱化、新股直接做庄难度加大、优质公司股票收集更难。于是,劣质公司股票做庄的可操作性和机会大大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条件和第 4 次降息的作用下,1998 年 4 月初上海 A 股市场走出一波由资产重组和科技板块双双加温的投机性较浓的扬升行情。只要劣质就是资产重组的象征,股价翻番不在少数;只要与科技沾边,无论质地好坏,股价便可使劲往上涨。目前,上海 A 股市场处于低位盘整,日成交金额较少。1~7 月总成交金额为 7807.47 亿元。投资基金介入的个股走势相对平稳。具有高成长预期和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个股低位反弹强劲,投资者介入踊跃,虽然盘面热点不很明显,但这可能已经预示未来上海 A 股市场行情的演绎特征。

 二、上海股票市场 8 1998 年 年 8 8 月~9 1999 年发展展望

 对 1998 年 8 月~1999 年上海股票市场,我们的观点是谨慎乐观。因为股票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财政金融政策取向和供求关系以及周边和国际的经济、金融环境。

 1.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8 1998 年上半年低于预期目标,但要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1999年的预期会好些

 1998 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不小。亚洲金融危机的加深,自身发展中多年积累下的深层次问题如国有企业亏损面加大等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困难,国民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等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有所制约。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为 7%,低于 8%的预期目标,因此要实现全年经济增长 8%的目标,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必须达到 9%。在充分意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任务相当艰巨的时候,也应该看到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所开展的一系列积极工作:增加资金投入,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促进工业、农业

 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和出口多元化、严厉打击走私等方面的工作。鉴于这些政策措施和配套工作抓住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我们预期 1998 年实现经济增长 8%的目标是可能的;并且 1999 年我国经济增长会直接受益于这些政策措施和配套工作,经济发展的情况还会更稳些、好些。

 2. 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辅之以有弹性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在出口已占我国 GDP 的 20%、外资占我国社会总投资 10%左右的国民经济格局下,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前所未有地增大了,当前通过出口增长,实现由外需扩大产生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的难度很大。于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便成为扩大国内需求的主要动力。由于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放慢等因素的影响,刺激内需中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十分明显。而 1998 年我国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在货币供应等方面出现了松动。1998 年中央银行两度降低利率和一次大幅降低准备金率,其用意在于扩张信用,促使银行走向市场,寻找资金出路。然而,这些货币政策在经济景气度偏低的时候作用不明显或者比较缓慢。因此,只有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转移支付等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以此来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3. 政府积极稳妥地发展股票市场的政策现在和未来都不会改变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推行离不开股票市场各种功能的配合。而如何通过股票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筹资及资产重组等配套条件,已成为国家更重要、更紧迫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对股票市场的平稳发展会更加关注。同时,在政策的制定方面会更加注重其连续性和对股票市场平稳发展的有利方面。1997 年下半年...

相关热词搜索: 市场分析 上海 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