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2006年信访工作调研报告
菏泽市房产管理局
(2007年5月15日)
根据市委办公室的安排,结合房管系统人民内部矛盾调处的工作实际,对06年房屋拆迁信访基本情况、成因分析及加强房产管理和处理信访矛盾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06年拆迁信访情况。
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大规模的展开,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房屋拆迁规模和总量日益扩大。去年,全市共拆迁总面积45.9万平方米,被拆迁户总计3331户,市区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7.73万平方米,被拆迁户1862户。拆迁规模的扩大也随之带来了一些拆迁信访问题,2006年省、市交办的信访案件共14件,其中拆迁补偿安置9件,乡镇规划中涉及征用土地的3件,异地房产纠纷1件,拖欠工程款1件。本着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题与思想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逐案督办、协调、领导包案和多方面的努力,14件信访案件,全部办结,有效地促进了房地产领域的稳定发展。
(二)拆迁信访情况的总体特征。
从近几年我局受理的拆迁信访情况看,2004年共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03批/328人次,其中集体访32批/192人次,房屋拆迁问题占全年信访量的69.3%;2005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58批/176人次,其中集体访21批/110人次,房屋拆迁问题占全年信访量的58.7%;2006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2批/96人次,其中集体访7批/38人次,房屋拆迁问题占全年信访量的44.4%,拆迁信访总量和因拆迁引发的上访人数在逐年下降。拆迁信访总体上没有给社会稳定和我市形象带来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保证了我市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也为创建“平安菏泽”做出了一定贡献。2006年,市房管局和局法规科(内设信访室)分别被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设厅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二、原因分析
造成拆迁信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近几年拆迁引起的上访;也有拆迁体制、政策方面的原因;既有安置补偿不到位的原因;也有被拆迁群众过高要求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仍不够完善,是人民内部矛盾的凸显期,部分群众由于自身观念、意识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当即得利益与国家或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考虑个人利益过多,一时接受不了新问题、新变化,从而引发信访问题。
二是目前我国法制体制还不够健全,普法工作不到位,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往往以偏代全,只利用对自身有利的法律条款,向上级行政机关或信访部门频繁上访,有的隐瞒和歪曲事实真相,有意钻行政法规的空子,找借口提过高要求补偿安置,甚至煽动群众集体上访或采取过激行为。
三是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具体操作工作中各地掌握不一样,这种地区性的政策因素也可能引起部分群众上访。
四是拆迁行业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工作人员素质差,不会做思想工作,为群众解决合理要求和实际困难,而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态度蛮横,造成群众反感,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甚至激化矛盾。
三、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市的拆迁补偿安置政策。结合新修订的《山东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认真总结我市近几年的拆迁工作经验教训,不断完善适合我市实际情况、有利于拆迁工作开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拆迁让群众受益,拥护和认可拆迁,以此推动我市城市建设的更快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建设领域存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依法规范行政程序,强化对城镇房屋拆迁全过程的监管,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第三、转变观念、改进作风,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着重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部门依法治理的自觉性。在服务群众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引导公民依法合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促进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第四、加强行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拆迁服务行业、评估机构的管理、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增强从业能力,注重服务质量,净化行业风气。树牢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观念。
第五、建立和完善排查、协调、处理拆迁信访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拆迁信访热点问题的预警和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预案。要建立排查制度和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高基层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切实把问题化解在当地,认真做好上访老户和重点人员的稳定工作。要重视对群众初信初访处理,提高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成功率。
第六、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格局。一要认真落实信访事项受理登记和转送制度、听证制度、案件终结制度和督查督办等制度,全面推动信访问题的解决。二要严格责任追究,把信访工作绩效纳入公务员考核体系。三是建立灵敏、准确、快速的信访排查调处制度,强化信访预测、预警、预控能力,千方百计防止和避免个访问题群体化,简单问题复杂化,经济问题政治化,局部问题社会化。通过加强对信访问题的层层排查调处,牢牢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超前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说服一批信访老户息访息诉,消除不安定因素,达到减少重复信访、越级信访和集体上访,为我市城市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组织系统信访工作总结2021-09-11
- 公司2004信访工作总结2021-09-12
- 建立责任机制促进信访工作2021-09-14
- 信访工作总结2021-09-14
- 关于发挥信访工作在维护社会...2021-09-15
-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进和谐**建设2021-09-20
- 信访工作论文:信访工作与法律...2021-09-22
- 创新工作方法规范信访工作2021-09-22
- 我的信访工作体会2021-09-22
- 信访工作个人总结2021-09-22
- 2篇,调研报告:对于城市夜经...2021-08-27
- 2篇,“夜经济”调研报告()2021-08-27
- 对于推进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2021-08-27
- 河长制工作调研报告2021-08-27
- 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021-08-27
- 商务局对于政治生态专题调研报告2021-08-27
- 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调研报告2021-08-27
-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2021-09-15
- ×县商标(品牌)的专题调研报告2021-09-15
- xx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20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