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论文:浅论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1 15:11:03 浏览数:

内容摘要: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是贯穿于整个行政管理过程的一条主线。提高行政效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为了实现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本文对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做到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完善行政程序等方面做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行政效率提高方法

众所周知,机关效能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行政效率,而行政效率是由行政管理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同时行政管理面对的又是一个错综复杂、动态多变、利益多元的社会。因此,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行政组织本身的因素,也有行政组织之外的政治、社会环境,人的文化素质和行为价值观等因素。同时,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亦会有所差别。所以,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探索提高行政效率的方法。

一、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因素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脑力劳动,它涉及的面广,事多,内容丰富,专业性强,需要行政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与管理能力。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方针,这个前所未有的伟大任务的实现迫切需要我们的行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必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基础。行政人员只有真正的具备了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精髓,才能正确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使用更先进的行政手段与工具。其次要不断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克服官僚主义作风。尤其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和科学发展观后,广大的行政工作人员更是应该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准则,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处处为人民、国家、社会着想,从而提高行政效率。第三,提高行政人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信息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就要求行政人员具有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事先掌握各方面情况,根据实事,在最短的时间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能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这是一个行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都具备了这些条件,才能使行政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健全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保证行政畅通,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必须进一步加强法制观念,行政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法律知识,依法规定各级政府机构的地位和职责权限,使法制管理成为政府管理的首要法则。只有依法行政,行政权力的行使得到法律的强有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才能高效运行。从严格依法行政的角度来看,要提高行政效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加强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大力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健全群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听证、专家论证、责任追究等制度,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确保行政决策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坚决防止随意决策、违法决策,搞各种形式的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除情况紧急的外,作出决策前必须经过听取意见、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三个环节。提请决策时必须有社会公众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合法性审查意见以及决策建议,否则,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要公开。

(二)要加强行政权力的法制化,使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依法定行为模式合法运行

要加强行政权力的法制化,首先要有完善的行政法律规范。只有如此,行政权力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才有依据、有准绳,才不会偏离轨道,才能使行政权力正常行使。如果没有完善的行政法律规范做依据,行政权力就会被滥用,必然导致行政权力对公民合法权利的侵犯,也就会引起事后的法律救济,这既提高了行政成本,又影响了行政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因此,一方面要健全相关的行政法律规范,保证行政权力的权威性,防止因权力的人格化倾向而出现的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建立权力滥用的救济机制,严格追究违法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受到侵犯的公民权利给予法律救济。

(三)加强行政程序法制化,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有法可依

健全行政程序是落实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制的内涵包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言之,即有法可依、依法办事。行政程序是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运用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具有时间上的衔接性的行为步骤、方式与过程的集合。为确保行政行为的公开性与透明度,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同时促成行政行为的科学化、全责化,对行政程序予以规范化、制度化,构成依法行政的又一项基本内容和要求。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来组织和实施行政行为是现代高效行政的突出特点,行政程序法是保证行政行为正确合法和灵活高效的基本手段。

三、以行政监督促高效行政

行政权力是启动行政管理活动的必要力量,行政效率又是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得以体现的,因而,行政效率是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向和运行时效的反映,行政权力运行的状况直接决定着行政效率的高低。对于行政机构本身来说,行政监督可以减少行政行为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违法乱纪的现象。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行政权力的异化和以权谋私的现象出现,并由此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和行政效率低下。在中央纪委向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提交的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1992年至2002年的两个5年间,全国处分党员数分别为669300人和846150人,后者比前者增加26.4%;开除党籍数分别为121500人和137711人,增加13.3%;处分县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20295人和28996人,增加42.9%;处分厅局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1673人和2422人,增加44.8%;处分省部级领导干部数分别为78人和98人,增加25.6%(数据来源于:中宣部理论局《清正廉明众望所归——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干部受处分者的增幅,大大高于普通党员受处分者的增幅。可见,一旦失去监督和制约,权力越大,产生腐败的危险就越大。

(一)加强行政监督意识,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监督的一个重要内容。

行政监督已成为国家监督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世界各国都有一套行政监督方面的法律制度。我国相应的制度也已经比较健全,关键是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这些制度的作用。但行政监督偏重于事后的追惩性监督,忽视了事前预防性监督和事中的过程性监督。所以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预防性监督和过程性监督意识,让行政监督真正成为行政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2008年出现的三鹿奶粉事件也充分地体现了行政监督的重要性,相关管理部门在履行其行政许可职能后,没有加大对三鹿奶粉的预防性监督和过程性监督力度,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使许多婴幼儿患结石病。当此事件曝光后,国家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介入调查,既提高了行政成本,又造成行政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通过加强对行政执行环节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行政执行中的失误和偏差,督促各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及时改进和纠正,防止错误地蔓延。

(二)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

通过对行政决策的监督,体现权力运行的严肃性,确保决策过程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行政执行的监督,体现权力运行的权威性,确保行政活动遵循行政时效、遵守行政程序、实现行政效果,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保证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为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昆明市政府系统在去年五月的廉政建设中提出了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的相关内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保障市民的知情权;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规定,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的重点。(资料来源于云南日报网,见参考文献)

(三)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及其运行机制

完善行政监督体系,既要健全党政内部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制度体系,保持制度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又要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制度建设,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在当前实行双重领导的行政监督机构中,行使行政监督权的专职监督机构,大都设置在政府机关内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在领导体制上,这些专职监督机构即受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又受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受到的控制比较多,尤其是受制于执行权。在组织上,监督机构的负责人,不是由同级行政机关的领导成员兼任,就是由行政机关任命。在经济上,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从同级行政部门那里领取相关活动经费,从而在经济上受制于人。这种监督体制严重影响了监督主体的独立性,使监督人员在心理上有顾虑,他们害怕滥用权力的人用各种手段对其工作设置障碍,干扰甚至打击报复。监督人员背着这个思想包袱,难以顺利地展开工作,难以独立行使监督权。

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在组织机构上使监督部门从行政机关独立出来,直接隶属上级部门领导,提升其地位,使其与同级行政部门地位平等,拥有相应的职权,监督同级行政部门和行政首长。独立出来的监察机关自上而下成垂直领导体制,下级监察部门只受上级监察部门上的领导监督,干部的任免由上级进行,并只对上级负责,不受行政部门的约束。按照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监察机关隶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对其负责。建立相对独立监督机构后,要把该机构作为整合整个行政监督力量的统一领导机构,由它统一组织、管理、协调和指挥各种行政监督力量。这样就可避免监督主体多,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力量分散的特点,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监督体系的整体效应。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在我国的监督体系中,群众监督是基础和力量源泉。为了使群众监督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强化群众监督的法律保障,通过立法明确群众监督的权限和程序,使之能够依法行使监督权。另外,还要完善群众信访举报的体系和网络,健全举报奖励反馈机制,以便从制度上保证言路畅通,举报有门,保护举报者的合法权益。这样,就可把行政管理活动置于全方位的监督之下,为高效率行政提供有力保证。

四、完善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现代行政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既繁杂又具体。因此管理程序是否科学,各环节之间的配合是否得当对行政效率的影响很大。实践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要做的到办事环节合理化。做到必要的环节不可少,不必要的环节坚决不要。环节的先后顺序恰当,左右衔接要合理,重复的环节要去掉,平行的环节要减少。其次,要做到审批手续简便化。审批手续复杂、重复、层次繁多,势必造成公文执行旷日持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应该废除不必要的审批制度,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层次,在政府内规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和机构负责人定期检查各种审批规范是否合理,是否简便。另外要舒畅上下级,平级之间的信息传递网络,将最新最准确的信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传递,使各环节能够掌握新的信息,以便及时、准确的作出决策并执行。

在完善行政程序问题上,还必须注意避免走向两个极端化。首先,在简化办事程序的旗帜下冲击正常行政程序的构建。客观地讲,现行行政程序既繁又简。“繁”体现在不应有的行政程序在发挥着作用,直接制约着行政效率的提高;“简”体现在应有的行政程序没有或不完善,行政实践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官僚主义和腐败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以提高行政效率为名过度缩短行政时限。提高行政效率,时间是保障,但行政效率不仅仅是时间问题,真正的行政效率是时间与功效的统一。因此,在设定行政时限时,必须根据行政事务实际,科学地设定工作时限,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越快越好。行政管理工作的程序只有安排合理,各环节配合得当,才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提高行政效率。

当然,在新形势下,行政效率的提高还会面临更多挑战,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我市市情,借鉴其他省市及国外的先进经验,加强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探究一条符合我市市情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提高我们的行政效率。

参考文献:

[1]常桂祥,简论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lumanwu,论如何提高行政效率,http://lumanwu.bokee.com/viewdiary.12782457.html#

[3]傅明贤,行政组织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6

[4]胡象明,行政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07

[5]中宣部理论局,清正廉明众望所归——为什么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2004-10-4,http://www.xbzf.com/lilun/class18/200410/138.html

[6]怎样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制度,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7012805785.html

[7]云南日报网(春城晚报),昆明将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监督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要公开征集意见2008年05月18日

[8],代中国的机构改革和行政效率,2006-3-5http://www.zqwdw.com

[9]黑龙江日报,完善行政程序提高行政效率,2004-11-08

姓名:姚林

工作单位:荣昌县铜鼓镇巩固完全小学

联系电话:13883874569

联系地址:荣昌县昌元镇广场北路114号3幢4单元7-1

邮政编码:402460

电子信箱:yaolin198249@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 提高 行政效率 方法 论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