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大学生村官学习沈浩精神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2-02-05 15:18:38 浏览数:

2009年8月,我们响应中组部“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参加并顺利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组织的选聘生考试,我们虽然响应组织号召来到了基层,但是对于农村工作,心中还是有许多的茫然和困惑。8月8日开始岗前培训,省委组织部在各方面都安排的非常细致、周到,培训内容也直接针对农村工作展开,几天的培训,解开了我们心中很多的困惑,也让我们对未来工作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培训中,组织部安排了一场老“村官”谈农村工作的报告会,在这场报告会中,我们认识了小岗村第一书记、省财政厅选派干部沈浩。当时的我们被他“舍小家,为大家”的朴实思想所打动,也被他为实现小岗富民强村的目标而放弃省城舒适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两任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奉献精神所感染,这也成了我们到村工作的动力。沈浩——这个朴实的选派干部,此成为了我们第一批选聘生心中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到村工作之后,我们在工作中虽然也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也想过退缩,但是每次在想退缩的时候,只要想到沈浩,只要想到他为小岗人所做的奉献,我就感到惭愧,我就会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平淡的生活会磨灭人的意志。在村里处理各类事务过程中,我们自身虽然能得到锻炼,自身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但是这跟我们当初“用知识来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愿望还相距太远。如果这样下去,三年结束,我的个人能力是提高了,但是我又能为村里留下什么?在村民心中的形象又会是怎样的呢?难道我真的要成为村民们眼中的“过客”和口中所讨论的“这孩子是来镀金的吧?呆完三年就回去了”吗?
这些思虑每时每刻都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每次想到这些,都会使我感到坐立不安。每次看到村民们提到“他是个大学生哎”时羡慕而又期盼的眼神,每次看到村民们守着几亩薄地忙碌的身影,每次看到留守儿童抱着电话跟爸妈诉说相思之苦但是却很无助的表情,我的心被深深的触动了……这些场景也许在昔日的小岗也曾出现过,但是沈浩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各类企业在小岗村安了家,小岗人民再也不要外出打工了,小岗人民收入多了、留守儿童少了、人民的生活富足了——这是沈浩带给小岗的。这一切都是沈书记六年、2000多个日夜的奔波和忙碌换来的。想到这一切,我再也坐不住了,和南谯区的同事杨柳一起商量如何在自己所在的村像沈浩同志那样为村民改善生活条件,怎样用自己的知识去改变现今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
经过进半年的调研分析,我们同时看准了乳鸽养殖这个肉馍馍。乳鸽不仅肉质细腻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现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各地大中城市对肉鸽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甚至有了“一鸽顶九鸡,无鸽不成席”的说法。此外,肉鸽主食玉米、豆类等原粮、杂粮,而这些饲料价格不高,所以发展乳鸽养殖,低成本可换取高产出。
正当我们为自己的调研结果沾沾自喜、四处宣传鼓励农户养殖乳鸽时,我们的热心却遭遇了冷水。种鸽成本高,有个别农户想养,但却没有资金;更多的农户则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毕竟没有人养过,谁知道养出来是亏是赚啊?面对冷言冷语,我们的心情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委屈、无助。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低头。经过多方的走访,方才了解,农户大多没有多少积蓄,也没有多少文化,所以对于新兴事物,他们不敢贸然涉险,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差。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俩经过冷静的考虑,决定让自己来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干就干,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学习肉鸽养殖技术,一路到周边城市进行市场调研。在学习和调研过程中,我们碰过钉子、吃过闭门羹,但是这些在理想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学习调研一结束,我们就马不停蹄的投入到鸽场选址、建设中,鸽场的位置是乳鸽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鸽场用地的租金多少也是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在区委组织部和区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选择了既僻静、交通又便利的已闲置的施郢小学,学校校长在听说了我们是大学生“村官”,想通过自主创业的形式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图后,决定在我们任期内,不收取我们任何租金。
盖鸽舍、引鸽种、扎鸽笼,每天忙的不亦乐乎。盖鸽舍的时候,正值盛夏,鸽舍要盖,村里的工作也要干。我们每天奔波于工地和单位之间,一有空就帮工人们抬泥浆、搬砖头。如此,一天下来,晚上睡的比什么时候都香。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10日,三间散养舍、28米的种鸽舍,300多只鸽子也已经入住了它们的新家。这个夏天,忙碌而充实。
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鸽场却出现了诸多了困难:技术的不熟练、资金跟不上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我俩的面前。没有资金,就意味着鸽子没有饲料喂,为了解决这一当务之急,工作之余,我就负责照料鸽子,杨柳奔波于组织部、劳动局和银行之间,办理贷款。有幸,三家领导在得知我的情况和难处后,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和便利。
11月16日,突如其来的大雪,让人措不及防,温度的骤降、饲料的短缺,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难题,在加上我们创业之初,工具和设备都不是很齐备,困难可想而知。在困难面前,我俩一时真的想放弃,但是我俩更多的想到的是在沈书记生前在修路过程中,没有工具用手捧起泥浆的情形。于是,17号清晨,我俩向老乡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踏着积雪,穿着胶鞋,到集镇上去买饲料。因为我们俩都不会骑三轮车,一路我们只能推着走;因为车子太小,一趟我们只能运200斤的粮食,如此,为了能解决种鸽的饲料问题,那条通往集镇的小路,我们来回跑了三趟。身上的衣服被汗浸湿了,鞋里的袜子被雪泡湿了,但是,我俩没有退缩,因为我们想到了沈书记——我们敬爱的“村官”战友,他为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深爱着他的人们,连生命都留在了小岗村,我们的这点挫折又能算什么呢?
现在,我们的鸽场虽然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我们相信,在全员学习科学发展的大环境下,未来,我们一定会成功。因为我们已经在“村官”的路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在未来的“村官”工作和创业路上,我们会牢记沈书记的教诲,继承沈书记的遗志,用自己的知识来回报这片我们热爱着的土地!
相关热词搜索: 村官 心得体会 精神 大学生 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