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技的能力,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结合**的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县基本概况
(一)基本县情
**傣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之间,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东与宁洱接壤,南与宁洱、思茅区相连,西部与澜沧县及临沧市双江县、临翔区隔江相望,北部与镇沅县毗邻。**素有“林海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县城住地海拔913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度20.3℃,年均降雨量1295.8毫米。**拥有土地面积1128.5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占77.53%,非林业用地占22.47%。2008年,全县有耕地面积47.8万亩,其中田面积19.38万亩,地面积28.42万亩,**水资源极为丰富,全县已建成蓄水工程135件,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水库13座,小 (二)型水库54座,坝塘65座,总蓄水量14489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23.01万亩,有效灌溉程度达48.9%,具有充足的水资源保障。交通运输保障,通信覆盖全县,基本实现了初级电器化标准。多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综合实力极大增强。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27.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9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2元。
(二)农业农村经济基本情况
**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作物播种面积74.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7万亩,粮食总产量11.97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6.71万亩,年产稻谷6.55万吨,平均单产391公斤,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县粮食作物的第一位,是云南省水稻主产区之一。全县气候资源好,发展优势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多,农作物品种丰富,有利于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粮食、甘蔗、茶叶、畜牧业等农业优势产业群,并把烤烟、蚕桑、水产列为骨干产业加以培植,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茶叶种植面积14.68万亩,产量 4374.2吨;烤烟种植面积1.16万亩,产量30668担;桑树种植面积1.4万亩,鲜茧产量392.3吨;咖啡种植面积0.95万亩,咖啡豆产量1082.4吨;橡胶种植面积11.2万亩,干胶产量398吨;人工种植黄栀子面积2.7万亩;芒果种植面积3.56万亩。冬季农业开发面积29.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95万亩,水产品总量5511吨;甘蔗种植面积11.38万亩,产量40.38万吨,产糖4万吨;生猪存栏29.85万头,大牲畜存栏9.96万头,羊存栏3.56万头,肥猪出栏15.27万头;粮经作种植比例为50:50,农作物良种综合覆盖率78.5%,科技贡献率50%。
2008年已实施完成省优质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项目实施通过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实施部级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项目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圆满完成了项目的各项指标要求。**已从2004年起列为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县;2007年列为农机补贴县;2008年被农业部批准实施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2009年批准实施国家糖料基地建设。
(三)**县农业基层推广体系改革情况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07〕85号)、《普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普政发[2008]116)文件精神,按照《**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景政发[2008]110号)总体要求实施改革。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方式,其人事和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但在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县农业(畜牧)主管部门共同管理乡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组织农业(畜牧)执法以及重大病虫害等工作,组织动员农民群众落实新技术、新科技。农业系统县级设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土肥站、县农环站、县植保植检站、县种子管理站、县经作站、县芒果工作站、永平甘蔗生产服务站和威远甘蔗生产服务站、县良种繁育场、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县蚕桑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永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农机技术学校、副科级单位)、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参公、副科级);县农业机械管理局设计为农业局下设二级局参公管理单位,下设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县农机技术推广站。畜牧系统县级设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所、县畜牧工作站。设置10个乡镇农业(畜牧)技术推广站,名称“**傣族彝族自治县农业(畜牧兽医)局XX农业(畜牧兽医)工作站”,设定编制农业126人,畜牧兽医68人。132个村配有1名农科员、1名兽医员。进一步强化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将公益性职能细化成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和要求,落实到每个推广机构和每位农技人员。
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年度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改革文件精神,坚持改革创新,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健全机构、强化条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按照**县现有农业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结合**实用农业科技成果以及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现状来系统设计和组织实施,推进**农业从传统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实用生产力。
2、整合资源,集中建设。**在整合利用现有科技推广培训项目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每年预算部分财政资金进行农业实用科技培训。同时,积极广泛宣传和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参与示范建设。
3、择优选择,示范带动。优先选择水稻、甘蔗、水产、蚕桑等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威远、**、民乐、永平、勐班、碧安、正兴等7个乡镇开展示范建设,积极推广集成实用技术,促进全县农业科技水平整体提高。
4、明确职责,共同推进。根据省农业厅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实施项目实施协议明确的工作职责,根据示范建设项目具体内容,制定参与人员工作目标责任和相关管理、考核办法。
(三)年度目标
1、实施时间:2009年8月-2010年8月
2、目标任务:围绕水稻、生猪、甘蔗、蚕桑、水产主导产业,依托现有条件,强化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条件建设,在永平、勐班、民乐、威远、**、正兴、碧安7个乡镇建立10个示范基地(县级示范园);按照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在2/3以上的要求,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农业系统内选聘技术指导员100名;在全县10个乡镇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通过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20000农户;集中培训农技人员100名。
三、实施内容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机制改革与建设情况
按照国务院、省、市基层推广体系改革总体要求,**已顺利完成农业基层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完善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的管理方式,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职称聘用管理办法,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实行聘用制,聘用期限一般为三年。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不断建立健全管理考核责任制度,实行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和服务对象(农民)三方共同考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管理到位,充分调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能,从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入手,深化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激励竞争机制,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及技术职称晋升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任期考评、考核结果等联系挂钩。
(二)示范主导产业
根据**县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要求和农民科技需求,主导产业为水稻、生猪、甘蔗、水产、蚕桑。
(三)主导品种
1、水稻:水稻品种为Ⅱ6078,示范面积3000亩;马铃薯品种为合作88、会-2号,示范面积500亩;油菜品种为花油8号,示范面积500亩。
2、生猪:品种为杜洛克,示范户100户。
3、甘蔗:品种为新台糖16号、景引1号,示范面积1000亩。
4、水产:品种为新吉富单性罗非鱼,示范面积2000亩。
5、蚕桑:蚕种品种为苏菊Χ明虎,示范规模2400张;桑树品种为女桑,示范面积600亩。
(四)主推技术
1、水稻:主推水稻高产栽培、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三种栽培模式。其中勐班乡采用水稻高产栽培模式;**乡采用水稻—马铃薯栽培模式;正兴镇采用水稻—油菜栽培模式。具体主推技术为:
(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①田块选择:选择土质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相对集中连片的田块进行种植。
②品种选择:根据示范区生产、生态特点与优势,确定示范推广在**栽培表现较好的水稻优良品种Ⅱ6078。
③合理密植,规格化栽培:种植密度2.2-2.5万丛/亩,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
④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水稻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⑤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灌溉:灌溉水质要求应符合NY 5116—20的无公害规定。灌溉方法是: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80%~9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⑥加强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示范片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⑦适时收获:根据成熟度进行收割。
(2)水稻—马铃薯栽培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同上,水稻收割后,即开展马铃薯种植。具体技术如下:
①品种选择。会-2号、合作88号。
②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地势平整,排灌方便的稻后沙壤田块进行深耕细耙,重施基肥,农家肥1—2千公斤/亩,复合肥一包。种植规格30公分×40公分或40公分×40公分。
③播种:节令: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播种前20天将种薯晒2—3天,打破种芽休眠,露芽后用消毒后的刀切成2—3瓣,每瓣1—2眼,将切好后的薯块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3分钟,稍晾干后,切口涂上灶灰即可播种(芽眼向上),复土。
④中耕管理:追肥第一次在出苗70—80%时,每亩5公斤氮肥,5公斤复合肥(浸泡一夜)加水或猪粪尿淋施且中耕除草培土,第二次在苗高10—15公分时,每亩5公斤氮肥,5公斤钾肥加水或猪粪尿淋施并第二次除草培土,第三次在封行后,每亩施5公斤氮肥、5公斤加水或猪粪尿淋施,并第三次大培土;水分管理在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芽;苗未出齐前不能灌水。苗齐后每亩表土发白时进行灌水,灌至墒高的一半为宜,待墒面土壤渗透水后将水排干,保持沟底不积水,特别是收获前15天不能灌水,注意清理排水沟,保证薯田无积水;马铃薯虫害主可用甲敌粉(播种时用)、消灭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主要病害可用白菌清、杀菌王等杀菌剂进行防治;据苗情及不同生育阶段把锄草、松土、追肥、培土等结合起来进行,苗期追肥用10公斤尿素或20公斤碳胺,蕾期追肥用10--15公斤硫酸钾,盛花期适当高培土,并注意拔除病杂株及加强病虫害防治。
⑤适时收获及贮藏:当茎叶自然落黄、干枯、薯皮木栓化后不易擦破时,即可收获,收获后凉干,去除多余水份,分级包装于通风,荫凉、干燥的地方贮藏。
(3)水稻—油菜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技术同上,水稻收割后,即开展油菜种植。具体技术如下:
①选用良种:更换退化低产老品种,引进选用良种是提高单产的关键措施,根据**的气候条件、品种生育期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具体品种为花油8号。
②精细整地:在早、中稻收割后即犁地碎土,起畦开沟,要求畦宽150cm,畦高12-17cm,畦面细碎平整,开好田间沟及四周排水沟。
③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为宜。
④科学施肥:要求农家肥和磷肥沤制腐熟后于播种或移栽前施下,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磷肥40公斤,每亩施硼镁锌等专用微量元素复合肥1公斤(与其它肥料混合均匀后施入或拌种施入);早施苗肥,直播油菜长出3片真叶即可结合间苗定苗施攻苗肥,每亩施尿素5公斤,钾肥3公斤;及时追施薹花肥,油菜现蕾抽薹时每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5公斤或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在苗期和盛花结荚期分别用0.2%的硼砂液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结实率。
⑤中耕除草:直播的结合间苗定苗进行中耕除草,育苗移栽的,在移栽后20-30天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
⑥科学排灌:油菜生长怕旱又忌涝,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旱能灌、涝能排,保持畦沟和四周沟的通畅,以利排灌,在抽薹开花期需水量大,应保证水分供给,幼苗期和开花结荚期要注意防止田间渍水。
⑦及时防治病虫害:油菜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蚜虫、潜叶蝉、小菜蛾等,可用敌敌畏、乐果及菊酯类农药防治。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等,可用托布津、多菌灵、疫霜灵锰锌等农药防治。
⑧适时收获:在油菜盛花期末30天左右,约有2/3的角果呈黄色,角果内的种子大部分由绿色变为黄、红色时即可收获,收割摊晒1天即进行脱粒,并及时晾晒,及时加工。
2、生猪
(1)品种选择:选择生猪良种杜洛克。
(2)实行标准化生猪养殖:仔猪采取7日龄开始诱食补饲,45天断奶,仔猪转栏后用不同阶段的饲料采取直线育肥方式,饲养周期165天,平均日增重0.6千克,平均出栏重100千克以上。选择安全、有效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国家规定的违禁药品和添加剂。
(3)标准生猪养殖基础设施建设:①标准化猪厩改造,按照环保、无公害和防疫的要求进行改造。要求地面为水泥地坪并有4%坡度。粪尿排除彻底方便,并设污水粪便处理池。食槽光滑易清理,供水采用自动饮水器,猪厩干燥通风,易于消毒处理,周围环境无污染。种猪场要逐步改善养殖设施,推广高床饲养技术。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养殖场污水和粪便处理应符合GB18596规定。粪污处理采用排污管道→堆粪区→沉降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养猪示范户粪污采用“猪厩、沼气、厕所三结合”建设和沉降池进行无害化处理。
(4)疫病防治措施:①加强猪厩及环境卫生清洁、定期消毒;②按免疫程序实施各个阶段的防疫注射,猪蓝耳病、W病、猪瘟密度达100%,对重大疫病应适时监测,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③适时驱虫。
3、甘蔗:主推双高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具体技术规程为:
(1)品种选择:选择在**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新台糖16号、景引1号甘蔗良种进行示范种植。
(2)种茎选择:选用采用生长健壮、无混杂、无病虫害的新植蔗园作种茎,下种前采用50% 500倍液多菌灵浸种,减少病虫害和提高甘蔗发芽率。
(3)播种适期:根据项目建设时间安排,主要实行冬植蔗栽培,在11月份至1月下种栽培,喷施除草剂,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要求紧贴土面,两边压实,不通风透气,并保证透光面在20㎝以上。
(4)中耕管理 :根据示范区土壤理化性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前期施足基地,中期重施攻茎肥,大培土、后期补施壮尾肥。伸长初期采BR120生长调节剂1:3000~5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促进甘蔗生长。
(5)病虫害防治:采用新型安全低毒高效新农药防治蔗龟、蔗头象虫、白蚁等地下害虫;选用20%力宝丹、20%丁硫克百威、40%乐斯本等广谱性农药防治甘蔗绵蚜、蓟马。甘蔗病害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选择多菌灵等杀菌剂1:1000倍液,每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6)成熟期管理:控制田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间“燥”的状态,及时剥除枯老脚叶,增加田间通风透气,促进甘蔗成熟。
(7)收获管理 :根据蔗糖企业高效原料管理要求,适时收砍,砍时采用快锄进行,入土2~5㎝,蔗桩不露外,为甘蔗的持续高产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8)收获后转入宿根蔗,管理技术参照宿根蔗管理规范技术进入规范管理。
4、水产:主推优质罗非鱼池塘精养,技术堆规程为:
(1)选择优良品种:示范区鱼苗品种以单性新吉富罗非鱼为主。
(2)池塘消毒:放苗前10-15天,用30-50ppm漂白粉或每亩75-100千克的生石灰溶解于水中,泼洒鱼池四周及底部进行彻底清塘、消毒。放苗前2-3天,排除池中残水,打进新水,并用0.5-1ppm晶体敌百虫液杀灭水蚤、轮虫等原生动物。
(3)养殖机械:配备足够的增氧机、投料机,每8亩设置增氧机、投料机各1台。
(4)池塘精养每亩放养种苗3000尾,示范基地总放养量600万尾。
(5)鱼苗饲养:培肥水质放苗,肥水放苗成活率高,鱼苗生长也快,一般在清池消毒后5-7天往池塘中全池泼施经发酵的大粪每亩100公斤。一周后池激光器的鱼苗饵料生物轮虫等会到高峰,此时即放苗。早期选用粉料精养。
(6)管好水质:管理人员要经常捞除污物,并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定期检查防治鱼病的工作。
(7)按时出池上市:当鱼长到400-500克时,应及时捕捞上市销售。
5、蚕桑:主推杂交种植,种植当年即投入生产。技术规程为:
(1)桑园建设
①桑园地选择:选择海拔1000一1400m 的区域,全年平温度16一18℃,全年降雨量1400一1600mm ,全年日照时数2000h,多数年份无霜或霜期很短的区域建设桑园。要求桑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地势平整,能排能灌;土层深厚,平坝地要求土层在1.5m 以上,山坡地要筑成水平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土壤肥沃,以壤土和沙壤土为最好,耕作层在2.5cm 左右。
②桑园规划: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村组建设桑园。要求园地条件好、环境好、劳动力充足、农民积极性高,产业发展矛盾不突出的村组建设桑园,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桑农户均规模不低于3 亩。
③桑树品种选择、栽植密度与群体配置:目前比较适合**种植的桑树品种为女桑,穗条要求品种纯正,新鲜冬芽饱满,无病虫害。栽植密度为每亩3200株,树型养成形式为低干,行距80一100cm ,株距20cm ,拳面高度45一50cm,留拳数2 个/株。
④桑树种植:土地平整时尽可能不要把表土与心土搅混,以保持表土层的肥力。在栽桑前全面深翻40cm以上,深翻后开沟,一般成片桑园四周开深沟,沟深约1cm;园内中部或积水地段开设腰沟,沟深约80cm; 2一4 行开设畦沟,沟深20一30cm,并做到沟沟相通,深沟与灌溉渠道、河道、蓄水池或水库等水源相通。结合深翻施足基肥(有机肥),加速下层土熟化,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基肥的种类可以用土杂肥、垃圾肥、堆肥、厩肥、河塘泥等,每亩用量2500一3000kg 。我县桑树适宜冬栽,采用冬栽的桑苗与土壤接触紧密,桑树处于休眼期,栽种到发时间长,到春季桑树能及早吸收肥水,成活率高,第二年春天的发芽早,长势好。一般在每年的10 月中旬至11月中下旬进行,最迟不超过12月份。栽植步骤和方法挖栽植沟:在平整土地、全面深翻的基础上,按预定的株行距划线打样,然后深挖栽植沟。栽植沟宽40cm,深40cm。先挖深35cm,要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再在新沟内深15cm,使底土疏松,以利桑根深扎。栽植沟应与桑园四周排水沟相通,雨后能及时排水。栽植时放用基肥,主要是为了改良栽植沟底部土壤的理化性状,促使新根向下发展,达到根深叶茂。基肥应施有机肥,每亩施1500一2000kg,拌入过磷酸钙50kg。基肥施入后最好与掘松的下层泥土拌匀。桑苗定植前须先整修苗根,修剪掉过长、破损的桑根,同时剔除病虫苗,大小苗分开,以免混栽,影响桑苗均匀生长。适当修除苗根有利侧根生长,也便于栽植,但不能修剪得太短,至少留根长15cm以上,否则影响桑苗成活与生长。定植要做到“深耕浅栽,细土踏实”。一般栽植深度以埋没根茎5一6cm为适。方法是先在栽植沟内填入部分表土盖在基肥上,厚7一10cm ,不使根系直接接触肥料,以免肥料发热灼伤桑根。栽植时先按株行距定位,把桑苗放入栽植沟,舒展苗根,达到苗正根伸,然后将表土填入根部,捏住苗干,轻轻向上提一下,使土粒充分填满根部空隙,再把全部心土填入沟内,踏实即可。根部周围奎土应高于地面,且以埋入根颈青黄交界处以上6一8cm为宜,以免松土下沉形成凹塘而积水,便于分枝嫁接。剪干:定植完成后,要根据树形养成的要求,剪去苗干称为剪干或定干。冬栽春剪,低干桑定干高度15一20cm。
⑤桑园管理: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从桑苗栽植到正式投产一般经过3 一5 年,这段时期称幼龄期。幼龄期桑园的管理主要是树形养成,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成活率,为桑园的高产稳定打好基础。(1)丰产桑园一般每亩有效枝条8000一10000 条左右,总长1.2万米左右。树形养成低干为主。(2)矮干桑要求树干高10一15cm,每株养成2一4 个拳,有效条在6一8 条。(3)树形养成:培育支干;培育桑拳;组成树冠。(4)整形要求支干位置均匀。内空外展,去弱留强,清除弱小枝、病虫枝。(5)病虫害防治。春夏主要防治红蜘蛛,常用药剂有20 % 三氯杀靖醇乳油2000一3000 倍液;秋季病害主要防治褐斑病、泊粉病,常用药剂有5 叫多菌灵1000一15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一1500 倍液。虫害主要防治桑蓟马、桑粉虱,药剂有40%乐果乳剂1000 倍液。
(2)良种家蚕养殖技术
①制定科学养蚕计划:根据**气候特点分别制定春蚕、夏蚕、正秋蚕和晚秋蚕的养殖计划,养蚕时间(指收蚁时间)一般春季4月10日、夏季6月1日、正秋7月15日、晚秋8月25日。养蚕量是以蚕种“张”为单位,每张蚕种标准粒数为26500粒,重量约在12.5-14g。每张蚕种用桑量为750㎏,需蚕台12-15台,需蚕房面积15平方米。各季养蚕的数量要根据桑树长势(产叶量)、蚕室条件、劳力(每人最多管三张蚕)等情况来确定。技术员在各季养蚕前20天左右估产,根据桑园和农户具体情况,参照桑园估产技术向农户提出饲养建议,避免养多桑叶不够、养少浪费桑叶的情况发生。
②准备养蚕物资:农户报种以后,要及时准备各种养蚕物资。为认真控制蚕病危害,要求公司在分发小蚕时配备各种蚕药,希望农户积极领取并认真使用。
③蚕房蚕具消毒:准备好各种物资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彻底消毒,一毛消,把所有的养蚕用具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广消威液或消特灵液喷洒一次,清理出可移动用具后打扫蚕房,对移不出蚕房的用具、墙壁、地面逐一认真洗刷,冲洗墙壁和地面;二洗晒,把所有可移动用具洗净后放至太阳光下晒干,方格蔟可以用稻草烧火燎进行消毒;三刷白,蚕室冲刷完后用20%的石灰浆把蚕室的墙、天花板等全部刷白。或用5%的石灰浆喷洒,地面用石灰浆冲刷浸泡,对移不出蚕房的用具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或消特灵液喷洒一次;四浸泡,所有的蚕具洗净晒干后,用2%石灰浆溶液或1%的漂白粉溶液浸泡15分钟左右,搬入蚕房,以上步骤在养蚕结束后就要做;五再消,在养蚕前7-10天把所有蚕具按1-4的操作步骤再消毒一次;六烟熏,再消工作做完后,把蚕具搬入蚕房内,用硫磺或烟消灵密闭熏烟,保持密封,湿润30分钟。技术员要检查农户物资是否备齐,对蚕后没有消毒的,必须要求农户彻底消毒两次,蚕后消过毒的,要彻底消毒一次,要检查消毒用药及消毒情况是否符合规范,注意方格蔟不要放在大蚕房里。
④详细养殖技术堆积根据**县农业局蚕桑办、**谷佳源茧丝绸有限公司编制的《种桑养蚕技术规范手册》进行规范化操作。
(二)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以水稻、蚕桑、甘蔗、水产为主导产业和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分布现状,按照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乡镇政府统一评议并张榜公示,报经农业局审定的遴选程序在10个乡镇确定科技示范户1000户。依据主导产业分水稻种植示范户420户;生猪养殖100户;蚕桑示范户200户;甘蔗示范户180户;水产养殖示范户100户。依据乡镇分为:威远镇170户,主导产业以甘蔗、生猪(30户)等为主;凤山乡40户,主导产业以甘蔗等辐射带动发展;**乡100户,主导产业为水稻(水稻—马铃薯模式)等;民乐镇45户,主导产业蚕桑等;永平镇210户,主导产业为水产、蚕桑、生猪(50户)等;半坡乡20户,主导产业为蚕桑等;勐班乡235户,主导产业为优质稻、蚕桑等;碧安乡40户,主导产业蚕桑等;益智乡20户,主导产业为水稻、橡胶等;正兴镇120户,主导产业为水稻(水稻—油菜模式)、生猪(20户)等。
(三)建立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1、示范基地的确定
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重点开展水稻、蚕桑、甘蔗、水产等为主导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结合永平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永平镇建立县级渔业、蚕桑、生猪等产业示范园1个;在威远镇新民村和民利村建立甘蔗示范基地1个;在民乐镇白象村建立蚕桑基地1个;在**乡建立水稻—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1个;在勐班乡安乐村建立蚕桑示范基地1个、太平村建立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1个;在永平迁营村建立蚕桑示范基地1个、勐嘎村建立罗非鱼养殖基地1个;在正兴镇勐烈村建立水稻—油菜种植示范基地1个;在碧安乡漫河村建立蚕桑示范基地1个,形成以示范户为基础,逐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示范体系。
2、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1)威远镇甘蔗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新民村、民利村,距县城2千米,交通通信便利。两个村现有耕地面积7061亩,有农户1089户、7313人,有主导产业甘蔗种植面积5300亩,产量19000吨。
(2)**乡水稻—马铃薯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云盘村,距乡政府2千余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2855亩,有农户524户、2048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1500亩,产量2250吨。
(3)民乐镇蚕桑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白象村,距镇政府3千余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6141亩,有农户786户、3200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650亩,产量91吨。
(4)永平镇示范基地
①蚕桑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迁营村,距镇政府2千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1038亩,有农户1098户、4387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980亩,产量137.2吨。
②水产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勐嘎村村,是镇政府驻地,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1038亩,有农户1021户、3767人,有主导产业养殖面积2100亩,产量3150吨。
③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基地建于永平镇芒腊村新芒井村民小组,位于素有“仙踪佛迹”之称的雷光佛寺山脚,是世代居住于此的傣家村寨。有39户农户、163人,其中劳动力108人。本村民小组位于坝区,邻近集镇,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生猪生产基础好,具有发展生猪养殖的优势。
(5)勐班乡示范基地
①优质稻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太平村,距乡政府3.5千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3923亩,有农户637户、2577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2500亩,产量1000吨。
②蚕桑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安乐村,距乡政府4千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5815亩,有农户983户、4049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600亩,产量84吨。
(6)碧安乡蚕桑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漫河村,距乡政府18千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4490亩,有农户560户、2564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600亩,产量84吨。
(7)正兴镇水稻—油菜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地点为勐烈村,距镇政府4千米,交通通信便利。现有耕地面积2619亩,有农户540户、1903人,有主导产业种植面积650亩,产量78吨。
(四)培训农技人员
根据示范项目建设需要,**每年拟挑选100名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农业部认定的农业培训机构进行5天以上的集中技能培训,其中乡镇级70名,县级30名,逐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具体为:威远镇甘蔗、生猪等行业17人;凤山乡甘蔗等行业6人;**乡水稻—马铃薯等行业7人;民乐镇蚕桑等行业9人;永平镇水产、蚕桑、生猪等行业24人;半坡乡蚕桑等行业4人;勐班乡水稻、蚕桑等行业10人;碧安乡蚕桑等行业7人;益智乡水稻等行业6人;正兴镇水稻—油菜、生猪等行业10人。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马铃薯模式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水稻—油菜模式油菜栽培技术规程、优质罗非鱼养殖技术、双高甘蔗栽培技术、种桑养蚕技术、生猪养殖技术、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和管理统计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并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具体需求,分期分批开展培训。
(五)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即2009年8月—2010年8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8月根据**实际编制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呈报省农业厅,并与省农业厅签订项目实施协议,依照协议内容的相关要求,组织实施好项目前期工作。
2、2009年9—12月,根据项目示范要求,积极组织好水稻—马铃薯模式马铃薯栽培技术、水稻—油菜模式油菜高产栽培技术、优质罗非鱼养殖技术培训,并根据技术规程要求,按生产节令进行规范生产。同时,做好100名农技人员和1000户科技示范户的遴选确定工作,制定农技人员的服务绩效考评办法,并与农技人员签订报务目标责任协议。
3、2010年1月—7月,积极组织实施好优质稻栽培技术、水稻—马铃薯模式、水稻—油菜模式、优质罗非鱼养殖等项目的中后期管理、收获等技术培训,具体进度依据各主导产业、主导品种的特性确定,分期分批将遴选确定的100名农技人员送出培训。
4、整理好示范建设项目相关材料,对所实施的示范项目做好全面的综合考评、总结汇总,等待项目验收。
(六)主要参与单位及人员情况任务分工
**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主要参与实施的单位为10个乡镇农业站、县局属各技术推广单位。遴选确定的农业技术指导员与农业局签订示范项目目标责任状,分片分项目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到人,以提高技术服务质量,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四、经费使用安排
(一)农技人员技术培训经费30万元。主要用于100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以及完成农技推广任务的绩效奖励。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聘确定技术指导员100名,每个技术指导员挂钩负责10户科技示范户,每年进村入户指导150天以上;以服务质量和农民满意度为指标加强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考核,考核结果与工作报酬与待遇挂钩,根据考核办法给予绩效奖励。
(二)农业科技示范户物化技术补贴15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5大主导产业主推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补助;1000户科技示范户按照户均150元给予测算补助;用于种子(仔猪)补助5万元、化肥(饲料)补助8万元、农药补助金2万元。
(三)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补贴3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购置以及种子、肥料、农药购买补助,每个基地补助3万元。
(四)聘请技术指导专家指导费用5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
(五)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集中培训费15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到农业部认定的农业科研院校、机构参加技能培训,培训时间5天以上,培训骨干技术人员100名,人均给予交通、住宿等补助1000元,总计补助10万元;用于开展以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为主的村级农科员、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5万元。
(六)技术资料印刷和制度、工作考核费5万元。主要用于培训资料印刷、绩效考核办法、技术指导人员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以及开展绩效考评中资料印刷费。
五、具体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宣传
为确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顺利实施,**县将成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领导协调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畜牧、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协调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县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由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同时,项目领导协调小组应根据中央、省、市相关要求,宣传好相关政策,并结合**的实际,制定**的各项目具体指导意见,指导好各项目的示范实施,检查和评估好示范项目结果,确保项目建设按照上级要求顺利推进。
(二)加强技术指导
为确保项目实施按质按量完成,**县农业局成立项目实施技术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5个主导产业的5位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示范项目组组长为成员,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技术级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科教股,由科教股股长任办公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协调工作。遴选确定的农业技术指导员,要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技术服务质量,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三)制定措施,加强绩效考评
根据**遴选确定的5个主导产业、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评指导体系,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实施工作有序开展。绩效考评以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度、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主要指标,通过自我评价、主管部门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中介机构绩效评价等方式,对示范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四)加大成果总结宣传力度
根据示范项目制定并落实具体的项目扶持和激励政策,对积极投身生产一线、认真开展科技服务、成效显著、农民满意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同时,充分挖掘、及时宣传示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的成果,大力宣传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牢记宗旨、艰苦奋斗、服务农民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励广大基层农技人员建功立业。
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乡农技站述职报告2021-09-12
- 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服务农村经...2021-09-22
- 农林局农技推广站站长先进事...2021-09-28
- 农技推广中心2020年绿色防控...2021-10-11
- 农技推广新体系的典型经验材料2021-10-31
- 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服务社...2021-11-05
- 某县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探索...2021-11-06
- 我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经验汇...2021-11-06
- 以构建农技推广新体系为突破...2021-11-09
- 镇农技站农技推广工作总结2021-11-11
- 对于建设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检...2021-08-27
- 对于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大...2021-08-27
- 对于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2021-08-27
- 2篇,乡镇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2021-08-27
- 校园安全管理实施方案2021-08-27
- 乡镇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六页)2021-08-27
- 大学晚会策划案实施方案汇总2021-08-27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2021-08-27
- 基层党组织“五化”建设实施方案2021-08-27
- 特色党建品牌创建实施方案2021-08-27
- 2篇,基层党员发展工作难题及...2021-08-27
- 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2021-08-27
- 年“两会”应知应会测试题&学...2021-08-27
- 学习新修订军队基层建设纲要...2021-08-27
- 年基层干部学习全国两会精神...2021-08-27
- 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基层...2021-08-27
- 以基层党建为统领 推进城市...2021-08-27
- 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事迹材料2021-08-27
- 市纪委书记新任干部任前廉政...2021-08-27
- 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状况调研及思考2021-08-27
- 示范区年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2021-08-27
- 近三年开展政治监督工作情况...2021-08-27
- “奋进示范区、奋战示范点”...2021-08-27
- 从科技示范户到科技带头人2021-09-13
- 创建民主法治示范企业材料2021-09-14
- 党员经营示范户和文明经营示...2021-09-19
- 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2021-09-19
- 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2021-09-23
- 民主法治示范村经验材料2021-09-23
- 强化示范基地建设提升“科技...2021-09-24
- 谈信息系统备份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电力企业仓储配送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2021-08-27
- 谈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2021-08-27
- X市乡镇应急体系建设工作开展...2021-08-27
-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2021-09-05
- xxx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情况汇...2021-09-19
- 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困...2021-09-20
- 刑事简易程序体系化研究2021-09-22
- 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农产品...202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