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电力能源基地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11 15:17:44 浏览数: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能源基地  
    立足**的资源优势,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江西省重要电力能源基地的战略构想,同时紧跟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积极论证、包装、储备了一批事关长远的电力能源开发项目,为全市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这一战略决策既切合**的实际,又符合长远发展的需要。打造电力能源基地,**应有所作为,而且必将大有作为。  

一、我市电力资源及开发现状  

(一)资源丰富。**境内主要能源有水能资源及煤炭。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28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96.75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2503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157万千瓦。**煤炭总储量约8000万吨,其中烟煤1600万吨。煤炭累计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在全省处于前列。  

(二)电网结构日趋合理。全市目前已形成以11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为骨干网架的输配电网络;拥有3座220千伏变电站、19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开关站、3座10千伏开关站,初步形成了配置合理、调度有序、覆盖全面的电力输送网络。  

(三)电力基础雄厚。全市目前已建成装机5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站、装机60万千瓦的华能井冈山电厂一期,全市规划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水电站共15处,总装机容量为138.65万千瓦,年发电量48.75亿千瓦小时。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扩建工程、井冈山梯级电站、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核电工程等项目已纳入全省电力发展中长期规划,初步估算电力装机可达57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20万千瓦、水电装机57万千瓦、核电装机预计4台百万千瓦。上述项目建成后,加上我市现有火电和水电装机容量,全市电力统调装机将达到69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25%,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能源基地。  

二、推进我市电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我市电力资源较为丰富,但电力资源开发步伐较慢,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份量较轻,电力产业发展与所属资源并不相称,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突出规划引领,推进电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在电力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水火并举。从我市的电力资源储备来看,我市的主要能源有水能资源和煤炭。水资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代表了电力资源开发的方向,但是,由于受季节的变化和来水量小的制约,依靠水能资源支撑的电力基地,电力输出的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火电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但是我市的煤炭资源难以满足我市打造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的需求,必须大量输入外地煤炭资源。因此,我市必须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运力充足的优势,坚持走水火并举、水火互济、协调发展的道路,稳步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增强各类电源的互补性。二是坚持厂网并进。进一步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布局,坚持电源电网统一规划,做到电源电网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坚持以电网规划引导电源规划,在电源项目的规划上要充分考虑电网通道容量,做到电源点布局合理;在电网项目的规划上要综合考虑电力就近就地上网以及电力负荷增长的要求,做到电网网架坚固可靠,保证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不断完善和提升全市电网的保障水平,杜绝因电网输送不畅而造成电厂窝出力现象的发生,为我市将来电力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三是坚持大小并重。在电力能源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克服盲目贪大求洋的做法,要立足我市的资源禀赋,结合我市的客观实际,做到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大小并重、全面开花。特别是在水电资源的开发中,在大力开展赣江主流域梯级开发的同时,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以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有利时机,利用小水电投资小、见效快的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大力实施好已列入规划的39座小水电建设项目,推进全市农村小水电开发,为全市电力基地的建设贡献力量。四是坚持经济社会效益兼顾。在电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要认真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在项目设计、施工建设和生产运营中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控制火电站建设对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加强赣江和其他支流上游的水土和生态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二)突出配套支撑,奠定电力资源开发坚实基础。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按照“综合开发、协调并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积极加强与国家及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国家和省里对我市能源建设配套项目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加快推进我市公路、铁路、水利、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电力能源项目发展提供方便快捷、运力充足的运输保障。二是完善电网配套。将电网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实现电网规划与其他规划的有机衔接,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体现前瞻性和可预见性。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结构合理、运行安全”的原则,切实加快我市电网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以500千伏与江西电网相联络,以220千伏为主网架的输配电网络,满足电源输出和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支撑电源项目建设。切实把握国家全力推进“一特四大”发展新战略,在全国实施更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机遇,积极融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国家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可再生能源的集约化开发。三是完善政策扶持。研究制定促进我市电力能源项目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能源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对能源项目所需的土地、资金、交通等各种要素优先予以保证;设立电力能源项目奖励基金,重奖在帮助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和国家核准方面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组建市电力能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电力能源开发、对外合作等重大事项,研究解决电力能源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大型电力能源项目,实行市、县两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制和挂点领导目标责任制,每个项目落实一名挂点领导、组建一套工作班子、安排一笔专项经费、制定一套推进方案,对项目审批、建设、投产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三)突出重点项目,带动电力资源滚动开发。一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对在建项目要认真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竣工验收制以及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各项制度,确保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要进一步加强调度、强化帮扶,重点加快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峡江水利枢纽、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尽快投产,早日发挥效益。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要进一步拓宽信息沟通渠道,千方百计加强与国家和省发改委等项目审批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有关重大项目信息,准确把握项目申报核准的必要条件、必经程序、关键环节。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项目跟进措施,适时组织精干力量,全程跟踪项目申报流程,及时掌握项目申报动态,切实做好项目上下衔接和攻关协调跟踪工作,全力以赴争取国家及省里对我市重大电力能源项目的支持,加快项目审批进程,促其早日获得核准、早日开工建设。三是提高在运营项目效益。在加大重大项目争取力度和加快建设进度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国电万安水电厂、华能井冈山电厂等在运营重大项目的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挖潜改造、技术革新、管理创新等多种途径,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帮助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积极鼓励企业将部分赢利投入我市电力资源的开发,形成依靠电力重点项目带动全市电力资源滚动开发的良好局面,努力化解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难题。  

(四)突出产业集群,提升电力资源开发综合效益。一是深入挖掘项目源。依托我市水资源、煤炭资源、环境容量等优势资源,找准电力产业招商引资的切入点,委托专业机构精心筛选、开发、包装一批能够激活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煤炭、电力等能源项目。围绕火电和水电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深入挖掘市场前景好的潜力性项目,大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依托我市电力资源丰富、电力供应充足的优势,采取“电矿结合”模式,积极推进以铜加工为代表的金属冶炼产业、以盐化工为龙头的重化工产业和以煤炭、钨、稀土为带动的矿产开发项目等电力需求大户进驻我市,将电能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二是加大宣传推介。邀请国家和省电力能源项目管理部门、研究论证机构、大公司、大集团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实地考察我市电力能源项目,以扩大项目影响。通过举办电力能源开发重大项目论证会、咨询会、推介会、信息发布会,大力推介我市重大电力能源项目,宣传我市电力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有利条件和美好前景,吸引国内外多元投资主体对我市电力资源开发进行投资。三是开展能源产业招商。依托电力资源优势,通过组织电力资源开发专题招商和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引进电力能源等方面的战略型投资。加强与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电力投资集团等国家五大电力公司等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争取煤炭、核电、大型水电等能源项目落户我市。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要注重利用内资。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电力资源开发,尽快将我市建成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尽早发挥电力资源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  

   

相关热词搜索: 调研报告 能源 电力 基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