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经济增长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刘铮,姚玉洁)
最新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能源消耗增长仍然快于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7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实现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难度较大,形势十分严峻。
单位GDP能耗缘何不降反升?能源瓶颈的约束该如何突破?节能降耗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能源浪费难以有效遏制
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再加上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使得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增大,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单位GDP能耗降低列入规划目标,提出五年内降低20%左右。其中,2006年能耗降低4%左右。这是我国首次将节能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按照2006年全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如果全年经济增长率为9%,给能源消耗总量增长只留下5%的空间。在当前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较多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个目标,不容乐观。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的未来五年间,经济要保持年均7.5%的增长。应当说这个速度是不高的,是充分考虑到能源的供给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的。但各省区市的“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率普遍加码,多在10%以上,甚至达到13%,而到了市、县一级加码更为严重。“十一五”期间各地经济的实际增长情况将对能源供给提出严峻挑战。
重化工化将中国拉入高能耗阶段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资源需求上升的趋势短期内不会改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能耗强度增大的历史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前不久在分析当前和“十一五”我国能源形势时一语中的,未来我国能源消耗已处于一个爬坡过程。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能耗强度呈倒“U”字形走势,也就是说,随着进入工业化阶段,能耗强度逐渐攀升,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阶段,能耗强度达到最高,到了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能耗强度不断下降。而我国经济正处于重化工阶段,经济发展的能耗强度增大,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我们应当看到,其中也有明显的不合理因素。如一些高能耗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等。
调整结构、促进节能是当务之急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第二产业发展非常快,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提高1%,第二产业的比重每下降1%,全国能耗就会降低2500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就会下降1%。同样,高技术产业目前只占我国工业增加值的10.3%。如果比重能提高1%,那么万元GDP的能耗下降将超过1%。所以,当前要解决或缓解能源供给紧张问题,首先就要下大力气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能耗低、污染少的服务业加快发展,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马凯指出,要把节能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摆在首要位置,采取综合的、更加有力的措施强化节能工作,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强化法治、全民参与实现节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能源的消费模式,把我国建设成为节约型社会。
从微观层面上,国家将通过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强制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来实现节能。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经济手段对节能的引导作用,国家将继续调整能源价格,使其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需。
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非常重要。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马凯强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加大节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及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情况,禁止淘汰设备易地再用情况,以及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等情况。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不得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得开工建设和销售。
专家指出,增强“十一五”规划的执行力,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确定全面的考核体系,对于引进重大污染项目的官员应依法追究责任。
7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与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4家中央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此举有利于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目标责任落实体系,对实现“十一五”国家节能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国内 多元发展
为了支撑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经济的发展,在充分考虑各种节能因素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挖掘潜力,多元发展,尽可能增加能源供给。
立足国内,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是我国增加能源供给的首要原则和目标。立足国内,首先就是要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以煤为主,加快煤炭工业的提高与发展。
在以煤为主的同时,未来我国的能源战略还强调多元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水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源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全国能源剩余可采储量中,水力资源(按使用100年计算)占44.6%。大力开发水电,是保障未来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立在双赢基础上的国际合作将成为国内能源供给的有力补充。目前,中国从中亚国家管道进口天然气、从澳大利亚装船进口液化天然气等能源对外合作项目正在积极开展中,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内企业在拉美、非洲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务也在不断发展。
来源:半月谈
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小城镇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调研2021-09-13
- 我国经济增长分析2021-09-28
- 经济增长和社会义新农村建设...2021-10-26
-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力度...2021-11-02
-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对策研究2021-11-09
- *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验做法2021-11-13
- 四大举措应对金融危机促经济...2022-01-13
- 浅论最终需求总量与地方经济增长2022-01-21
- 《中国信息报》:以环境保护...2022-02-26
- 挖掘银行信贷潜力突破县域经...2021-09-25
- 解决三农问题须突破三个政策瓶颈2021-09-27
- 如何突破农村发展瓶颈?2021-09-27
- 给职业瓶颈期HR10条小建议2021-09-28
- 谈西部影视高教发展瓶颈与转型2021-10-18
- 破解农业产业化资金瓶颈思考建议2022-01-13
- 破解原料“瓶颈”须理性2022-02-17
- 解决农村资金问题必须突破制...2022-02-18
- 突破水“瓶颈”制约,建设节水...2022-02-21
- 《科学时报》:破解京津渤生...2022-02-26
- 农村能源建设经验材料2021-12-07
- 夯实能源统计基层基础,确保能...2022-02-12
- 西部能源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2022-02-26
- 马凯:我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与...2022-02-27
- 基于能源品位的北京市能源供...2022-03-31
- 我国能源动力工程及能源可持...2022-10-26
- 能源成因分类及非常规能源发...2022-10-26
- 浅析能源统计在企业能源管理...2022-10-26
-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能...2022-10-26
- 聚焦能源和能源问题2022-10-26
- 拍坛槌声喜突破.doc2021-08-28
-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五个突破点2021-09-26
- 关键点、着力点与突破点:实...2021-09-26
- 投融资体制创新是解决“三农...2021-09-26
- 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三农”...2021-09-27
- 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推进社会...2021-11-05
- 寻找执法突破点,全面推进依法...2022-02-12
- 以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现...2022-03-16
- 寻找农业信息化宣传质量的突破点202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