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发布时间:2022-03-05 15:34:35 浏览数:

(1.满洲里市财政局;2.满洲里市建设局;3.满洲里市物业市场监管处,内 蒙古 满洲里 021400)
摘 要:文章从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入手,谈了会计信息 失真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最终提出了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2—0091—03

会计数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经营的状况,它是衡量经营成果的依据,是进行会计分析的基 础。因此,保证会计数字客观、真实、完整应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其中真实性是最基 本的前提。但是,当前我国经济信息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必须严肃对待 ,切实加以解决。
1 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情况是很复杂的,其表现形式为:
1.1 票据开据不实,造成原始凭证失真

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和承包企业中较为普遍。 企业主管部门考核企业领导的效绩,总是与其经营期间实现的利润增长挂钩。一部分企业领 导为了达到利润目标,提前开具收入票据,使本期利润虚增;有些企业领导为了让上级看到 其经营期间利润连续增长,就滞后确认收入,使本期利润虚减。更为严重的是:有些企业甚 至利用往来账户虚开空头销售发票,造成利润虚增。
1.2 在增值税上做文章,回避纳税
1.2.1 虚减销项税金。这种手法较常见的就是隐瞒销售 收入。如搞销售体外循环,采用不记账或少记账的方法;非主营业务收入直接冲减库存或费 用;企业后勤部门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做销售处理;商业折让、销售折让和“回扣”等 支出直接冲减销售收入等等。
1.2.2 虚增进项税金。一些企业把不合格单据和规定不能用来 抵扣的项目,如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非常损失的购进货物的增值税发票“处理”( 如转移用途)后进行抵扣;非主营业务销售时,不相应冲减已计提的进项税;更有甚者,一 些纳税人竟把通过非法渠道取得虚假的数字发票或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
1.3 费用失真造成利润失真

由于虚增、虚减收入,相对来说容易暴露,又是审计、 税务部门监督的重点,一些不法企业就在相对隐蔽和模糊的费用方面做手脚:
1.3.1 预提、待摊费用提取不合要求。一些企业预提、待摊费用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提 取,而是根据“需要”随意提取:要多计利润,就少提或不提;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入当期 损益的利息支出计入在建工程;该摊的不摊或少摊,该提的费用不提或少提;坏账损失不报 损失,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不转等。要多计预提、待摊费用,少计利润时,企业又会用相反 的途径达到目的。
1.3.2 管理费用和制造费用混淆。有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招待费用开支越来越大 ,于是将其转入制造费用,冒充成本。相反,有些企业为了取悦上级,将应入制造费用的计 入管理费用虚报成本下降。
1.3.3 应付福利费核算不实。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1995年许多企 业出现了赤字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做假便应运而生,将给职工滥发钱物也计入职工福利费 。
1.4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混淆

一些企业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划分模糊,使得其财务状况反映不实,净收益确定 不实。具体表现在:
1.4.1 亏损企业为了虚增利润,将应作为收益性的支出(即应列作当期费用)的支出,列 为资本性支出,多报企业资产价值,减少当期费用,增加了当期净收益。
1.4.2 盈利企业为了少报利润,将应属于资本性的支出列作收益性支出,少报企业的资 产价值,减少了当期的净收益。
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 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将导致许多不良影响:
2.1 会计的“铁算盘”信誉将发生动摇

客观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基础,它是会计领域不可动 摇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指明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 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故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数据被誉为“铁算盘”。而做假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既不反映经济业务 的客观实在和本质规律,又肆意歪曲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使会计核算的客观性丧失,严重 动摇了人们对会计的“铁算盘”信念。
2.2 会计的“公正”形象将受到损害

一直以来,一丝不苟和公正是会计人员的崇高形象。而目前不少会计既不把关,又不 守口,既巧妙地伪造又进行掩盖和欺骗,构成了舞弊行为。这种舞弊不管受谁指使,不管出 自什么动机,它确确实实是会计人员一手所做的,它严重损害了会计的“公正”形象。
2.3 会计的“目标实现”将受到打击

在我国,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国家的宏观经济 管理和调控的需要,也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对信息的需要,还要满足企业有关各方了解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而失真的会计信息必然直接影响着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 对国家来说,失真的会计信息造成企业账面利润减少,偷漏了税金,减少了国家和地方的财 政收入,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一大隐患,不仅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并且能 够影响政府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对投资者来说,投资者和债权人要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了解企 业的财务状况和偿还能力,以便作出投资决策,失真的会计信息将导致决策失误,损害投资 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对企业来说,企业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企业管理者根据外部信息(市场信息)和内部信息(会计信息)进行预决策。一旦信息失真 ,将使企业自身误入歧途。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3.1 会计失真的主观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本质上是人们“追逐利益”而造成的。而我国目前财务会计法规尚不完善 ,也给一些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可能出现会计信息大范围、多环节、长 时间的失真。其具体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3.1.1 会计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不严格。尽管我国《会计法》早已颁布实施,但在我 国会计法规体系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立法不够,执法不严,监控不力。主要表现在: ①《会计法》不可能包括和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且目前尚未出 台用来指导实际工作并与《会计法》相匹配的实施细则;②缺乏专门针对会计违法行为制裁 的具体法规及其管理会计违法行为的职能部门和机构;③对合法会计工作行为和依法办事的 会计人员缺乏明确的保护措施及条款。会计法规的不健全,造成对会计行为约束和管理不规 范而出现漏洞和混乱,从而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3.1.2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有些人员特别 是对经营者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 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 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致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内审工作受制于领导。一些主 管部门往往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对所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不进行认真有效地监督,更加剧 了这种失控程度。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但在数量、质 量和规模方面与经济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会计社会监督体系尚不完善。
3.1.3 领导者指导思想不正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①有些企业领导为骗取政绩,指使 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虚增销售收入,虚盈实亏。已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企业领导则要求会计 人员瞒报销售,多提费用,乱挤成本。②企业资金紧张,经济效益下降或发生亏损,为了能 向银行借贷或向社会发行股票、债券,领导者指使财务人员进行虚假记载,掩人耳目。③有 些企业领导以企业自主权为由,授意会计人员做假账,损害国家利益,挥霍浪费,贪污腐化 。为了继续把企业当作摇钱树,就刻意粉刷,混淆视听。
3.1.4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一是企业管理薄弱,财务制度不 健全,或有制不依,有章不循,会计处理技术混乱,单据运转不及时,甚至无单据入账,使 得会计核算资料不全,不能做到准确完整。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较差。有的会 计人员政治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放松了会计监督。有的业务素质较差,不能胜任审核经 济业务活动是否合法、合理的重任。
3.2 导致会计失真的客观因素
3.2.1 社会环境的多变性。会计信息是某一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产物,反映的都是特定时 点或时期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新情况、新现象层出 不穷,难免不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3.2.2 历史成本与通货膨胀。我国现行会计都是在货币计量前提下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 原则的。历史成本原则在物价大幅度变动时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就表现出了局限性。我国在19 84年以后的一段时期,物价上涨指数达两位数,通货膨胀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下以历史成本 计价提供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以及利润等会计信息真实性大大降低,使 得企业经营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3.2.3 会计准则变更。会计处理方法应该前后一致,会计信息才真实可靠。然而我国会 计工作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如1993年我国采用新的会计准则。这样,准则的变更势必 会使会计信息在反映同一经济事项中产生失真。 
3.2.4 会计估计信息。会计中有许多事项是对未来的判断,是依靠估计来确定的,如确 定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坏账准备率等,当实际发生偏差时,会计信息也就失真了。
4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危害是严重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项问题,应当从多 方面入手采用合理对策,综合治理。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4.1 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政府行政监管为主导的会计监 管体系机制反应太慢,当发现问题时通常后果已无法挽回。以市场为主的会计监管机制主要 依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发现和揭示问题,发现速度往往要快得多,但这一机制的建立需要调 动投资者挖掘上市公司会计问题的积极性,这要求设立股票的卖空机制,使包括投资者在内 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发现和揭示会计问题,打压作假公司的股票价格获利。在目前的交易 机制下,由于没有卖空机制,投资者只能通过“跟庄”获利,导致他们没有动力去区别会计 信息的真假。一旦有了卖空机制,投资者将既可通过挖掘好消息也可通过挖掘坏消息获利。 这样,不仅市场会惩罚作假企业,监管部门也将能够更早地发现作假行为并及时进行行政和 司法干预。
4.2 努力营造重视会计工作的企业氛围
4.2.1 要提高领导者依法理财观念。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的 财会知识和财会法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会计法制意识和依法理财的观念,坚决支持会计 人员依法核算和监督,切实担负起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的法律责任,为会计人员创造 敢于执法的良好工作环境。 
4.2.2 要正确处理好企业领导与会计人员的关系。企业领导既要主动地在思想上、业务 上关心会计人员,维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会计业绩考 核、奖励、评价机制;会计人员既要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把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 管理的全过程,又要主动当好领导参谋。
4.2.3 实行会计人员任免报批制。真正做到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必须报经主管部 门批准,其他会计人员经企业领导聘任后报主管部门备案,以保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4.3 不断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完善会计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①要加强内审监督。内审部门除坚持常规审计外,要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尤其对企业的预 提费用、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等影响利润的账户要进行专项审计。②要强化会计监督。改 变事后监督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监督。严格事前、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使会计监 督发挥真正的作用。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财政部《关于实施会计核算制度 改革,实行会计准则的意见》,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会计核算 制度和有关内控制度,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和理财行为置于规章制度的约束之中。
4.4 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会计立法,增强执法力度

要尽快制定和颁布《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执法和违法的法律界限,规定违法处罚的定量 标准。同时要严格执法,凡是单位领导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严肃 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并且在经济上实行重罚。要确立财政机关领导管理会计工 作的地位及会计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财政部门要定期检查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并适时地组 织以会计信息失真与否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检查。财政部门要与工商、银行、公安、检查、法 院等部门建立必要的工作联系和协作制度,协同查案、办案。只有通过加大执法力度,震慑 违法违纪行为者,才能有效遏制经济领域违法违纪行为。
4.5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的公正作用。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 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 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出具不实的验证报告;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 责任,对不负责任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订具体的处罚措施。强化企业外部监督 ,要尽快理顺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稽查、银行监督等方面的关系,形成综合性监督检 查的合力。
4.6 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信息反映职能是通过会计人员的具体活动来实现的,它同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职 业道德)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此,对会计人员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不图虚名,不 求近利的好作风,树立高度的职业责任感。②加强其业务技能的训练。主管部门要有针对 性地抓好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使他们既掌握法规政策,又熟悉财务业务技能 。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大力培养现代化的会计人才。
总之,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从宏观方面入手,真正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监督制度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单位在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营;其次从微观 角度入手,加强会计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加强单位内部制度的建设,强化内部监督,遵 守国际规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在国际大市场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文明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看会计准则国际化[J]财会月刊,2004,(9) .
[2] 邵国良谈平销业务的会计处理与纳税稽查[J]财会月刊,2004,(9).
[3] 冯艳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J]学术交流,2000,(1)
[4] 张建民,黄呈甫从会计报表质量抽查看会计信息失真[J]财务会计,200 2,(03)
[5] 王俊峰会计信息失真的探讨及防范[J/OL]http://www.e521.com/magazi ne/cwyki/200005/102617320.htm.
[6] 祝祖强,尹娜挖经济学根源治会计信息失真[J]财务与会计,2000,(1) .

相关热词搜索: 失真 浅谈 对策 会计信息 治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