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试论转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建立

发布时间:2022-03-09 15:08:54 浏览数:

(宁夏师范学院 图书馆,宁夏 固原 756000)
摘 要:文章论述了转型中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的现 状和必要性,提出了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2—0132—02

学科馆员是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 是指高校图书馆以教学、学术研 究 、交流为背景,以学科为对象,既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又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 加工能力,能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和深层次图书馆高级专门人员。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 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在1998年和2001年率先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随后,西安交通大学 、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相继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针对各学科进行的 专业化、深层次的学科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一种新型的主体性和定位性服务形式。我国 高校图书馆要创新和发展,“学科馆员”的建立势在必行。
1 转型中的高校图书馆现状
1.1 图书馆的硬件不利于学科馆员的设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从过去的印刷纸质 文 献资源扩展到电子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 然而纸质文献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中仍 占据主导地位, 电子文献仅作为纸质文献的一种补充,纸质文献查找和传递速度慢, 信息 需求满足率低都与学科馆员的建立产生较大的冲突。
1.2 落后的办馆思路

因为高校图书馆大多都是教辅部门,所以办馆理念多停留在为读者借还书的传统服务思路上 , 信息资源利用低,不能及时捕捉图书馆的最新动态,不能及时传递最新学术动态和专业 化的信息服务,因此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也有所制约。
1.3 图书馆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更是凤毛麟 角 。对于转型中的馆员来说,由以前的手工操作到现在的网络信息处理,计算机操作能力及外 语水平知识比较差(虽然员工通过自身的学习,学历水平有所提高,但专业面不宽,专业基 础 也不是很雄厚,不能及时了解所学专业方面的最新动态)。这直接制约着学科馆员建设的进 程。
1.4 图书馆的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

目前,高校图书馆一般都分成几个部门, 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配合与沟通,信息的传送不流通、不顺畅,这往往会阻碍工作 的配合,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1.5 图书馆员工的认知不足

对于转型性中的高校图书馆员而言,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越来越老化,思想也保守,接触外界 的信息比较迟缓,对新事物信息吸收不主动、不完全,无法快速地、有效地掌握现代化信息 检索、加工、储存等工作。
1.6 图书馆员工的职业倦怠

长期以来,大多数图书馆员工坚守在流通、阅览服务等一线工作,工作内容多是浅层次的借 阅流通工作和文献阅览程序,这种单一、重复、繁杂和被动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知识与技 能,耗去了员工们的大部分的精力与时间,也磨去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由于缺 乏进修、培训、交流的机会,直接影响员工们的敬业精神。没有了敬业精神,没有了良好的 自我价值的评价,员工的发展、学科馆员的建立也就是一句空话。
2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的必要性
2.1 图书馆发展工作的需要

传统的图书馆的服务是一对一的封闭式被动服务,而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则要求有针对性地 对学科专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分析研究,主动为各学科读者提供高水平、高 效率、深层次服务,有效地扩大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利用率。“学科馆员”的建立,成为院 系与图书馆沟通的桥梁,可通过直接听取读者意见和建议,使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变被动为主 动,变辅助性服务为综合研究性服务。
2.2 图书馆员工自身成长的需要

人才和文献是图书馆事业的两大物质基础,也是构成我国图书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目 前,高校图书馆在培养人才的发展与客观环境上,不能满足图书馆员工的需求而存在 着矛盾,而且图书馆内部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因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员工的潜 能。
2.3 图书馆服务创新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拥有大量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但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 的各院系的教授、研究生及广大师生, 他们由于时间紧、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 搜寻并整理他们所需的信息资源。 因此, 他们希望在信息的获取方式上要求更直接、更快 捷、更有效, 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得到更全、更专、更新的信息 。这就需要图书馆组织一批掌握某些学科知识、图书情报知识能力较强的员工们去承担专门 为某学科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工作,建立起一种对口的服务,有针对性地对学科专 业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为各学科读者提供便捷、快速地服务。
2.4 联系对口院系的服务桥梁

学科馆员走出图书馆到院系与广大师生面对面地接触,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了解他们根本 的需求,知己知彼的为他们组织、加工、发送学科信息,将服务贯穿与教学、科研和学习中 。另一方面, 学科馆员与对口的院系师生和学术科研领导及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了 解 他们的教学及科研进展情况、学术开展信息需求的情况,采用灵活的网络联系方法来为他们 提供需用的信息资源(选题、定题、信息收集、信息追踪等),定期召开对口院系师生座谈 会,直接倾听他们资源信息建设的建议和对学科信息服务的意见, 使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能 够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
3 建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若干建议
3.1 挖掘现有人才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具有掌握某一专业的馆员,可通过日常工 作加强图书馆业务知识的积累,也可通过短期培训或外出进修等方式进行图书馆情报专业知 识的学习;对图书情报知识扎实的馆员,可继续加大学习的力度、鼓励自学的同时,图书馆 可与院系联系,让此馆员跟班学习对口的专业课,并给予必要的学习时间的保障。经过培训 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学科馆员”。 例如烟台大学图书馆设立的首批“学科馆员”,就是 来自本馆采编、借阅、咨询等部门的专业人员,他们在学科服务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3.2 引进人才

学科馆员的发展需要引进人才,直接引进相关学科的人才或具有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也可 留用本学校各科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这样的人才从事对口的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状态,并 且服务的起点高,专业性和针对性强。
3.3 选聘人才

在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资深的离退休教授作为学科馆员。这些离退休 的教授们在他们专业的院系中,往往有较高的威望,他们提供的咨询信息往往是针对性强, 提供的文献信息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学术性。对于他们的图书情报知识的缺乏和计算机知识的 不足,可配具有图书情报知识的馆员协助他们的工作。 
3.4 培养人才

高校领导和图书馆领导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德才兼备、勤奋刻苦、 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鼓励、支持他们进修、深造其他专业,在完成学业后,重新回到图书 馆,走上“学科馆员”的岗位,为图书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琼中美大学学科馆员的初步比较研究[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4 ).
[2] 应慧芳, 吴漂生, 黄玉兰对学科馆员制度的冷思考[J]. 情报资料工作 , 2006,(1).
[3] 张艳霞, 邵魁德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七大举措[J]. 图书情报 论坛, 2006,(4).
[4] 李莉我国学科馆员建设应该缓行[J]. 图书馆建设,2007,(1).
[5] 李杨琳, 纪晓平“211”重点大学学科馆员状况分析[J].图书馆杂志, 2 007,(1).
[6] 王俊俐, 张建国大学图书馆实行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服务模式的思考[J ]. 现代情报,2007,(10).
[7] 胡鹏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建设的现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07,17,(29).
[8] 孙素云试论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J]云南图书馆季 刊,2002,(1).

相关热词搜索: 馆员 转型 试论 学科 图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