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

发布时间:2022-03-11 15:37:26 浏览数:

(兰州交通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学科馆员及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 度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和推行这项制度的基本条件以及国内高校图书馆 推行这项制度所遇到的问题,最后重点介绍了深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科馆员;高校图书馆;制度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8)20—0143—02

学科馆员(Subject Librarian)是指高校图书馆委派的、专门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 联系、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他们既具有图书情报专业学科 背景、熟悉本馆所拥有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又掌握各学科教学科研情况,熟悉某个或某类学 科专业知识,能够胜任为特定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馆员为基础的图书管理制度,强调服务主动性、针对性,以用户为中 心,它能够更好地在高校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以人为本”服务的迫切需要[1]。 
1 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2,3]
1.1 学科馆员制度的起源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相继率先推出学科馆员这一服务,由于其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处处为 用户着想,一经实行,立即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随后,加拿大等其他西方发达国家 的研究型大学也相继推行了这一制度,同样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1.2 学科馆员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学科馆员制度虽然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一些,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 馆成立了9人“学科馆员小组”,为学校38个对口学科的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主动的、及时的、 深层次的学科信息服务,开创了国内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先河。随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也相继推行了这一制度。到2002年末,国内已 有30多所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工作。

从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移植”学科馆员制度至今,学科馆员制度作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深 层次的学科咨询服务的创新之举,正在为各个高校图书馆接纳和使用,并已在国内“落地生 根”,迅速发展起来,方兴未艾。
2 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

任何一种制度、一种服务模式的建立,都不是凭空想象的,都要有其成长的肥沃土壤。目的 决定一切。下面我们从科学馆员制度的目的出发,揭示其实施的基本条件。
2.1 图书馆拥有综合型、高素质、学习型学科馆员

由于学科馆员要求主动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从而要求学科馆员不仅具备图书 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如下特征:①具有某一学科专业知识,了解专业人员 的信息要求;②工作具有积极性,能够主动地为用户提供服务;③计算机、英语专业技能, 满足和实现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

如今,多数学科进行爆炸式发展,学科知识日新月异,如果学科馆员不时时努力学习, 不时时关注学科动态,势必与学科产生距离,与用户的需求脱节,不能为用户服务。

只有综合型、高素质、学习型的学科馆员,才算得上是称职的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需要 这样的人才。
2.2 学科馆员与学科之间,信息得到及时沟通

学科馆员要求与某一院系或学科进行对口联系。联系是双方面的。学科馆员积极性火高万丈 ,学科方面冷若冰霜,导致学科馆员徒劳无功,效果不禁人意。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和学科 之间建立沟通的平台,通过平台媒介,学科馆员和学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得到学科、师生 的大力支持,掌握某一学科的第一手材料,只有这样,学科馆员的决策才能真正反映用户的 需求,才能做到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盲目从事。
条件是基础,只有条件具备了,事物才能茁壮成长。
3 学科馆员制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3.1 学科馆员制度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学科馆员制度已在我国推行、实施了近十年,成果喜人,但也不乏问题。如:①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馆员都具备对口院系的专业背景,在深入开展服务中会存在问题。②学科馆员不是专职的,他们分别来自各个部门,同时在部门中担任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 ,不能够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放在学科馆员这一职责上,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受到比较大的限 制。③尽管图书馆为学科馆员和对应学科之间搭建了信息沟通平台,学科负责人、师生在态度上 很支持学科馆员,但在实际工作中,流于形式,提供的帮助很有限,学科馆员不能够掌握学 科的第一手材料,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④由于制度不完善,对学科馆员工作的考核缺乏统一的尺度和标准。

总之,学科馆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必 须想办法解决,否则,学科馆员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将无法使工作深入下去,长此以往,学 科馆员制度恐怕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实现应有的功效。
3.2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问题源于条件,在学科馆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各个图书馆的现状 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所产生的。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地位也比较低,图书 馆留不住人才,专业人才短缺。据统计,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 工比例不到50%,而在外国,专业图书馆员必须获得硕士学位专业证书,才能在图书馆专业 岗位上任职。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显然会遇到问题和困难 。

另外,有些问题,比如说学科负责人、师生对学科馆员的支持和帮助很有限,不仅在国内图 书馆,即使在较早推行这项制度的欧美图书馆,也是存在;而有些问题仅存在于国内图书馆 ,或者仅存在于国内部分图书馆,视具体情况而定。

由此可见,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障碍。分析到此,悲观者 也许会认为;既然国内条件不利,那么就不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了。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 学科馆员制度推行之后,无论在哪所高校,都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这项制度的优越 性是不容置疑的。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因需要 挑鱼刺而不吃鱼,不能因噎废食,必须迎难而上。
4 深入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在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可能遇到更多的问题,通过分 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本文提出如下解决措施,可供管理人员在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时作为 参考。
4.1 招收具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同时鼓励现有的图书管理员攻读其他学科专业

在国外,学科馆员一般都具备硕士以上程度的学科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背景,既要有广博的专 业知识、驾轻就熟的检索技能,又要有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非常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文 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研究提供帮助。学科馆员有很好的声誉,可以称之为图书馆 中某个学科的文献专家。而在我国,仅有少数图书馆对学科馆员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多数图 书馆只要有相应的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背景及较好的外语能力的馆员就能担任学科馆员工作 。甚至有的学科馆员则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仅靠具有理工或其他学科背景就匆忙上岗。由 于一些学科馆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图书情报知识学习和信息素养的培育,以及不熟悉分类与 主题的应用、文摘索引的制作等等,导致为用户提供的信息质量低下,服务不能准确到位;还 有的学科馆员在制作学科导航过程中,不能及时地与该学科的用户沟通,不了解用户的需求, 想当然的“闭门造车”,制作出的学科导航与需求脱节,无人问津[4]。

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面向社会招收学科馆员的时候,可以针对学校的专业设置招聘具有相应 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优先选择本科攻读其他专业的图情硕士毕业生,或 者招收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对其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同时,也大力提倡在馆人员攻读其他 专业的学位,然后择优录取。

学科馆员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招聘标准除了对专业背景要求外,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计 算机操作能力、外语水平和学习能力等。
4.2 提高学科馆员的地位和待遇

图书馆要招聘并留住人才,必须正视目前社会上的人才竞争。在国外,专业图书馆员具有很 高的社会地位,被列为社会上层人士。在一份有关英国社会阶层调查的报告中,在总共七个层 次的人员中,图书馆员被列为第一类[5]。而在我国,目前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与之 相应的是 社会地位也较低,这也是造成图书馆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图 书馆一定要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知识含量的多少为依 据,使专业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非专业人员。

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 待遇,使学科馆员的收入与其他职业的收入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只有如此,才能吸引高 素质、复合型、复合型人才选择高校图书馆,选择学科馆员这一岗位,使学科馆员制度真正 落到实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当好信息导航员。
4.3 使学科馆员职业化

学科馆员所从事的是一项较为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开拓性以及主动参与式的服务工作, 要想胜任这项工作,必须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熟悉参考咨询工作的基础 业务,全面了解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的服务方式、服务手段。另外,还应具有高度 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以及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组织加工能力。因此,要想开 展深层次的学科馆员服务,必须使学科馆员职业化。

目前,国内多数学科馆员不是专职的,他们分别来自不同部门,同时在部门中担任着较为繁 重的工作任务,不能够将时间和精力完全放在学科馆员这一职责上,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受 到比较大的限制。为了提高学科馆员工作效率,使学科馆员全身心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只 有实行学科馆员职业化,这样,发展到一定阶段,学科馆员就需要通过必要的资格认证才能 上岗。就像当前会计师、律师持证上岗一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科馆员的业务素质和服 务质量。
4.4 建立、健全学科馆员考核制度

任何一种职业,只有存在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在职人员进行周期性的考核,才能有干好、干 坏之分,才能激发工作的热情。

学科馆员应该接受严格的考核,既有来自图书馆的考核,也有来自对口学科的考核,而且要 以用户评价为主。主要指标有:图书馆管理基本业务水平,与对口学科联系、沟通的频率, 用户对学科馆员的综合能力评价等。考核周期的制定应该由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而定,可以 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年,或者两年。图书馆应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公布,并对其进行相应 的处理,该奖的一定奖,该批评的坚决批评,该解聘的决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具有实 际功效的、一体化的学科馆员考核制度。
4.5 为学科馆员和对口学科之间创造联络条件

学科馆员真正发挥作用,除了依赖自身素质 和能力外,还需要学校、图书馆创造联络、沟通 的平台。有了平台,学科馆员和对口学科之间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实现面对面交流,学科 馆员随即获得对口学科第一手信息。

平台的搭建是多渠道的,图书馆可以介绍和宣传学科馆员,学科在召开学生会时可以邀请学 科馆员参加,邀请学科馆员开办毕业生论文辅导讲座等,只要有心,处处是平台。

总的来说,学科馆员制度已在我国高校发展了七八年,成果喜人,但毕竟是舶来品,水土 不服,它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总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努力,就 能创造合适的“土壤”和空间,学科馆员制度一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5 结束语

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管理制度,只要给其提供合适的“土壤”和空间, 它必然能够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提高。 高校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的实际状况,只有当条件成熟了,再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决不可急于求 成、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 汤莉华,黄敏.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 6,(1),45~48.
[2] 牛敏.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优化图书馆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16(22),66~67 .
[3] 李军英.对高校图书馆引入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3,(4) ,105~106.[ZK)]
[4] 刘波涛.建立和完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几项措施[J].图书馆论 坛,2004,24(1),47~48  .
[5] 张敏霞.论学科馆员及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5,1 (4),97~99.

相关热词搜索: 馆员 浅谈 学科 图书馆 高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