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资料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4、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5、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7、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8、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9、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二,单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内.(每个小题2分,共1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观点是:(C)
A、工具性;B,人文性;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第一学段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 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B)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A)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三、多选题。根据新课标,选择符合课标理念的大写字母填入题后的( )内.(共10分)
1、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1234)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1234)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14)
①朗读;②分角色读;③表演读;④默读。
4、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24)
①合作精神;②创新意识;③参与程度;④探究精神。
5、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1234)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6、课程目标中提出的“三个维度 ”具体指(ABC )
A、知识和能力;B、过程和方法;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识字与写字。
7、课程标准提出的1~2年级阶段目标包括( ABCDE )
A、识字与写字;B、阅读;C、写话;D、口语交际;E、综合性学习。
8、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共有( D )条。
A、1;B、2;C、3;D、4;E、5。
9、以下( ABCDE )属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
A、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B、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C、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D、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E、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三、判断题。
1、课程标准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需要重视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 ×)
2、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略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 )
3、课堂上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再运用讲授法。( × )
4、?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 )
5、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 )
四、简答题。
1、简述第二学段(3~4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答: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2、简要说明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答: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3、请简述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答: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六、分析题。
结合课标要求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第二册《荷叶圆圆》的课文特点和教学设计。
答:一、课文特点: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夏天”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语句优美,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文章通过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四个小伙伴的语言展现了荷叶的美以及荷叶给他们带来的惬意和喜悦,通篇洋溢着童真、童趣,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像,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夏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条理清晰。1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6个要求规范书写的熟字,再次充实着学生的识字量,课后“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的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悟的重视。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热门文章: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0)(全...2025-01-12
- 2024年度主题教育心得体会(3...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心得体会(4)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4)【优...2025-01-12
- (16篇)“半条被子”精神学...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2)(2024年)2025-01-12
- 2024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2025-01-12
- 主题教育心得体会(11)(完整)2025-01-12
- 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心得...2025-01-12
相关文章:
- 国企党建工作资料汇编&从严治...2021-08-27
- 变删资料2021-09-05
- 楼宇接管资料移交资料记录清单2021-09-28
- 六上资料,-,U5资料2021-09-28
- 交接资料与不交资料流程2021-09-28
- 消防资料竣工验收资料清单2021-09-28
- 打牛不如换牛-管理资料2021-09-28
- 个人资料卡,(2)2021-09-28
- 庆祝建党98周年暨七一表彰大...2021-10-23
- 县委副书记在保密宣传教育资...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