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乔俊杰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校,甘肃 临洮 730500) 摘要: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尤其是全面实施身体素质教育的任务。而实施的途径就是素质教育需要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237-2 1 在体育教学中全面贯穿素质教育 1.1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1.2 利用科学、有效地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在体育教学中把握好素质教育的特征 2.1 全体性 学习和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比如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就有本质的区别。竞技体育的特点就是优胜劣汰,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比赛中没有同情弱者的义务,而学校体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学校体育也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得体育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均衡发展。严格的体育课堂常规、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竞赛、队列队形、球类项目等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2.2 全面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最有利的教育模式,也就是保证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权益的问题。体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竞技体育的内容,其次才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但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仅限于增强体质和发展身体、提高技能不能说是全面的教育,而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利用早操、课间操的队列活动,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各种不同的球类比赛等可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 2.3 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一个性化的教育。虽然学生对体育、特别是对玩有天然的兴趣,但在选用的教材、所用的教法上处理不当,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法过程中,通过观赏体育视频、体育图片,以及提示和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不同的学生,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原则,个别对待,同时应注意方式和方法,注意教学的艺术性,这样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发挥主动性成为现实。 3 素质教育的延伸 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复合型劳动者,毕业后多数将直接面对社会,因此学生的社交能力、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都应该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体育延伸性学习是学生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它对培养上述各项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3.1 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组织、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可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体育比赛中,胜利与失败并存,对学生进行胜败观教育尤为重要。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坚持不懈、顽强竞争的意志品德。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得多。利用经常性的体育比赛,可以在时间、地点、人数、组织形式上任意选择。使体育竞赛与课外活动、体育课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通过以上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使之成为广泛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窗口,明确体育锻炼和自身素质相结合的重要性,使同学们知道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什么事都不能做的。 总之,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课中实施素质教育,既能传授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适应社会,如何生存,如何做人,强健体魄,提高情操。不仅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也能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而且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乔俊杰(1965-),男,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农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素质教育 中职 体育 教学中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