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心得体会 >

转变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22-04-12 15:18:36 浏览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现代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集中代表一个地区的对外形象和发展潜力。  

一、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和问题  

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机遇,良好的环境是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创优,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便民服务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机关效能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的持续好转,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良好的环境助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对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方面差距还较大。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部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都有所提高,但还有些部门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的现象。据反映,现在到有些部门办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就是事仍然难办。有些部门的服务手段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有些部门服务发展意识不强,简单机械地照搬照套文件规定,可变通的不变通,可优惠的不优惠,给企业和办事群众留下很不好的印象,特别是有的部门不愿放权,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是有些部门政务不够公开,办事效率低下。有些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还不科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事务性、程序性、结论性公开的多,办事过程、决策过程公开的少;事后公开的多,事前、事中公开的少;对外服务事项公开的多,对内接受监督公开的少。部门与群众之间缺乏互动,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怎样公开,还是部门说了算,群众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没得到有效采纳。有些部门政务公开的操作还不到位,程序不规范。  

三是有些部门作风不实,影响了机关形象。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了机关效能监督力度,对上班纪律、会议纪律、机关作风经常开展明察暗访,对违反机关效能的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但机关作风不实的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深、不细、不实;有些部门工作拖拉,干部上班迟到、早退、串岗、脱岗、上网娱乐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如果放任不管,势必影响到开明、开放的形象,势必阻碍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克服环境不优、作风不良、效率不高的问题,创造一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治理对策及措施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长抓不懈,工作力度要再加大,创优范围要再延伸,整改措施要再创新,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所有创业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开展机关形象测评和问卷调查工作。着眼于解决“中梗阻”问题,要把形象测评工作延伸至执法服务单位的科室以及乡镇的站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执法水平、办事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议,对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群众负面反映强烈的实行黄牌警告和全区通报,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扩大单位参与范围和承诺服务事项,真正架设政府与群众沟通交流的“连心桥”,促进政风行风的切实好转。  

第二,以推进政务公开为抓手,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均要在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要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着力在公开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重在决策过程、事前和事中的公开。凡是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和单位,要做到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办案期限、办案结果、收费依据和标准“六公开”。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区纪委、监察局要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情况、站所集中办公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机关效能建设,先进的予以通报表彰,落后的给予批评曝光。  

第三,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好转。要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干部绩效考评方案,将绩效考评落实到岗、到人,促进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充分发挥效能督查、通报批评的警示作用,切实纠正机关工作作风、纪律、态度、效率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设立投诉信箱、电话和电子投诉信箱,聘请效能监察员等形式,建立健全投诉网络,确保各类投诉渠道的畅通。要加大案件查办力度,重点查处行政、执法、管理中的玩忽职守、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及失职渎职的案件;查处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介入经济纠纷徇私枉法、侵害企业正当权益的案件,对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要公开处理并予以曝光。  

第四,以创新机制为保证,着力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要全面加强优化环境机制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推行机制制度创新,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执行力强的机关效能制度,把规范管理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同时,要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建立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加强领导,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强劲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乱抓,抓而无效等于白抓。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必须形成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领导到位、配合到位、督查到位、奖惩到位。  

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同心协力抓好环境建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力求目标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便于操作,并严格考核、严肃追究,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二要强化协调,形成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集中治理的强大合力。要主动找准位置,认真履行职责,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自觉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部门之间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要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围绕发展,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唱响优化环境的“大合唱”。  

三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优化发展环境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优化环境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上,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要严格制度,严明奖惩。要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作出具体承诺,不求全但求切中要害,不求多但求实在管用,并确保承诺兑现。纪检、监察局要开展定期督促检查,对各类投诉要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特别是因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推诿扯皮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环境问题,经群众举报并查实后,要从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作风 优化 干部 环境 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