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防护范文
一.
标准预防 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二. 医疗垃圾分类 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化学性,药物性医疗废物 三. 隔离标识相关分类 粉色:飞沫传播 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 蓝色:接触传播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HIV,梅毒,病毒性肝炎
黄色:空气传播 如肺结核,麻疹,水痘 四. 多重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是指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其定义为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B-内酰胺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而不是同一类三种。ICU 中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五. 洗手指征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 2 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③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④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后; 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1、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2、气管插管首选经口途径;3、加强口腔护理;4、使用人工鼻或加热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管理;4、无体位限制时抬高床头 45 度;5、尽早脱离呼吸机;6、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和进行声门下吸引;7、每日唤醒,减少镇静药
使用;8、预防深静脉血栓;9、监测胃液 PH 及胃残留量,避免胃液 PH 升高和胃液反流;10、呼吸机管路 7 天更换一次,冷凝水及时清除。11,建议保持气囊压力 20cmH2O 以上。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 48 h 后所并发的肺部感染。为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其发病率,治疗困难,病死率亦居高不下。加强预防可能是控制该病流行、降低病死率的最重要措施。
危险因素 明确误吸、COPD、应用抗酸药物或 H2 受体阻滞剂、平卧位、昏迷、胃肠营养、经鼻胃管、再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转运、ARDS、既往应用抗生素、年龄> 60 岁、颅脑损伤、颅内压监测装置 预防措施 口咽部和上消化道细菌定植:
保持口腔卫生,包括:1、选择性的消化道脱污染 2、更重要的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3、避免鼻腔插管而选择口腔插管,两者效果大致一样,但 VAP 发生率却相差一倍。
防止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入:
1、半卧位的体位,床头抬高 30~45 度。2、鼻饲时调整进食速度与量,避免返流,防止误吸,或采用较新插管,使能够达到幽门而减少返流机会。3、声门下吸引,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
保护胃粘膜的特性:
1、尽可能的给予肠内营养,保护胃粘膜的特征。2、使用胃粘膜保护剂,预防消化道出血 3、对于重症患者,要保持抗休克及低氧血症与降低 VAP 发生率的平衡,目前使用硫糖铝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减少外源性污染:
1、洗手 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 VAP 病原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不少医务人员的手常有革兰阴性杆菌和金葡萄球菌的定植,医务人员在护理、检查重症感染的患者后手上所带病原菌的量可达 10~10CFUcm,若不洗手就接触别一患者,极有可能导致病原菌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定植,并可通过吸痰或其他操作致使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引起 VAP,而严格、正确的洗手可以明显减少约 20-30%的院内感染机会。
2、严格无菌吸痰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根,吸痰管放入时勿用负压,以旋转方式退出,切忌上下提插,以避免气道黏膜再损伤。呼吸机上的管道、接头每隔 48 h 更换一次。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痰液的微生物学监测。
3、保护性隔离
将高危人群与外界充满各种微生物的医院环境进行保护隔离,可有效防止医院内肺炎的发生。通常是将患者置于层流室,医务人员进入时必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
4、加强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全身或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是住院患者易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
胞毒药物。对建人工气道患者,创造条件尽早拔除插管的同时,合理使用免疫调节疫调节剂可能有助于减少 VAP 的发生。
5、减少吸入 减少管路更换频率、呼吸机管路的更换频率不影响 VAP 发生率,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6、警惕湿化装置 常规检查所有呼吸机管路是否有冷凝水聚集,污染的冷凝水可以经收集系统在病房之间传播, 造成耐药细菌感染的爆发流行,因此应及时清除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人工鼻(HME)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冷凝水的聚集,降低 VAP 的危险。
七.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 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 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 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 1 次/2 天,无菌透明敷料为 1-2 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 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 24 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 48 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 48 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3. 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
(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相关热词搜索: 防护 范文热门文章:
- 2024年度主题教育专题党课:...2025-01-12
- 2024年第二批主题教育学习感...2025-01-12
- 研讨发言:将主题教育成果转...2025-01-12
- (2篇)巡视巡察工作感悟体会...2025-01-12
- 2024年主题教育交流发言:以...2025-01-12
- 第二批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2025-01-12
- 2024社区主任在基层治理工作...2025-01-12
- 第二批主题教育交流研讨发言...2025-01-12
- 公司党委书记在全省国企思想...2025-01-12
- 2024年度某市在主题教育推进...2025-01-12
相关文章:
- 隔离衣、防护服和手术衣区别...2021-09-28
- 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维护维修...2021-09-28
- 天然气企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2021-10-21
- 天然气企业劳动防护用品使用...2021-10-22
- 安监局开展劳动防护用品专项...2022-01-08
- 高等级公路坡面防护设计的几...2022-03-14
- 个人总结范文2021-09-15
- 安全总结范文2021-09-16
- 对账函范文2021-09-28
- 腊八节初中周记范文大全集2021-11-12
- 范文2022-02-01
- 2023年帮助范文帮助的怎么写3篇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