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某县2020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1-08-27 19:23:19 浏览数:

 某县 9 2019 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报告

 现将 XX 县 2019 年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基本情况

  2019 年以来,在 XX 的坚强领导下,XX 县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州委关于三农工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 XX 实际,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着力推进乡村全面发展振兴,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全面推动乡村基础振兴,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切实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补齐农业发展短板,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目前,共投资 21.57 亿元,继续巩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网建设方面:2019 年投资 4215.7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1 件,饮水补短板项目 99件,农村饮水保障查缺补漏项目 356 件,解决了 14 个乡(镇)

 场 167 个村委会 460 个自然村(小组)10.82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路网建设方面:XX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G248 已开工,G219、马河高速前期工作正全力推进,建设完成全县 50 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路及边境乡镇 20 户以上自然村公路 1318 公里,全县 125 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通硬化路,1547 个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 78%,群众出行难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能源网建设方面:稳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启动实施贫困村通动力电项目 82 个。建成南浦河四级电站,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03 个,新建和改造 10 千伏线路 322 公里,XX、XX35 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能源供给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互联网建设方面:

 2019 年以来新建 4G 基站 234 个,新增光缆线长 764公里,全县 124 个村委会实现通光纤宽带,600 余个村小组实现通电信宽带。农村住房建设方面: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1075 户 4167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578 户 2216 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开工 11720 户,竣工 11720 户(档卡户 5221 户,非档卡户 6499 户)。

 (二)全面推动乡村文明振兴,农村幸福家园不断形成。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农村幸福家园。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为目标,认真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打造工作,2018 年 XX 县被列为云南

 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成为 XX 州唯一入选的示范县;以“美化、亮化、净化”整治为重点,以“弄干净、放整齐”为底线标准,积极开展“七改三清”等乡村清洁行动,共投入 1.5 亿元用于乡镇“一水两污”、公厕和提质增绿工作。2019 年投资 431.96万元为 320 个村组配备了垃圾清运设备,并建立了垃圾收费制度、保洁员制度,覆盖率达 100%,实现环境卫生有人清扫、有车辆清运、有垃圾堆放场所的“三有目标”;以提升群众素养为目的,扎实开展文明村、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工作,创建各级文明村 78 个、文明乡镇 4 个、“美丽庭院”示范点 70 个,全县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二是乡风文明进程持续加快。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以治理环境卫生脏乱差、大操大办、赌博之风三项问题为重点,制定出台《XX 县乡风文明建设三项突出问题整治实施办法(试行)》,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红·黑”榜等形式,有效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新的社会风气逐步形成。截至目前,全县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的村 1995 个,成立红白理事会 1902 个,今年查处违规操办红白事 1 起,查处赌博案件 8 起,打击处理涉赌违法人员 77 人,收缴赌资 3 余万元,捣毁赌博窝点 1 个,收缴涉赌游戏机 10 台,涉赌麻将机 13 台。三是农村社会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村霸”、慵懒滑贪“四类村官”整治,深化农村治安网格化管理,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综合治理环

 境不断优化。2019 年,全县共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1691 件,调解成功 1684 件,排查稳控重点群体 84 人,实施边境防控体系技防一期项目建设和 5 个抵边警务室建设,全县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落实。

  (三)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一是高原特色农业加快发展。认真落实各项科技兴农措施,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增收、农业转型增效。2019年,完成粮豆作物播种面积 69.5 万亩,生猪出栏 22.43 万头、大牲畜出栏 4.98 万头,水产养殖面积 0.87 万亩,蔬菜种植 12.69万亩,水果在地面积 26.9 万亩,以三七、砂仁、草果为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 29 万亩。2019 年,预计实现农牧渔业生产总值31.46 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5.7%,。二是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多方争取资金,切实加大农业技术扶持力度,提高农业产品科技含量,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积极组织茵红李、柑橘、莲雾、草果等 6 个农产品申报 “三品一标”认证,目前,全县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 17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达3944.95 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 1300 亩,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成果不断突显。三是产业化进程持续深入。加快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2019 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19 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 20 家(其中:州级重点龙头企业 1 家),预计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 106000 万元(企业 41700 万元,个体 64300 万元),同比增长9.95%,完成农业产业化营业收入 43500 万元,同比增长 10.2%。四是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取得实效。XX、XX 等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建成开放,花山节、闹兜阳等民俗节庆活动日益丰富,旅游品牌效应逐步显现,Xx 村被命名为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年接待游客 203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22.6 亿元。

  (四)全面推动农村改革振兴,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激发。一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出台了《XX 县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XX 县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XX 县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80200 本,确权率达 100%。二是积极推进产权抵押融资。以“资源转化为资产,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本转化为资金”为主线,深入推进农村“三权三证”抵押融资,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权三证”确权颁证工作的意见》等 5 个意见和《XX 县肉牛养殖风险补助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 8 个配套办法,强化金融信贷风险分散,优化融资环境,全面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和农民三方健康协调发展。2016 年以来,完成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 435 笔 3726.3 万元,林权证抵押贷款 1990.3 万元,2014 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

 www.damishu.cn)来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 911 笔,其中县级抵押登记 378 笔,乡镇级抵押登记 533 笔,2019 年还清贷款取消抵押登记 496 笔,其中县级取消 220 笔,乡镇取消276 笔。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南山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引进 XX 天用食品有限公司、XX 鑫浩粮贸有限公司、贵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入住园区,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363 个,带动 23230 户贫困户种植巴西菇 616 棚,发展贵龙 5 号刺梨、新贵 1 号李子等特色产业 7 万余亩。

  (五)全面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三农干部队伍不断增强。一是扎实抓好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以贴近农业、农村发展需要为原则,拓宽引才渠道,灵活引才方式,通过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专业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农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各类专业人才引进力度,2019 年共招录公务员 18 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86 人,其中:人才引进 10 人、常规招聘29 人、三类(三支一扶、西部自愿者、特岗)定向招聘 6 人、农村定向医学生 23 人,定向村官 18 人,“三支一扶” 招聘 8 人。二是全面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结合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工作,坚持选优配强村第一书记,2019 年以来,下派 115名党员干部到 115 个村(社区)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深入

 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坚决撤换不原干事、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能干事的村组干部,2019 年共调整村(社区)干部 170 人,村(居)民小组干部 2781 人,进一步强化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大力实施“乡情聚才”行动。制定出台了《XX县农业类致富人才、农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建全完善农村基层人才吸纳机制,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村农业发展,以各乡(镇、场)、各有关单位为基本单位,建立 XX 籍在外人才信息库,积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 104 名,民间文化人才 285 名,年内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乡土人才培训 20 余期 2000 余人次。

 (六)全面推动乡村社会事业振兴,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落实“两免一补”工作,按时、足额兑现各项教育奖、助、免、补资金,着力抓好高中教育,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特殊教育。县职高整体迁建县二幼、县五小等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XX 等 14 所乡村幼儿园和县二中开工建设,Xx 中心小学整体迁建、XX 小学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稳运行,2019 年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359904人,参保率99.47%,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2.93亿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率达 100%。农村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1 至 12 月共发放保障资金 1.4 亿元,农村低保对象占农业人口总数的 12.1%。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水平逐年提高,共发

 放特困供养救助资金 797.97 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159.045万元。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18946 人,发放养老金达 6581.58 万元。积极开展农村劳动技能培训 70 余期,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 12 场次、提供就业岗位 3 万余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18 万人,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采取的措施

  (一)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整体部署、协调推进,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精神,结合上级要求和我县三农工作实际,及时召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面分析总结三农发展工作情况,及时研究部署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凝心聚力谋划和推进三农发展,全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

  (二)坚持规划引领,确保有序推进。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为引导,对标对表中央、省委、州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

 围绕我县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邀请省委党校专家指导和参与我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乡村振兴规划和专项规划可操作、能落地、出实效,统筹推进产业融合、要素融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目前,规划和实施意见起草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三)坚持制度供给,完善政策支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三农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先后制定出台了《XX 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持项目管理办法》《XX 县贵龙 5 号刺梨及新贵 1 号李子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办法(试行)》《XX 县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使用实施方案》《XX 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教育扶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XX 县教育脱贫攻坚实施方案》《XX 县关于兑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外出务工交通补助有关事项的通知》《XX 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推动城乡全面融合发展。

  (四)坚持责任压实,完善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责任体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明确了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细化各部门工作职

 责,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落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完善考核办法,建全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并纳入全县综合考核体系,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五)坚持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奋斗目标和实施方式,不断增强投身乡村振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纳入学习培训计划,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主导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引导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采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式,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解读和辅导,真正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政策,增强农村群众主人翁意识,全力配合支持好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XX 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经济社会总体呈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困难。

 (一)思想认识需要再提高。部分领导干部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程度和层层传导压力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基层推进乡村振兴的宣传发动和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还存在部分任务落实不到位、工作举措不深入等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需要再完善。全县与周边发达地区未实现高速公路和铁路连接,通行政村道路等级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农业有效灌溉程度仅为 23%,电力保障水平亟待提高,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三)农村产业发展需要再加快。产业发展“小散弱”特征较为显著,缺乏产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仍然处于自发状态,布局分散、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尚未形成产业聚集群效应,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附加值不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四)民生保障水平需要再提升。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

 (五)农村人才队伍需要再加强。农村干部和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仍有薄弱环节,少数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抵御各种风险、做好群众工作、抓工作落实等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县将进一步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加强督查调度,全力加快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保障、人才队伍、

  乡村综合治理等领域发展步伐,把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设施建设。一是把建项目、增投资作为加快农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支撑,紧紧抓住省“五网”建设、州“十百千万”投资行动计划的机遇,突出农村住房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基地,积极推进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兴边富民工程等项目,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改善以产业道路、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圈舍改造为主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产出能力。三是统筹推进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服务、

 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等乡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提高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比重,使畜牧、商品蔬菜、草果、香蕉等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热区资源优势,在打造 XX 山地香蕉品牌的基础上,利用天然温室条件,逐步发展热区蔬菜和热区水果产业。壮大以山七、草果、生姜为主的中草药材种植规模,大力开展中草药试验示范,加大投入,强化基地建设,推动中草药材产业逐步实现规范化。加快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有规模、上档次、有实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南山高原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以“产业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激活农村发展活力。

  (三)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统筹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

 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大力开发就业岗位,积极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精准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救助、救灾防灾、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线。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以流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为基础,联络人才。依托现有村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库,对外出务工经商的致富能手、创业能人进行全面调查摸排,建立外出人才库,通过网上沟通、实地对接、联络活动、回乡座谈等方式,拓展信息渠道,广泛联络外出人才。二是切实加强农村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渠道,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三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广校、专业技术人才及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努力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五)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治能力。按照“民事民议、民事民

 管、民事民办”的原则,加强法治乡村建设,为村组行使管理职能提供坚强后盾,着力培养一支有奉献精神、有责任担当、有履职能力的村组干部队伍,增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老党员、退休干部、退休教师等乡贤的作用,成立监督小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确保责任有人担,工作有人抓。同时,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针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婚丧事宜等村内事务,加强《村规民约》制定工作的指导,做到各村组均有务实管用、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成立村内事务管理监事会,制定相应章程,确保《村规民约》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相关热词搜索: 进展情况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