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一、二题库 (单选题) 1: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3: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社会制度的更替 C: 阶级斗争 D: 精神文明的发展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4: 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5: 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
。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6: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7: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8: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9: 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 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 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0: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1: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2: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3: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
。
A: 意识是主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 意识是客观形式和主观内容的统一 D: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4: 国家在实质上代表( )
。
A: 统治阶级的利益 B: 被剥削阶级的利益 C: 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15: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6: 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7: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8: 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9: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0: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表明( )
。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1: 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
A: 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 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 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 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2: 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
。
A: 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 B: 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 C: 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 D: 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3: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4: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5: 人在价值关系中( )
A: 只能做价值主体 B: 只能做价值客体 C: 既可以是价值主体,又可以是价值客体 D: 只是价值目的,不是价值手段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6: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7: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8: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 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9: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0: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31: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
A: 它的存在和发展不需要任何条件 B: 规律不能被人所掌握.所利用 C: 规律强制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D: 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32: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在于( )
。
A: 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个性可以脱离共性而存在 D: 共性可以脱离个性而存在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3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4: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5: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正确答案: D
(多选题) 1: 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B,D
(多选题) 3: 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生产力 D: 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 C,D
(多选题) 4: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正确答案: A,B,D
(多选题) 5: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正确答案: B,C
(多选题) 6: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7: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 精神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自然的
正确答案: B,C
(多选题)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 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C: 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D: 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 A,B,D
(多选题) 9: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 形式主义 B: 形式虚无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正确答案: A,B
(多选题) 10: 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正确答案: A,B,C,D
(判断题) 1: 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判断题) 2: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4: 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5: 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 社会基本矛盾是( )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 社会物质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的矛盾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 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磨擦发热 D: 电闪雷鸣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 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是( )
。
A: 诡辩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 )
。
A: 事物经过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后表现出来的 B: 事物发展过程中任何一点上表现出来的 C: 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完整地表现出来的 D: 事物发展过程中经过肯定.否定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5: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7: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 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C: 感性知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 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8: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是一种( )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9: 运动是物质的( )
。
A: 唯一属性 B: 根本属性 C: 特殊属性 D: 偶然属性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0: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 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B: 否定事物间的互相区别 C: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D: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1: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拆衷主义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2: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 动力和源泉 B: 现象和本质 C: 状态和形式 D: 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3: 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4: .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5: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1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A: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17: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18: 认识的客体是( )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 外部自然界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19: 科学证明,人脑是( )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0: 现象是( )
。
A: 事物内在的联系 B: 事物稳定的联系 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1: 有人认为世界上各种生物物种是永恒不变的 。这是一种( )
A: 形而上学观点 B: 相对主义观点 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2: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4: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 )
。
A: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B: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C: 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D: 矛盾的斗争性原理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25: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6: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27: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
。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28: 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29: 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 宗教思想 B: 政治思想 C: 艺术
D: 道德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0: 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A: 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B: 人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C: 人的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D: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31: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2: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社会制度的更替 C: 阶级斗争 D: 精神文明的发展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 33: 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质变不断地发生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 34: 在意识对物质是否有能动作用的问题上,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
。
A: 夸大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 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
C: 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 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 35: 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
。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正确答案: B,D
(多选题) 2: 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
A: 精神的 B: 物质的 C: 实践的 D: 自然的
正确答案: B,C
(多选题) 3: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
A: 体现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B: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联系 C: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律
正确答案: B,C
(多选题) 4: 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 不同矛盾的共性
B: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 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正确答案: C,D
(多选题) 5: 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 形式主义 B: 形式虚无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正确答案: A,B
(多选题) 6: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 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D: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正确答案: B,D
(多选题) 7: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8: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B,C,D
(多选题) 9: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正确答案: A,B,C,D
(多选题) 10: 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正确答案: A,B
(判断题) 1: 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2: 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B
(判断题) 5: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 A
一、单选题(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 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B. .认真思考,形成理论 C. 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 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2.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3.现象是( )
。
A. 事物内在的联系 B. 事物稳定的联系
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D. 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6.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7.认识的客体是( )
A. 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C. 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D. 外部自然界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8.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9.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
。
A. 最高标准 B. 唯一标准 C. 必要标准 D. 价值标准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10.人类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经济关系 C. 思想关系 D. 家庭关系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12.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
。
A. 上层建筑 B. 经济基础 C. 国体
D. 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3.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
A. 宗教思想 B. 政治思想 C. 艺术 D. 道德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4.质变中量的扩张是指( )
。
A. 事物质变前的量变
B. 事物质变过程中的量变特征 C. 质变不断地发生
D. 量变过程中局部的质变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5.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
。
A. 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B. 阶级心理和民族心理
C. 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 D. 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16.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1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个观点是( )
。
A.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取消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D.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观点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18.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中的伟大变革,表现在( )A. 提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学说 B. 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D. 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论断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1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20.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 )
。
A. 一定社会中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B. 一定社会中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C.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各方面的总和 D. 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21.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因素 C. 地理环境 D. 社会意识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
。
。
A. 纯粹是必然的 B. 纯粹是偶然的
C. 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2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A. 物质性 B. 存在性 C. 可知性 D. 运动性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4.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 )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社会制度的更替 C. 阶级斗争
D. 精神文明的发展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5.社会形态是( )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C. 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D. 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统一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26.唯物史观认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他们是( )A. 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B.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参与者和组织者 C. 历史活动的主体力量 D. 历史规律的制定者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2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
。
A. 动力和源泉 B. 现象和本质 C. 状态和形式 D. 方向和道路
。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2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
。
A. 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D
满分:2 分得分:2
2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30.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3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
。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联系 C. 主张世界有两个本原 D. 否认世界有两个本原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32.制约着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A. 生产方式
B. 人口增长的快慢 C. 有无先进理论的指导 D. 自然条件的好坏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33.意识是( )
。
A.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现象 B. 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C. 人类独有的现象
D. 植物.动物.人类普遍具有的现象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34.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 )
。
A. 主要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B. 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C. 由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决定的
D. 由各矛盾的次要矛盾方面共同决定的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35.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适可而止,防止“过”和“不及”合( )
A. 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的原理 C. 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20 1.矛盾的同一性是( )
。
A. 不同矛盾的共性
B.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的属性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内 D. 矛盾双方互相贯通的趋势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分得分:2
2.割裂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会导致( )
。
A. 形式主义 B. 形式虚无主义 C. 相对主义 D. 诡辩论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得分:2
3.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这在哲学上符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得分:2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这是因为( )
A. 它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自己的重要观点
B. 它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 C. 它把现代自然科学的成果汇集起来 D. 它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ABD 满分:2 分得分:2
5.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答案:CD
满分:2 分得分:2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个成语在认识上说明( )A.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D. 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正确答案:BD
满分:2 分得分:2
7.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能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得分:2
8.在认识上难免犯错误的原因在于人们( )
。
A. 客观过程本身的复杂性
B. 人的认识要受主观条件的限制 C. 世界是不可知的
D.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正确答案:AB
满分:2 分得分:2
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正确答案:ABCD 满分:2 分得分:2
10.下列哪些活动属于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
。
A. 三思而后行 B. 弱肉强食 C. 趋利避害
D.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正确答案:AD
满分:2 分得分:2
三、判断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得分:10
1.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从起源上说,国家是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3.时间的一维性是指无限性。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4.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是哲学发展的顶峰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学生使用 指南
一 、 “学生空间”登陆
1、打开 “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2、鼠标悬在浏览器右上角“登陆”上时,出现学生、教师、管理员、三个入口
点击“学生”进入登录界面 3、登陆界面中依次输入 用户名(学号,如:1451001411888)、密码(身份证上的 8 位生日数字,如:19921018)、验证码
点击“登陆”按钮,进入学生空间
二、课程学习
在学生空间的 中列出了教学计划中本学期需要学习的所有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对课程相关学习资源进行浏览,学习过程的记录对该课程“最终成绩”没有影响。
在相应课程下,点击“ ”进入课程学习界面,浏览相关的教学资源。
三 、完成 形考作业
形考作业是学生的平时作业,部分课程形考成绩和期末考试一起决定该课程最终成绩。
注意:不要求所有课程的形考作业都完成,要求(或必须)通过形考平台完成的形考作业,听从所在班级老师的具体安排。
点击相应课程的“ ”进入形考平台
在形考平台中,点击“开始作业”完成该形考下所有任务
四 、 注意事项
1、其中《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指南》课程的形考作业需要在课程学习界面中进入,在该学习界面中,找到
区域,依次完成 5 个形考任务,每个形考任务 20 分,每次形考可以测验 3 次,取最高分。5 次综合成绩作为该课程“最终成绩”(满 60分为及格),期末不再纸质考试。
2、如点击相应课程后,并未出现课程学习界面,而是出现 现有课程界面,
或者出现“无法显示此页”时,
说明该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源还未建立,学生可以关闭当前页面,继续学习其它课程。
相关热词搜索: 电大 马克思主义 概论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业技...2021-08-27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思想道德...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信息检...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演讲与...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旅...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政府公...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特...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政...2021-08-27
-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财务...2021-08-27
- 国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08-27
- 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2021-09-22
-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分析2021-09-22
- 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021-09-26
-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2021-09-26
- 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2021-09-26
- 学史明理研讨发言:学史明理...2021-09-2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09-2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2021-09-28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1-09-28
- 天然气供应系统概论2021-10-19
- 资源环境概论实习报告2021-12-29
- 人居环境科学概论对建筑学科...2022-10-30
- 2023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