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紫东剧作艺术特色.doc
范紫东剧作的艺术特色
在易俗社众多剧作家中,范紫东先生无疑是佼佼者。对于范先生的戏,在《陕西易俗社简明报告书》中有过这样的评价:“其为戏也,若多忠勇之用兵,变幻离奇,人莫测其意向,即结果乃恍然其布局之妙。规模伟大,包罗宏富,有骨力,有兴趣。”这样的评价不可谓不高。范紫东先生的剧作已经有很多人做了研究总结,本文仅其就艺术特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作为补充吧。
第一节多线归一的戏剧结构
范紫东的剧目创作多是把几条不同的线索交织在一起,以达到情节之曲折,构思之巧妙,故事之传奇的效果。如《翰墨缘》由两条线索构成:第一,温席珍和陈秋霞之间由于翰墨结成的姻缘;第二,温席珍之寡嫂与陈秋霞之兄陈大少之间私通,后事情败落。别看这简单的两条线索,却夹杂着不同寻常的故事,若不是王妈妈把温的字拿给陈小姐看,陈小姐怎会萌生爱慕之情,又怎会有在温被冤枉时,陈小姐的挺身而出解救;若没有温蒙冤入狱,温又怎会知道陈小姐的一片倾心呢!至今仍然经常演出的《三滴血》一剧,有三条明线和一条暗线交织运行。三条明线:一是周氏父子离散,二是李家姐弟分别,三是贾家父子认亲。这三条线索,在同一时空下进行,交错融合最终归于晋信书滴血判案这一暗线。线多而不乱,人多
而不杂,事事与错判相连,人人和错判有关,三点归一,浑然一体。
范先生的这一散点归一不仅仅就是两三条线索,甚至还有《关中书院》借用关中书院这一空间,从侧面描写四种不同类型的人在面对鸦片战争时的不同反应,同时展开故事发展脉络,四线交错,环环相扣,从而形成对充满爱国情怀志士们的真实写照。这样的剧本表现模式让不同的情节,同时发生,同时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范先生的这种创作手法可以称作“散点透视”归圆心,它使得情节曲折,剧情矛盾纠葛丰富,强化剧本的整体叙事节奏,相互烘托,形成对比,由此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不同的“洞房”情节设置
戏曲情节的传统特色是“非奇不传”,范紫东先生也正是遵从着这样的原则,其情节设置之精巧,内容包罗之丰富堪称一绝。范先生更加特别的一点,就是他能在不奇中求奇,把一个传统场景写出不同的意味。
“洞房”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是尽量隐讳的一个场景,而在范先生的剧作中则把“洞房”剖开来给大家去欣赏,去体会其中更多的奥妙所在。
范紫东先生在 20 多部戏里面设置了 27 个“洞房”,每个洞房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范先生笔下有一个“洞房”中的缠绵依恋,有两个“洞房”中的不同情境,还有真假“洞房”的曲折离奇,甚至还有自媒洞房、代媒洞房、巧合洞房、误会洞房、老换少洞房、闹洞房、闯洞房等等。
如《软玉屏》的真假“洞房”,讲述的是反对虐杀奴婢,侵犯人权的故事。其中就有“真洞房”之戏,魏效忠以为把女儿嫁给了秦一鹗,却未料入“洞房”的竟是丁守梅,这其中虽略显荒唐,但看其故事中的本旨意在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情节,使得“洞房”既显朋友之谊,又有情人之恋,可谓是一箭双雕。其二是 “假洞房”。丁守梅为报答秦一鄂之友谊,施计让魏效忠把男扮女装的秦赠与丁婚配,这就又出现了一个为假婚配而设的“假洞房”。还有《战袍缘》的老换少洞房,《伉俪会师》的洞房谢恩,《黑暗衙门》的巧合洞房等。
范先生抓住了人生中最要紧的一件大事去做文章,在“洞房”中把各种形象、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各种潜在的、丑陋的和正直的东西都表现出来。这一情节使作品,其一在这一规定情境下推动情节发展,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美学效果;其二是把人物之间的感情,无论是矛盾的、猜测的、怀疑的,还是真情流露,都完美呈现给观众;其三在人物关系上刻画入微,有误会促成夫妻的,有强迫进入洞房的,当然也有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等等;其四在人物性格方面,更是一针见血,把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都表现得一览无余。
第三节独特的语言模式
语言是任何文学形式中必备的因素之一,而作为戏剧艺术,语言则是戏剧主题展现和故事发展的基本要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戏曲剧本创作中语言主要体现在唱词与念白上。
范先生剧作体现的独特语言模式表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通俗性。20 世纪初我国处于历史变革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起上层建筑领域的变革,新思想、新观念不断出现,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用白话文写作成为语言表达领域的主流。范先生的剧作语言正是与这一时代潮流相吻合,体现出其用白话文写作而达到的通俗性的特点。
如在《琴箭飞声》中司马相如的语言,就用白话文写出了文人境遇差但却并不缺乏对人生的调侃,同时那种内在文气又在不经意之间流露。“风尘埋没迷途径,十年黄卷对青灯。少时意气云中凤,京国漂流雪中鸿。声价敢云空冀北,文章今已偏关中。”剧本开场简单的几句唱就已经把司马相如的身份、经历、心中的忧愤跃然纸上,并且也使观众心中有了这一人物的定位。《翰墨缘》中王妈妈的唱“温先生小字真好看。要他几张有何难”一位没有文化的老妇人简单的两句唱,就足以表现人物了。范先生就是抓住了人物自身的特点加以刻画和修饰的,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各得其乐,并使白话文和韵文结合得天衣无缝。
其二,地域性。范先生创作的是秦腔剧本,自然就要符合秦腔剧种的特点。范先生就是根据剧种的需要,使其语言表达在语音上追求方言的纯朴、自然,在语调上讲究陕西特色,乐感很强。
如在《软玉屏》中丁守梅责怪魏效忠的一段念白中,就明显体现出范先生在驾驭语言上之准确。“老伯,这就不是,你从前将你家姑娘许我,我并没有弹驳什么,你自己可说这儿咧,儿咧,硬要叫我退亲。我本来是个旷达人,并没有犯二句话,便与你写了一张退亲书。后来不知谁造了一
股子谣言,说把你女儿教人打死,你就可爱我的不能说了,总是心里不过意,可将你这个丫头要给我,我也莫范二句话、就满碟子满碗的应承。怎等得我刚娶过门、还没有争得拜堂、老伯登时又赶着来、竟拿上大帽子安我、又要给与姓秦的。说是什么软玉屏、分明是踏住我的软性子来了。”这念白一是有些调笑魏效忠的意味,又有对魏效忠那种自以为是的品行的嘲讽,方言的魅力、人物语言的诙谐和形象的真实,增添了该剧的艺术气息和适于舞台演出的特性。
其三,生动性。语言自然是展现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生动的语言不仅可以使全剧的风格清新雅致,而且还可以增强戏剧性,丰富思想内容。
如《三滴血》中的第八回“游山”(即《虎口缘》)中周天佑和贾莲香的一段对白:
周天佑:你把我抓住便怎么样?你也对开些。
贾莲香:你看这空山无人,我不拉你,再拉何人。你走了便怎
么样。你且停住些着。
周天佑:你不晓得,我父亲尚无下落,我还要前去找寻,你也
对开些。
贾莲香:我二老也不知下落。
周天佑:你二老不知下落,你便找寻去吗!你把我拉住为什么 来?
贾莲香:你和我把我二老寻着了,我让你走就是了。
周天佑:你看这连累不连累。我连我老人家也找不见,我还顾
得找你老人家吗?
贾莲香:相公这儿一走,老虎又来了,我到底还是该死呀吗该
活呀!
周天佑:老虎已经走了。你再莫要惮怕。
贾莲香:老虎走了。一会子再来个狼,把我叼的去了,那我越
发不得活了。
周天佑:你不见老子不见娘,前怕老虎后怕狼。难道叫我在这
儿给你单打狼不成吗?
贾莲香:好我的哥哥呢些!我把你叫亲哥哥呢。咱们都是乡党
么,况且还是隔壁子住着呢,难道你连这点紧都不顾
吗?你若一去,我便不得活了!
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抒发二人在这生命关头,既紧张又不乏西北人的幽默,既通俗又不乏语言个性化的独特之处。给该剧平添了色彩和意趣,从而把范先生追求的语言风趣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四,舞台节奏性。前人的剧本唱词和念白上主要追求的是诗韵和音韵的统一,主要是以字数“二”和“三”为基础字数,进行演变。在五字句和七字句基础上发展,无论怎样发展都万变不离其宗。范先生的剧作也是遵循这一创作原则,规范中求变化:长短句、排比句等。
如在《三滴血》中出现多次的长短句式,在第十六回中:
李晚春:(唱)大睁两眼不招承,
侬和你姊弟夫妻,夫妻姊弟、天造地设将亲定。
贾莲香:……
(唱)自那日深山遇猛虎,
独自孤单欲穷途。
多亏他有胆有力、奋拳攘臂、白额丧胆穿山去,
因此许他牵红丝。
以上四点就是范先生独特语言模式的集中表现,既可以看出范先生写作技巧的娴熟,又可以看出他运用语言,挖掘其作品思想深度的功力。
第四节诙谐幽默的创作风格
戏曲有着久远的喜剧传统,从古代优人到后来的“角抵戏”、“参军戏”,直至今日仍保留着这样的传统。范紫东先生继承了这一传统,诙谐幽默的风格特点成为范紫东先生创作的风格特征。
范紫东先生诙谐幽默的创作风格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于他善于用寓庄于谐的手法,表现严肃的主题,如《三滴血》; 二是善于将悲情和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进行描写,既悲中带喜,又喜中含悲,最终使剧作在幽默诙谐中得以突显主题,如《软玉屏》;三是还善于以悲写喜,围绕悲剧人物发生的悲剧事件,加上喜剧性情节和语言,达到以悲写喜的效果,如《新华梦》。
总之,范先生对戏曲艺术的不懈追求,为我们塑造了众多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范先生戏曲创作的理解。
相关热词搜索: 剧作 特色 艺术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曹禺剧作与中国话剧意识的觉醒2022-10-29
-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2021-10-11
- 论政治教师的语言特色2021-10-13
- 特色县建设方案2021-12-16
- 突出特色创新工作2022-01-31
- “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2022-02-13
-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五)2021-08-27
- 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2021-08-27
- 电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融合2021-08-27
-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2021-08-27
- 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08-27
- 【艺术史】2021-09-08
- 西方艺术史2021-09-08
- 857艺术史基础2021-09-08
- 中学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材料2021-09-09
- 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