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研究性学习基本内涵和特点

发布时间:2021-09-16 16:27:38 浏览数: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研究性学习,广义的理解是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于各类学习活动中。在目前的实践中,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综合性等特点。

 一、实践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生活中去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为研究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信息的收集、选择和分析加工,要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要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或实践操作,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进行学习实践活动。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

 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二、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组织课题小组,成为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每个人在小组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克服困难,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中促进主体性发展。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由于研究的问题大多来自学生生活和现实世界,因而学习内容和地点是开放的。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研究结论也不是唯一的,在交流评价时,标准是多元的,学生思维活跃,也呈开放态势,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多种禁锢。

 三、过程性。研究性学习将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学生通过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查找资料、社会调查、动手实践等研究过程,可亲身感受研究的艰辛,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尝试与他人合作,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合作交往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显著性特点之一便是重学习结果,重已有正确、科学知识的掌握。相对而言,研究性学习尽管重视学习的结果,但是它更看重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因为,研究性学习认为,一个人只有通过“做”才能达到真正的“学”,这样的学的结果才能达到应用、达到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

 四、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 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

 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研究性学习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