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22女娲补天

发布时间:2021-09-28 12:50:58 浏览数:

 22 、女娲补天

 江汉区邬家墩小学

 吴丽静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文章讲述了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别交代了女娲补天的原因,女娲求雨神灭火,造船救人以及女娲补天的经过,最后点明天边五彩云霞的由来。全文语言通俗易懂,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急人类所急的高贵品质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4个字。注意多音字“哪”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

 3、学习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勇敢精神和高贵品质。

 4、通过读文,让学生对阅读神话故事产生兴趣,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

 2、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五读自学:

 一、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一读,写一写。(认)

 二、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查)

 三、读课文,思考:

 《女娲补天》写了什么?

 (思)

 四、 读课文, 答课后习题:

 (答)

 女娲补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五、 读课文,查资料:女娲 [学探导练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究]

 第 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整体导入

 大家刚刚说的这些神话故事中往往都有一个鲜明的人物,他们身上都富有可贵的品质。本册第八单元,围绕“英雄品质”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有远古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古代民间传说故事《木兰从军》,还有现代英雄故事《军神》。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八单元第一课《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介绍女娲。。

 【这里作了修改,整合单元目标导入法。

 】

 二、初读感知,理解重点词语

 请同学们翻:

 开书自己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馈预习情况:

 1、读词,指名一遍,齐读一遍。

 2、快速浏览,思考:课文写了什么? 预设:课文先写了女娲为什么补天,再写怎样补天,最后写天补好了

 即女娲补天的原因,经过,结果。

 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课前预习自学,课中检查自学情况,督促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品读课文 (一)

 学习女娲补天的原因 师: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女娲看到了什么? 预设:生读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挣扎”。

 (课件出示句子“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挣扎”。)

 读了句子,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生谈:害怕

  指名读

  师:天塌了,明媚的天空不见了,只剩

 下一个黑黑的大窟窿。真可怕。

 预设2、生谈:痛苦

  指名读

  师:地裂了,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痛苦了。

 师:我们把这可怕的景象再读一遍。

 师:女娲创造了人类,她就是人类的母亲啊!子女受罪,做母亲的心中难过极了。她求雨神降雨,又造船救人,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二)学习女娲补天的经过

 师:女娲补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 的? 默读课文3、4自然段,勾画出关键词句。

 1、谁来说说? 预设:学生回答五彩石难找,读“原以为……”一句。

 评价:你找到了女娲补天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板书:采石)

 谁想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原以为……)

 指名2生读,理解词语“零零星星”。【抓零零星星体会石头零碎,女娲找石辛苦】

 师:“零零星星”是什么意思?女娲要找的是整块的大石块,而这里却是“零零星星”……(

  )

 再指名1生读,全班齐读此句。

 2、是啊,这样的石头真难找啊,那她是怎样克服的? (1)生:她忙了几天几夜……【抓几天几夜体会女娲找石的辛苦】

 (师相机出示句子。“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

 师:请同学们都来细细的品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句来体会:

 预设1:当学生说到“几天几夜”

 (课件将词语变红)

 生:说明找到五彩石是耗费了不少时间。/说明找五彩石找了很久才找到!

 师:这是多么漫长的几天几夜呀!想象一下,女娲是怎么度过这几天几夜的? 预设:①她到处去寻找,找了很多地方!评价:四处寻找,马不停蹄。你来读读这句话!②可能几天几夜没有睡觉也没有吃饭。评价:你多会想象啊!女娲几天几夜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一心想着快点收集五彩石。你也来读读这句话!

 全班一起来读。

 (2)师:经过几天几夜的寻找,女娲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这四种颜色的石头,可能是她从哪些地方找到的呢? (如果学生不会,师就以红色石头为例,启发学生打开思维) 红色:可能会从滚烫的火山熔岩边采集到。(及时评价:我都能想象到滚烫的熔岩把女娲的手都烫出了大血泡!)你来读这句话吧!

 黄色:可能会从黄沙漫天的沙漠中采集到。(及时评价:黄沙漫天飞舞,干旱的沙漠中寸步难行!)你可以邀请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这句话!

 蓝色:可能会从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采集到。(及时评价:幽深阴暗的海底深处,危险时刻威胁着女娲!)你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来读。

 白色:可能会从地下岩层沙粒中采集到。(及时评价:女娲用双手在粗糙沙粒中反复寻找,双手被磨破了!)你和女生/男生一起来读。

 可能会从白云中采集到。(及时评价:女娲上天入地,四处寻找)

 师:(配乐)深山密林中,荆棘挂破了她的衣衫;悬崖峭壁间,碎石划破了她的双脚;滚烫的熔岩边,岩浆侵蚀了她的双手;茫茫沙漠中,黄沙迷蒙了她的双眼……女娲毫不在乎,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找到五彩石,把天补好!全班一起读!

 (3)师:克服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女娲终于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该怎么办呀?同学们?(继续找)去哪

 找? 师:她找哇找哇,在大海里找,在江河中找,在小溪里找,在泉水中找……找哇找哇,终于在——(引导学生读)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啊!同学们,我们一起配合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抓“红、黄、蓝、白”感受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过程是多么的艰辛。] 3、炼石 过渡:女娲寻找五彩石多不容易啊!炼石的过程更加艰辛。谁来说说,女娲在炼石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板书“炼石”)

 (1)预设:学生找到句子“炼了五天五夜……”(课件出示句子)

 师:女娲是怎样炼,才会炼“五天五夜”的?【体会女娲的辛苦】

 预设1::也许她守在圆坑边,一动不动……师评价:她神情专注,生怕冶炼的过程中出了丁点问题。你来读读这句话。

 预设2:也许她五天无夜连水也没喝,饭也没吃。师评价:她不吃不睡,完全把自己抛在脑后。你来读读这句话。

 预设3:也许她五天五夜连眼睛都没有合一下。师评价:她废寝忘食,忘记了疲劳。一心只想炼好五彩石。你来读读这句话。

 (2)师:就这样,为了练好五彩石,女娲一直守在圆坑旁,一步也没有离开。石头一点点溶化,她的生命也一点点被消耗?这哪里是神火啊!这分明是女娲是用自身的生命之火为人类冶炼五彩石。同学们,我们一起读——“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补天 (1)过渡: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将五彩石用神火冶炼,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要用它来——补天了。

 师:她是怎么补天的?自己读一读这句话,找到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作上记号。

 (2)师指导,生反馈:“装、端、对、泼”。评价:你把描写动作的词都找到了。请你读一读这句话吧!

 师泛读,在写作中加入描写动作的词,会使文章更生动!这是个多好的写作方法呀!女生一起读一读!

 师:这一装、一端、一对、一泼,是普通人能够完成的吗?(不是)女娲是耗尽了她的浑身的力量,将大盆——男生读:端到天边,对准……(板书:天补好了)【通过动作描写,感受女娲的神力。】

 5、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1、课件播放音乐,出示最后一段。

 师:天补好了,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师引,全班齐读最后一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女娲补天的故事,相信你的心里一定有千言万语。面对这幅女娲图,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2、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己见,表达读后情感。

 3、总结学生表达的,板书到黑板上:勇敢、执着、无私、…… 四、课外拓展,陶冶熏陶、布置作业。

 师:大家说得可真好!像《女娲补天》这样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如《盘古开天》《后羿射日》《伏羲兄妹》《神农尝百草》还有……(出示课件)

 今天下课后和同学一起讲《女娲补天》的故事,收集了解中国传统神话故事,

 在班级开展“故事会”活动。

 【扩大学生阅读量,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从中汲取更多宝贵财富。】

相关热词搜索: 女娲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