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浅谈小班幼儿区角活动指导

发布时间:2021-09-28 14:36:07 浏览数:

 浅谈 小班 幼儿区角活动的指导 规程中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区角活动还是一种环境教育。因为它对幼儿来说是自由活动,他们可以自己做主玩什么、怎么玩。但对老师来说则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意图与教育要求来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地学习和探索。下面就谈谈我在小班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观察指导中一些思考和实践后的体会。

 一、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效空间创设活动环境 (一)合理分割区域,形成一个个独立自由探索的小空间。合理的区域应该是既有独立,又方便幼儿走动,使幼儿能自由选择游戏,起到让各区角游戏间互相关联、交往的作用。环境的创设是随着幼儿游戏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调整的,从上学期开始,我班就已经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多次调整了活动空间,在不断调整空间的合理性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以教室门口为切入点,沿着教室四周进行环状设置,目的在于减少幼儿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尽可能地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如:教室右边创设了便于幼儿操作的美工和计算相结合的区角,墙面和桌面结合,紧贴主题,使人一看就能明确我班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内容是什么。教室的左边偏重于社会性游戏,有“娃娃家”、“宝宝美发屋”、“生活角”等。又如:在教室门口相对明亮之处设置了安静的

 图书角和语言角,在这当中,老师的指导是有意识的,而幼儿的学习是无意识的,幼儿至始至终注意的是他们自身的操作,而教师则站在幼儿的背后,关注幼儿,必要时给予帮助。

 (二)通过环境间接给幼儿细节上的暗示。比如:我在每一区域所粘贴小脚印或摆放的小椅子数量,代表这一区域可容纳人数。当幼儿进入这一区域时,发现每张椅子都有人时,幼儿就会自动离开或等待,而不破坏区域活动的秩序,这就是椅子满座的提示。

 二、从实际出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这是区角活动的物质支柱, 也是幼儿活动的工具。区角活动贴近于主题并且来源于主题。材料投 放得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根据幼儿的 年龄特点、近期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 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而且一放就是 一、 二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也不更换,导致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活动,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引发不起幼儿去想象,去操作,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因而应把材料的投放因体现多样性,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并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保持对材料的“新鲜感”;另外有些材料在投放时,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参差不齐,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体现 出一个“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活动需要,使幼儿都能得 到较好地发展。张敏老师在园本培训中也曾跟我们指出:“材料提供 要让幼儿有不同维度的发展,有不同的挑战,即一种游戏发展幼儿多

 种能力。”如幼儿在“梳妆打扮”这一区角中,他们从一开始只会摆 弄提供的材料,盖盖化妆品的瓶盖、玩玩手链、项链等,到现在这些 孩子们会照着镜子,在自己的头发上夹上漂亮的花夹子、精心地涂上 口红、指甲油,佩戴上好看的项链、穿上爸爸妈妈的衣服,挎上小包 来到“娃娃家”作客,而且有了主人和客人、妈妈和爸爸、阿姨等明 确的角色意识,社会交往的能力也从中得到了提高。在实践中,我们 小班级组也共同认识到有些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区角游戏中就可以完 成,而不需要再进行高结构的学习活动。如“娃娃家”主题中让幼儿 区分爸爸妈妈用的东西,原本是预设在学习活动中的,但我们在区角 游戏时创设了这一活动环境,幼儿在游戏中就可以进行认识和分类 了,对于原来的预设就需要及时作调整,体现了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 灵活随机性。

 三、关注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这三个环节的。

 (一)

 首先是关于幼儿的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是区角活动的起始环节。老师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游戏氛围,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我认为只有出自幼儿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自由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所以,我鼓励幼儿自由地去选择,并分享幼儿因此而获得的快乐。比如:我用语言启发“你可以去玩你想玩的游戏”、“你还想玩什么游戏”、“你想和谁一起玩”等等。使幼儿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既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又享受个性的自由快乐。

 (二)

 其次是关于幼儿的自主开展。

 自主开展是区角活动的主体环节。通过引导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让幼儿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合作创新,使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感得以激发;社会交往技能得以培养。比如在活动中,我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幼儿在游戏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没有等等,并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做观察记录,及时分析总结和调整。

 (三)

 最后是关于幼儿的自由交流与分享。

 自由交流与分享是区角活动的结束环节,更是为幼儿创设了交流分享的平台,是让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提升的重要环节。我引导幼儿自发地进行交流,积极的表达情感,共解难题,共享快乐,并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表现、交往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比如,游戏快要结束时,我播放轻音乐营造一种有利于幼儿自由讨论的环境氛围,并以提问的方式,请幼儿“说说你今天碰到了什么小困难需要大家帮忙?”、“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你是怎么玩的?亮出你的新办法”等等,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解决小问题,还鼓励孩子三五成群地自由结伴、自由交流。通过质疑,来引起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和生环间的互动。

 游戏的交流与分享应是老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相结合的过程。有预设点的同时还要有生成点。在预设时教师为什么要预设这个内容,目的性要非常强。比如,在“香香的水果”游戏中,我的预设点是让幼儿讲一讲怎样根据数字来贴水果,想通过这次交流分享,整合提升幼儿按数取放物品的数字概念,发展幼儿数数能力,让幼儿感受到数字

 的实际意义。在交流分享中,我还及时抓住幼儿的生成点。如:在一次分享将要结束时,张子宁小朋友突然说他在游戏中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因为杨航把他挂好的新年树上的小礼物弄坏了,而且没有向他道歉,他感到很不开心。我及时抓住这个生成点,让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办?孩子们都认为杨航应该向张子宁道歉,可是杨航愿意道歉,但又碍于面子有些不好意思当众道歉,冷场时我及时作了调和,告诉杨航可以在张子宁的耳边悄悄地向他说声“对不起”。这样既照顾到了每个孩子不同的个性,同时又让幼儿知道解决问题有好多种方法,满足了两个孩子的情感需要。

 总之,区角活动作为幼儿众多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创设,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教育环境(不同的活动角、丰富的游戏操作材料、和谐自由的氛围),而且对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社会性语言及动作的技能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对于怎样跟随教学主题,从一个主题自然地过渡到另一主题,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作进一步的观注和探究,使我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相关热词搜索: 小班 浅谈 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