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发扬革命精神,引领绿色经济——延安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发布时间:2021-09-28 14:37:55 浏览数:

 发扬革命精神

 引领绿色经济

 ——延安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延安市黑家堡镇胡家村退耕前(上图)与退耕后(下图)对比。延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寒冬腊月,记者从延安出发蜿蜒西行,来到“腰鼓之乡”安塞。

  在城南 3 公里处的冯家营民俗文化村,头裹白羊肚毛巾、身穿羊皮坎肩的鼓手们在湛蓝的天空下,打起腰鼓跳起舞,依旧红绸翻飞、鼓声如雷,但却少了昔日黄土飞扬的场景。如今延安的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 87.8%,已很难找到裸露的土地,安塞县政府只好专门辟出一块黄土地,作为演出的舞台。

 这只是延安生态文明建设壮丽篇章中的一个小插曲。

 有人断言这里不适合生存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又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凛冽北风挟裹着风沙肆虐的景象常有。

  20 世纪末,延安市水土流失面积高达 2.88 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77.8%。土壤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 1.53 万吨,年入黄河泥沙 2.58 亿吨,约占入黄泥沙总量的六分之一。

  春季,大风从坡上刮过,黄沙遮天蔽日,数日不止。“山是和尚头、沟是千丘丘、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下一场大雨流一次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是当时延安生态的真实写照。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延安后曾断言: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在这片黄土高原上生存了上千年、又磨砺出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延安人,不会退缩。20 年前,他们走上了退耕还林的艰难道路。

 绿色推移四百公里

  现在延安市吴起县林业局工作的吴宗凯,是 1998 年吴起县“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时走马上任的县退耕办主任,后任林业局局长,这一干就是 20 年。回首往事,他感慨万千:“从 199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栽树。吴起干旱缺水,树苗成活率不高。一

 次栽不活就补种两次、三次,甚至五次、六次,就是这样不断地坚持,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244.79 万亩,在吴起大地真正完成了一次植被覆盖。”

  树苗成活,黄土退却,过去 20 年一直在持续。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央将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视为人民福祉,延安人的干劲儿更足了。延安市退耕办主任仝小林告诉记者,2013年,延安率先在全国启动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自掏腰包把 25度以上剩余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

  2017 年,延安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46.35%,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 87.8%。最新卫星遥感图显示,陕北地区绿色整体向北推移了约 400 公里,延安版图的颜色变得更绿更深。退耕还林后,延安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 2001 年的 238 天增加到 2017 年的 313 天。

  “20 年前,这里山上几乎没什么树,刮个风眼睛都睁不开,下午 3 点就得开灯。老百姓做饭连木柴棒都没有,只能掏蒿子来烧。”吴宗凯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绿色革命”带来的巨变。

  裸露的黄土山峦、满眼的风沙,如今已成为绵延的青山绿水、满目的林海。“到了外地读大学才知道,人们对延安的了解要么是红色革命圣地,要么是沟壑纵横、黄沙漫天的恶劣生态环境,真希望人们都能重新认识她。”曾在海南上学和工作的延安人史絮,看到家乡的变化,毅然回到延安。

 改变的不只是山水

  20 年矢志不渝地退耕还林,不仅改变了延安的生态环境,还改写了延安人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历史,对延安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为了绿水青山,20 多年来延安人汗洒黄土高原的沟沟峁峁,植绿荒坡、播撒希望,他们在黄土高原营造林海,用忠诚和执着续写了延安精神。

  “因为国家有退耕还林的补助,农民的收入不降反增,劳动力也腾出来了,孩子们都去上学,村里这几年不仅出了大学生,还出了研究生、博士生。”曾任南泥湾村妇女干部的侯秀珍告诉记者。

  87.8%的林草植被覆盖度和46.35%的森林覆盖率为延安群众发展绿色产业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每年产生超百亿元的生态服务和绿色食品。

  家住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的张彦斌承包了一片大约 200亩的水坝,他说:“20 多年前这就是一个臭水沟,下雨路都不能走,如今生态好了,路也通了,我 2014 年就承包了这个水坝养鱼,现在一年就能产 40 万斤鱼,年盈利 160 万元,而且全是绿色食品。”

 在绿色产业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从退耕还林前的 1356 元,提高到了 2016 年的 10568 元,实现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此外,生态的隐性财富也在快速累积。

  2015 年,经委托北京中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延安市森林资源进行了评价和评估,结果显示,2015 年全市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为 5847.5 亿元。2017 年,延安森林旅游全年共接待游客 200 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6 亿元。

  如今的延安山青水绿,天蓝民富,这都得益于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历史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给新中国留下了“红色延安”的印记,也必将在未来为新中国“绿色延安”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记者

 王丽媛

 记者

 张哲浩)

相关热词搜索: 延安 发扬 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