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的宏观风险骤然升温,投资者一致性预期的担心似乎集中在:去年中国作为为全球供给物资的“世界工厂”(人民币升值)吸引的几万亿外资,会不会在重大政策风险及中美货币政策错位的新变化下流出,从而引发人民币资产的估值塌陷。
除此之外,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有三个重要的风险因子值得密切跟踪:
1, 一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开始出现,变异的病毒让一切又重新不确定起来。新的变异病毒,已经让十余个省市升级为中高风险地区,当前可能是继第一次大疫情得到控制后,一年多以来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间。据说这次的变异病毒传染性更强(CDC: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R0 值(即每名染疫者传染的人数))达 8-9),追溯检测更难,因为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势头进一步蔓延,大范围的封城、封路,停工、停产似乎又不可避免,尤其是刚刚开始恢复的旅游、文娱、餐饮等行业,可能又要遭受第二次重创。这种后果有多严重,仍然不可预知。
2, 全球经济“复苏错位”,呈现出与去年相反的态势 —— 欧美经济开始强劲复苏,但中国经济却开始放缓。中国经济在率先强劲复苏一年后,开始出现边际乏力的情形,
欧美复苏却进入强劲区间,“错位复苏”形成与去年相反的态势,加上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加剧,可能会引发国际资本回流发达国家,但政策层似乎还没做好准备。我们以前判断的,由外循环创造的“稳增长压力较小的黄金窗口期”,可能正在慢慢关闭。去年以来疫情防控成功积累起的“国运”,可能正在摆向另一边。
7 月 PMI 指数变化情况:供需双回落,经济动能边际趋缓
3, 灰犀牛集聚,房地产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市场预期非常不好,大批债务违约或重组似乎无法避免。去年以来,
在经济明显向好的形势下,防风险攻坚战进入真正的攻坚阶段——治理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风险。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对房企再融资加以约束的“三条红线”等。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债务型组织,从拿地到开发到销售,无一不是依靠债务创造的资金链,因此与银行紧紧绑定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对房企债务进行如此严厉的手段,本意是消除风险,但处理的过程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次生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大的债务危机。我在以前的报告中多次提出,金融市场与一般的商品市场不一样,因为前者是一个预期和信念网络交织的世界,“一即是多,点即是面”。那种想在局部拆弹而在全局免疫的做法是不可能的。这个教训,在包商银行和永煤债务的处置中都能得出,前者将整个中小银行的信用评级拉低,同业存单成本上升;后者令整个河南省的信用环境污染。
“三条红线”: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
因此,在疫情冲击重现、经济周期性放缓和系统性风险集聚三大压力叠加的时间,投资的逻辑应该发生哪些改变?如果风险开始集聚,政策层的紧信用思路还会持续吗?如果信用和货币像疫情期间那样同时放宽,人民币风险资产是不是又要集体来一波放水牛市,还是在政策及资本国际流动下加剧市场波动?去年疫情冲击后货币大放水带来的“疫情牛”会不会再现? 情况显然与疫情 0 1.0 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几个逻辑大概率是成立的:
逻辑 1 1:由于去年积累的防疫基础设施、网格化治理体系、数字防疫技术及经验的不断完善,还有疫苗的普及,此次疫情冲击不会像去年那样大。即使是病毒有了较大的变异,防疫系统仍然能较好的处理。因此,需要降低疫情冲击后果的预期。
辑 逻辑 2 2:紧信用周期可能正在走向尾声,信贷额度管控,广义地方债(包括城投在内的融资平台贷款甚至非标)的管控等在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可能会逐渐放松。因此,需要提高信用放松的预期,下半年的信贷额度有望放松(现在收的太紧了)。
逻辑 3 3: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也接近尾声,政策取向正在从整顿风险逐渐向稳定风险和稳增长目标切换。去年第四季度,防风险攻坚战集中整治房地产风险,到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整治股市泡沫风险,接着整治互联网和数字资本的无序扩张。在这个进程中,7 月 1 日的特殊节日影响了整个节奏。
需要注意的是,最近对教育、游戏等行业的政策冲击已经提升到了制度性、体制性层面, 有些行业的生存状况都会受到根本性影响。由此引发海外中概股的集体抛售,几十万亿市值几天灰飞烟灭。
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我们的一个深层次担心是:
中美之间率先在资本市场脱钩。以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融资路径几乎被切断。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 疫情后中国积累的相对优势正在减弱。去年中国以其特有的治理能力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并在全球其他地方疫情大爆发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了“世界工厂”的角色,为全球供给防疫物资和日常用品,出口或外循环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有人说这是“国运”,但这国运的背后是瘟疫灾难和任劳任怨的制造业企业。疫情防控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但是道路自信不应变成道路自负。在新一轮疫情之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的疫情防控优势正在减少,而且在疫苗普及的情况下,群体免疫可能相对于“网格隔离”更有弹性和韧性。如果疫情成为一种常态,或病毒不断的变异,中国的防控模式可能需要做出调整,以适应后疫情时代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的新形势。
相关热词搜索: 经济形势 展望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21-08-27
-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汇报分析会...2021-08-27
- 应对严峻复杂国际疫情和世界...2021-08-27
- 市委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2021-09-13
- 在全县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2021-09-13
- XX县2004年度政治经济形势综述2021-09-14
- 在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2021-09-19
- 在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新闻发...2021-09-19
- 在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2021-09-21
- **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讲话2021-09-21
- 迎2022年元旦展望未来主题讲...2021-08-30
- 碳市场工作展望与转向2021-09-06
- 云南旅游崛起与展望2021-09-06
- 地方铁路公司2004年度工作总...2021-09-12
- 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现状分析...2021-09-13
-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展望2021-10-08
- 公钥密码体制总结及展望2021-12-17
- 计算机发展展望2021-12-20
- 正确的战略思考与展望2022-02-17
- 滨海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