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认识加法》案例及反思

发布时间:2021-09-28 16:40:17 浏览数:

 先学后教、让学生在思考中前行

 《认识加法》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桥小学

  陈诚 片断 一 :

  一、 拍手游戏 复习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玩玩拍手的游戏 要一边拍、一边说才可以哟!

 老师先示范:

 师:5 可以分成 1 和几? 生:5 可以分成 1 和 4 ……

 【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采用拍手游戏这个形式 复习 5 5 以内的数,学生非 常感兴趣,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同时课堂气氛也很快活跃起来了】

  片断二:

 创境引题

 有一位神秘的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想和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猜猜他是谁?(小丑)

 小丑为什么这么高兴笑眯眯的啊? 生:小丑看见我们很高兴 生:因为小丑手里拿的有气球 师:看清楚了吗,小丑两只手里分别拿了几个气球? 生:一只手里拿了 1 个气球,另一只手里拿了 3 个气球 生:左手拿了 1 个气球,另一只手里拿了 3 个气球(小丑和我们站的方向不一样,学生区分不开左右,老师要引导学生区分。)

 师:瞧!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小丑把两只手里的气球放在一起了(同时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师:哪位小朋友不仅能把图画的意思说的很完整,而且还能提一个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边说、老师边用实物气球进行演示(当学生说出“合起来有几个气球”,老师要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几个气球”。)

 【 设计意图:

 在创境引题这个环节, 通过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 1 1 个 气球和 和 3 3个 气球 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刚才有的学生说一共有 4 个气球,你是怎样算的?你会列算式吗?我们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片断三

 先学后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一步一步来完成)

 ①摆一摆:用手中的学具把气球合在一起的过程在表演一遍。

 ②说一说:一只手里有 1 个气球,另一只手里有 3 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怎样列算式?

 ③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呢? 2、尝试自学:

 学生借助导学提示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

 3、在活动中理解合并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摆、并让这位学生边摆边说 师:你是怎样摆的?你能一边摆一边说吗? 生:先摆 1 个、再摆 3 个 师板书:1

  3

 师:合在一起有几个气球,可以用一个大圆圈把这些圆片圈在一起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合并的意思,为理解加法 的含义奠定基础。】

 过度:刚才同学们摆的都很好,现在我们说一说好不好。

 4、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老师读自学提示第 2 条,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导学案第 2 个问题 师:怎样列算式? 生:1+3 师:把两部分合起来,也就是在 1 和 3 的中间写一个“+”, 老师先教学生读“+”,再板书:加号 师:1+3 等于几? 生:4 板书:1+3=4 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 生:1 加 3 等于 4

 老师先板书:1 加 3 等于 4,再请学生当小老师教读 师:这个算式中,1 表示什么意思?3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生:1 表示左手里的 1 个气球 3 表示右手里的 1 个气球 +表示合起来的意思 师:刚才列的算式是 1+3=4,你还会列出其它不同的算式吗? 3+1=4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我用右手的气球加上左手的气球 师:是的,根据图画的意思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过度:同学们真棒!能根据图画的意思可以列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气球图”,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让学生带这任务去观察,既培养的学生的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5、讲故事理解合并 引导学生解决导学案的第 3 个问题 生:把两只手里的气球合在一起 【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加法含义的基础上,引出“+ + ”号和“= = ”号,会读加法计算,知道加法算式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意思,同时渗透了一图两式的思想。】

 小结:是啊!把 1 个气球和 3 个气球,把 1 个圆片和 3 个圆片,把两部分合在一起,也就是求总数。就要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

  认识加法 过度:其实,在同学们的生活周围有很多把两部分合起来的故事,你们愿意讲给老师和其他同学听吗?再讲故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一个学生讲故事,另外一个学生用圆片演示,还找一个学生说算式。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把直观与抽象有机结合起来。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了学生的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说故事,学生用圆片演示,最后列加法算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一、拍手游戏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 课始师生以“拍手对口令”游戏的方式复习 5 的组成,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是迅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学生搭起进一步探究 5 以内加法的“脚手架”。

 二、创设小丑手里拿气球这个情境,也是书中的例题情境图 主题图分两次出现,第一次出示左手拿 1 个气球,右手拿 3 个气球;第二次出示把两只手里的气球并在一起了。从气球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你是怎样算的?你会列算式吗?让学生用学具代替气球来摆一摆,理解加法的意义。

 三、先学后教,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 在这个环节,利用课件出示气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问、列式、说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认识到:把 1 个气球和 3 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 5 个气球。在老师小结的同时,学生用手势表示进一步体会加法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进一步深化理解“要把两部分合起来”需要用加法来计算。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又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加法的认识,初步感悟用加法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展示反馈、练中升华、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荡秋千、小兔图,这两道题不是让学生直接看图说算式,而是让学生先说图画的意思,在列算式,老师接着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使学生再次巩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持久性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轻松一刻,摘苹果的游戏,学生的兴趣高涨,既培养了学生口算能力,又调节了课堂气氛。最后我设计了 1+3=2+(),让爱动脑筋的学生兴趣马上高涨,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不足与思考:

 对于加法这节课,我觉得在讲小丑拿出气球图这一环节,引出关于加法的意义,学生理解后,应该让多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去说这个加法的含义,可是我没有做到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说,“合起来有几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

 老师的重复性语言太多了,显得很哆嗦。但是我觉得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掌握的不错。小组评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相关热词搜索: 加法 反思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