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国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英国圈地式的强制性转移模式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始于15世纪末,止于19世纪中叶。从转移模式看,英国选择的是圈地运动式的强制性转移模式。
英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圈地运动的暴力方式下被迫转向非农产业。英国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在西欧各国中也是最小的。随着英国非农产业的发展,从15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甚至在个别地方延续到19世纪初期,英国经历了用暴力驱赶小农的大规模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造成了大量农业人口背井离乡,这些农业人口不得不受雇于手工工场,从而解决了毛纺织业对劳动力需求问题。
英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是建立在农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英国在人口城镇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粮食和作为原料的农产品主要来自国外。18世纪60年代,英国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城市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出口。然而,随着英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镇化的推进,英国消费的粮食、肉类和农业原料越来越依靠从外国进口。
英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经历了资本积累初期的困苦后,其转移逐步步入正轨。特别是在20世纪初期以后,农村富余劳动力持续、缓慢地向工业、第三产业转移。
美国自由迁移式的转移模式
从转移时间看,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从转移的具体模式看,美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属于自由迁移模式。从转移方向看,吸收农村劳动力的部门基本为大城市的工业部门和包括商业和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部门。美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具有地域转换先于职业转换的特点。
美国的农村劳动力在大规模工业化条件下自发地转向非农产业。美国地多人少,在工业化初期并未集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反,城镇化和工业化却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其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为63%。但美国在19世纪末就实现了工业化。一方面,工业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解决了地多人少的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机械化而分离出来的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被快速的工业化所消化。
美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为工业发展解决粮食、提供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得以畅通无阻。由于农业的迅速发展,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在工业化后期大量转向城镇非农产业。这种转移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为前提的。这表明,在美国农村劳动力迅速转移的进程中,农业不但未衰落下去,而是继续飞速发展。
“交通革命”在幅员广大的美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不仅吸纳了大量劳动力,而且降低了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成本,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由迁移更加方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关键作用的还是铁路的建设。到1887年,全国数以万计的大小城镇已由铁路网连接起来。铁路运输不仅适应了工业革命的物流需要,也促进了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进程。
日本“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
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是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成功模式的又一典范。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日本政府针对本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特点,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有效干预,走出了一条“跳跃式转移”和“农村非农化转移”相结合的道路。
日本政府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重点扶持规模较大的自立经营农户,鼓励小农户脱离农业,转向非农产业。1971年,日本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在政府指导下,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规定从1971~1975年,在城市郊区建立销售总额为9万亿日元的各类工业区,吸纳100万人就业,其中,60%来自农村。到1975年8月,全国有813个城镇实施了这项计划,已建成机电、金属加工、运输机械等各类工厂686家,吸纳了大批劳动力,其中,半数左右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日本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创造了条件。日本在战前的早期发展中,十分重视节约资本,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在日本工业吸收的劳动力的总数中,由劳动替代资本的创新吸收的劳动力所占比重为80%,而由资本积累吸收的劳动力所占的比重仅为20%。在1880~1930年的整个过程中,日本工业部门对农业劳动力的吸收率始终大于人口增长率,从而使经济能够实现现代化。而且,因缺乏自然资源,日本将教育体系视为国家优先考虑的事项。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材料2021-09-14
- ×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2021-09-20
- #区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的作法2021-09-29
- 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施方案2021-10-09
- 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2021-10-26
- 关于我县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2021-11-06
- 农村富余人口转移就业规划2021-11-11
- 市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输出的调...2022-01-02
- 关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22-01-08
- 对****省****县农村剩余劳动...2021-09-18
- 再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2021-09-27
-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策略2021-12-16
- 人事人才工作论文:休闲农业...2022-01-22
- 年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2021-08-27
- 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上党...2021-08-27
-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2021-08-27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助推农村经...2021-08-27
- 农村税费改革论文2021-09-09
- 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2021-09-10
-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2021-09-13
- 县域突破暨农村经济工作座谈...2021-09-14
-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2021-09-14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2021-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