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基地党支部+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
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基地党支部+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
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基地党支部+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
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适应这些新要求,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科学设置党组织,在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上下功夫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党员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流动地点呈现多变性,过去单纯按党员居住地就近设置党组织的做法,已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要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党员分布流向,及时科学、合理地调整党组织设置,努力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健全的党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近年来,我市根据全市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的需要,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工作思路,探索实践了设置农村党组织的六种新模式:一是产业聚集式。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依托产业集约优势建立党组织,对从事同产业的党员实行统一管理。二是龙头企业式。依托龙头企业,联合生产基地和党员农户建立党组织,形成“公司党委+基地党支部+农户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格局。三是专业市场式。依托农产品经营市场组建党组织,积极引导专业户合作经营、有序竞争,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四是乡村园区式。依托乡村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开发园区,把园区范围内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五是行业协会式。依托规模较大、会员较多、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六是合作组织式。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联系紧密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在规模较大的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组织和引导农民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增加收入。到目前,全市已建立产业基层党组织958个,逐步形成了以产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骨干、以区域党组织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与农村最新组织形式的相互促进,扩大了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增强发展本领,在强村富民上下功夫
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必须努力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强村富民的本领。坚持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头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群众致富的主心骨,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组织,使广大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强村富民的主力军,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选配党组织负责人时,除坚持党性观念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等基本条件外,还把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能力作为硬性标准突出出来,重点推选那些技术高、能示范的科技型人才,懂流通、善营销的经营型人才,开拓意识强、能兴业办厂的创业型人才进入党组织班子。目前,全市具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1至2门实用技术,80%以上的党组织书记是懂技术、有项目、善营销的致富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立足**实际,一方面,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市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意见》,提出了兴办产业化服务实体、搞活土地经营、合理开发资源、借势发展“三产”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九条渠道”。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壮大蔬菜、水产、果品、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优强企业和知名品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探索推行“行业协会+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帮助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三、强化教育培训,在倡导文明上下功夫
实现乡风文明,最根本的是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既要搞好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也要搞好对广大群众的教育培训,以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带动广大群众素质的提高。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我市深入扎实地开展了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一致、不适应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全市农村党员干部中组织实施了“素质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农广校、乡镇党校、培训示范基地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并在全市农村党员中开展了“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科技知识大比武”等各具特色的活动,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涌现出了王乐义等一大批科技致富的领头人、兴办公益事业的热心人、倡导文明新风的带头人。着眼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注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更广泛地普及农村适用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等活动为载体,在农村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加强民主管理,在促进和谐上下功夫
近年来,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乡村基层政权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我市积极探索村委会直选、村党组织“两推直选”等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结合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设,从村务管理、党员管理等方面一一制定操作规程,让干部办事有规矩,群众监督有参照。凡群众关注的村级事务,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凡涉及乡村发展大计的问题,都要举行听证,接受群众质询;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交给群众讨论酝酿,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今年以来,我市又全面推行了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制度,对土地承包、村庄规划、宅基地调整、治安管理等村级事务,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村民签订合同、协议等,实行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充分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作者为中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实...2021-10-20
- 对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21-10-24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2021-10-26
-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2021-12-21
- 加强农村宗教管理的思考2022-01-05
- 坚持“五个结合”促进科学发...2022-02-13
-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机动车辆的管理2022-02-13
- 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2022-02-14
- 与时俱地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2022-02-14
-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是和谐社会吗?2021-09-08
-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2021-09-17
- 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2021-09-17
- 公平与公正——引领和谐社会构建2021-09-17
-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021-09-17
- 街道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做法2021-09-22
- 试解和谐社会研究三个实践难题2021-09-22
- 在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会议...2021-09-23
- 在全县构建稳定和谐社会工作...2021-09-23
- 交通安全: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21-09-23
- 年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2021-08-27
- 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上党...2021-08-27
- 全市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2021-08-27
-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助推农村经...2021-08-27
- 农村税费改革论文2021-09-09
- 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2021-09-10
- 乡镇政府该如何抓好农业和农...2021-09-13
- 县域突破暨农村经济工作座谈...2021-09-14
- XX市2004-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2021-09-14
- 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2021-09-17
- 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2021-08-27
- 关于对农合行基层党组织建设...2022-02-19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