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水利干部新中国60年征文

发布时间:2022-01-17 15:23:38 浏览数:

我的父亲**从工作岗位上离休已有些年头了。提起他的工作经历,一是干革命,二是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后,他在**县政府工作,逢上新中国的治淮建设。当时百废待兴,淮河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经济恢复。家父作为县政府的负责人,一开始的工作就是与治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2年秋,宿县地委为减轻洪涝危害,避免淮河洪水倒灌,决定进行**内外水分流工程。目的是将漴潼河、浍河、沱河、唐河水汇集**入淮河。同时开辟峰山切岭,将诸河内水通过峰山入窑河,直下洪泽湖。当时,地委任命时任**县委书记的父亲为漴潼河疏浚峰山切岭指挥所主任。**、灵璧、泗县、泗洪4个县的县长任各县总队长,抽调10万民工,奔赴工地,安营扎寨,进行施工。**内外水分流工程,包括漴潼河疏浚和峰山切岭。漴潼河疏浚土方1410万立方米,峰山切岭段长2270米,河底宽100米,最大切深23米,土方431万立方米,石方约5万立方米。峰山下游入窑河段土方169万立方米。这一带的河流由于黄河夺淮带来的大量泥沙,且流沙淤泥难方多。再加上当时的物质条件差,工具简陋,工程的艰巨和难度显而易见。峰山切岭碰到的难题一是流沙层,二是狗头石、铁砂块。进口处的流沙层面积30多平方米,号称“老龙潭”,紧挖赶不上慢长。当时采用2部抽水机排水,民工用铣、盆、舀子、布兜运送稀泥,沿潭四周筑起轻便双道,运土川流不息,一举清除了“老龙潭”。碰到狗头石、铁砂块等河段,硬得挖不动。原先重4-5斤的铁镐,竟磨损的象老太婆的小脚,工程进展缓慢。当时挑选一些民工培训当爆破手,创造出三角形、梅花型等深眼多型爆破法,同时选用8-9斤铁镐重点攻坚,终于在1953年汛前胜利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事实证明,这种内外水分流的治水方法是卓有成效的。

  从家父回忆治水的经历,我感触颇深。治水确确实实是一个千秋万代的大业,其间不免艰难曲折。作为水利人,更感到治水事业的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父辈治水人的那种不怕吃苦、务实奉献的精神,是永远鼓励我们为水利美好未来奋斗的经久不息的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 新中国 征文 水利 干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