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0 15:05:46 浏览数:

加强党对社区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快城市社区的科学发展,是新形势下我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最近,我们就城区社区党建工作几年来的实践进行了专题调研与思考:

  一、**城市社区的基本情况
  **城区现辖2个街道、1个工业园,共有社区21个,人口10.8万。21个社区中,一个建立了党委(金花坪社区),三个建立了党总支(马良社区、五里堆社区和白马山社区),其他十七个社区均建立了党支部。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有1923人,其中,离退休党员512人,流动党员127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14人,占37.13%,大专以上学历的267人,占13.88%。35岁以下党员241人,占12.53%,60岁以上党员648人,占33.40%。社区专职干部143人,平均年龄42岁,女性干部95人,占66.43%,高中或者中专学历91人,大专以上学历52人。
  **现有的社区类型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社区党建情况差异较大,这些情况基本上可以概括为:(1)老城区型。**是益阳的母亲城,自秦置县两千余年,老城区主要集中在大码头、汽车路,这两个街道是**城市社区的主体。社区部分居民生活在棚户区,生活水平低,党员主要为下岗职工与离退休人员。这类社区由于党建经费来源相对较窄,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相对较大,如群众街、建新里等社区。(2)城中村转化型。这类社区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城中村转化而来的。社区党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社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党建工作经费保障较充分,党建工作也较有特色,如金花湖等社区。(3)改制企业汇集型。一些企业改制后,党员移交到社区管理,改制企业党员所占比重很大,有的是社区原有党员的几倍、上十倍,如金花坪、南岳宫等社区。由于党员来源地不同、组成复杂、思想各异、流动性大,社区党员教育管理难度较大。(4)城乡结合型。马良、五里堆和白马山等社区,主要由原建制村划定、合并而成。社区成立了党总支,按原有村的建置设立党支部,村设置了资产管理委员会,社区主要是统筹协调,工作的具体落实仍然是由各个村执行,村级党建活动相对开展得较好。

  二、**城市社区党建的实践
  近几年来,我们在推进社区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把社区党建渗透到社区建设的各个层面,有力地促进了社区三个文明建设。
  (一)健全组织,加强阵地,搭建社区党建工作新平台
  在构建组织体系方面,成立了区委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街道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和社区党建工作联席分会,定期研究部署和协调党建工作,积极对街道、社区的经济建设给予支持和引导。在加强阵地建设方面,高度重视“有形社区”的建设。通过财政拨、扶建单位帮、街道社区筹的办法,先后投入资金580多万元,使社区办公条件和活动用房建设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南岳宫、金花湖、金花坪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均在400平方米以上。区委组织部还专门从党费中拨出经费,统一为社区党员活动室配置了新的电视机、VCD机、音箱等电教设备。
  (二)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在健全体制方面,街道(园)党工委建立健全了“一把手”亲自抓、一班人共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了学习、调研、责任目标分解、督办、责任追究、工作创新等制度,并根据基层党组织建设任务,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合理确立工作目标,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健全了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对流动党员,通过建立临时党组织、印制“党员双向联系卡”和党员通讯录,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和沟通;对在职党员,在抓好平时管理的同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组织他们参与社区各种活动,激励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内当先锋,“八小时”以外作模范;对下岗无职党员,根据其具体情况组织岗位培训,并以岗位推介会等形式主动为他们联系就业和再就业;对离退休党员要求他们做到退休不褪色,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能够真正融入社区、融入群众、发挥作用。
  (三)服务居民,凝聚人心,积极开展社区党建主题活动
  着力构建党员服务居民的长效机制。社区党支部建立了“社区党员登记卡”、“党员服务情况登记表”、“党员服务情况反馈表”等台帐,对党员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情况如实记载,及时反馈和公示,并据此作为社区党员考核评优的依据。着力推进社区党建主题活动。在下岗职工党员中,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带头再就业,进而带动其他下岗职工再就业。在离退休和在职党员中开展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出“党员责任区”,使社区党员的服务领域不断延伸和扩展。在区直部门单位中,开展“三助两创一扶”(即助学、助贫、助残,创“五星级”居民户、“五星级”门店和创安全文明小区,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四进社区”(即文化、卫生、科普、法律进社区)、“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党建主题活动,全区先后有120余家单位党组织,3000多名党员积极参与,共资助帮扶资金50余万元,为4850名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帮助,让124名特困学生、156名残疾人、162户特困家庭得到援助,为居民群众服务8000多人次,帮居民群众办好事、实事1000多件。

  三、**城市社区党建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作基础较弱、规范化水平比较低,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区大党建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
  一是部分党员对社区的认同感缺乏。个别流动党员常年在外,不与党组织联系;个别下岗失业党员忙于生计,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过组织生活、不缴纳党费;个别破产改制企业党员难以接受由“企业人”变为“社会人”的现实,存在失落感,对社区心存隔阂,不愿参加社区的党组织活动。一部分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较强,社区党员意识薄弱,他们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建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二是辖区单位党组织的社区意识不浓。有些单位认为社区党建应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承担,对他们来说是“份外事”,社区要借他们的场地、设备开展组织活动,他们乐意提供,但不愿投入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参与社区的共驻共建。三是部分社区大党建意识不强。有些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每天忙于应付日常性的工作,没有花太多心思去探索如何实现与辖区单位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党建工作横向协调力度不够。
  (二)社区党建工作承载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街道社区对应的上级部门多,工作任务繁重,每年仅靠上级财政拨付的6万元应付各项工作,党建方面没有专项经费,大部分社区要找单位或者个人赞助来解决经费缺口,在经费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自然就会受到制约。二是党务干部的配备与培训不够。社区党务工作者大多由社区党组织一把手兼任,社区工作任务繁多,加上文化水平与政治理论水平的提升在客观上有局限性,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三是党员活动阵地紧缺。按照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每个社区党组织的活动场地应不少于100平方米,但目前大多数社区党组织活动阵地远未达到要求,尤其是改制企业党员转入较多的社区,这也成了社区和改制企业接转党员时面临的最大矛盾。
  (三)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社区的管理模式相对于单位来说要松散,党员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要少。究其原因:一是硬件不足,缺少经费、阵地支持;二是认识上有差距,有的社区党组织不够重视,认为社区工作好不好关键是经济抓得好不好,党务工作太虚。有的社区有党员活动室,有电教设备,但一部分党员不愿参加学习、活动,活动阵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执行力度不够,党的规章制度落实不力,个别不合格党员的处置不到位。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思考
  要让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社区发挥得更充分,就要拓宽思路,探索在较为松散的管理模式下如何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社区党建工作,走科学发展之路。
  (一)齐抓共管,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工作的大格局
  各级党组织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街道(园)、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要强领导。街道(园)党工委要明确专职组工干部,社区明确党建专干,要加强对街道(园)、社区党务干部的培训,特别是定期培训党支部书记。要定目标。各级党委要将街道(园)、社区党的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纳入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要建体系。采取区级领导包、责任单位和部门包、辖区单位包的形式,建立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责任体系。要重考评。完善考核考评机制。要把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纳入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多措并举,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承载能力
  要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承载能力,必须积极创新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扩大选拔社区党员干部的视野、拓宽经费来源的渠道、增加阵地场所的来源。要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健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议事机构,研究、协调社区党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共同推进社区建设。要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共驻共建”内容。要由以前简单的物质资助,发展到经济共振、环境共治、稳定共护、服务共兴、文明共建,达到信息共通、资源共享、实事共做、社区共管。要拓展思路,不断扩展“共驻共建”对象。探索由原来单一的一对一结对共建发展为多方联建、区域共建及跨区域共建的途径,不断增强辖区内、外单位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三)强基固本,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改进组织设置,健全党组织网络。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社区支部,原则上要提升为党总支建制;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支部、总支,要创造条件申报社区党委。同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以小区或楼栋为单位设立党支部、党小组,把社区党员管理工作分解开来,选强配齐人员,完善各项制度,方便党员群众及时找到党组织。
  要完善管理方式,强化分类管理。要加强对党员的沟通联系、教育管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对社区所属党员实行“全权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对流动党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党员实行“协助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共同管理”;对下岗失业党员实行“关爱管理”;对年老病重党员实行“上门管理”。
  要创新目标管理考核机制。试行为街道(园)、社区配备党建专干,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试行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实行定岗定责定目标,通过考核评比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待遇挂钩,以增强社区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
  要疏通党员“出口关”。对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缴纳党费、不尽党章规定的义务的党员,街道(园)党工委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协助社区党组织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处理,严肃党纪党风,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相关热词搜索: 党建工作 若干 思考 城市 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