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坚持可持续发展成效及经验做法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科学发展
**县位于甘肃东南部,毗邻川、陕两省,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5·12地震重灾县。全县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共有21个乡镇、350个村、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93万人),人均耕地1.76亩。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被评为“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省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县”、“甘肃绿化模范县”。
一、优先保护环境,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县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林草覆盖率高达69.2%,南部高达80%以上,全县从南到北无山不清、无水不秀,有着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绿色大环境,是甘肃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县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后劲,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加快**县科学发展中,我们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立足点,确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加快发展、更要保护环境”的科学理念,提出了建设“特色产业强县、绿色食品大县、生态旅游名县”的奋斗目标,按照“生态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坚持不懈地抓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先后实施了“长治”工程、“长防”工程、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经济林建设、“绿色长廊”建设和城乡绿化美化等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全县共完成“长防”工程造林54.8万亩,退耕还林13.6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6.2万亩,天然林保护145万亩,封山育林16.8万亩,发展经济林106.78万亩,营造水保林124.3万亩,每年发动干部群众义务植树100多万株,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坚持实行最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切实加大环境保持执法力度,对乱挖乱占乱伐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进行集中整顿,对新上的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保护好这一方青山绿水,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的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扩大群众在资源和环境保护上的参与度,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打造绿色品牌,特色产业成效显著。**县有各类树种1000多种、林木真菌100多种、名贵中药材570多种、市场走俏的农特产品300多种,开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我们围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的总体思路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要求,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为突破口,把“特色”和“绿色”相结合,坚持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路子,突出核桃、茶叶、蚕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发展花椒、蔬菜、中药材、草畜养殖、食用菌等区域优势产业,至目前,全县核桃面积达到66.82万亩1156万株,人均65株,实现了核桃产业全覆盖;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6.5万亩,建成茶叶专业村21个,实现了**南适宜区茶叶产业全覆盖;优质桑园面积达到6.33万亩,实现了**北适宜区蚕桑产业全覆盖;花椒面积达到36.63万亩,实现了**北平洛河流域花椒产业全覆盖,其它区域优势产业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切实抓了“一注册、三认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扩大市场销售,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县被誉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西北蚕桑重点基地县和食用菌行业先进县。特色产业的开发,不仅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发挥生态优势,特色工业不断壮大。**县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是一块难得的绿色净土,发展清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和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立足农业办工业,大力兴办特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地方特色工业,不断加快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看准**县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而落户发展,经过县委、政府十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和热情服务,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3月成功上市,成为陇南第一家上市企业,上市后又征地83.26亩,实施了投资1.2亿元的技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的独一味胶囊、颗粒剂、糖浆剂三条生产线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已成为**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甘肃龙神茶业有限公司、鑫虹茧丝绸有限公司、恒丰农林商贸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相继建成,基本实现了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和“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业开发效益。特色工业的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依托绿色资源,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生态植被好,自然景观独特,开发生态旅游业条件十分优越。我们紧紧依托得天独厚的绿色资源,按照“科学规划、基础先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生态和谐、保护开发,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以建设生态旅游名县为目标,以白云山森林公园至**南梅园沟百里自然风景区为主体,着力打造“中国西北茶之都”、“中国西部旅游胜地”、“中国茶文化之乡”的旅游品牌,编制了《**县阳坝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开发自然生态、亚热带风情、茶园观光、休闲度假、生态健身和民俗文化等6大旅游项目,先后实施了阳坝梅园沟、红豆谷、托河溶洞、白云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景区的设施建设和文化包装,使**县至梅园沟景区连为一体,逐步形成了点、线、面衔接,山水、人文、景观配套和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开发格局,景区品位和生态旅游知名度不断提升,2007年阳坝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游客人数大幅攀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五、立足当地实际,园林城镇初具规模。**县县城四面青山环抱、四季绿树成荫,我们始终突出这一特色,全面实施了“绿色园林县城”建设计划,按照“美化旧城、建好新区、开发三河(碾坝河、三官河、黑马关河城区过境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建设与管理并重,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家组对城镇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编制了城镇建设控制性详规和白云山公园开发详规,在没有项目、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借鉴外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大胆探索,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以地生财,多方筹集资金,实施了旧城改造、新区开发等20多项城建工程和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全面绿化美化亮化,着力打造秀美靓丽的生态型小城市,目前城区绿化率达到61.2%,街道绿化率达到100%,绿地率达到38.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6平方米,一座山绿水清、街亮城美、小巧玲珑、独具特色的绿色园林县城已初具规模,县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展现了**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同时,结合城镇居民灾后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快了七个重点建制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努力实现小城镇建设新跨越。
六、坚持科学规划,灾后重建彰显特色。“5·12”地震不仅给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在推进灾后重建中,我们正确处理灾后重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灾后重建与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旅游开发、结构调整和易风移俗”相结合,坚持以规划引领重建,遵循自然规律,科学选址、科学设计、合理布局,采取就地重建、易地搬迁和下山入川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地域条件,区分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重建模式,使之符合当地经济状况和群众需求,充分彰显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坚持节约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严格保护林地,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占乱挖等违法行为,杜绝了破坏环境、乱修乱建的不良现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中修复生态环境,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碧水萦绕、绿树成荫的生态文明新村。
总之,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比较优势是**县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深挖潜力,科学谋划,精心打造,就一定能够把**县建设成为生态屏障更加坚固、生态经济稳步发展、人居环境优美舒适、干部群众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地方。
相关热词搜索: 我县 可持续发展 成效 做法 经验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对于促进我县民营企业高质量...2021-08-27
- 研究部署当前我县城区环境综...2021-09-09
- 我县税务学会成立大会致辞2021-09-10
-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的探讨2021-09-13
- 关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2021-09-15
- 关于加快我县失地农民转型为...2021-09-15
- 关于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2021-09-15
- 关于我县供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2021-09-15
- 加快推进我县交通建设跨越式...2021-09-15
-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2021-09-15
- 关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2021-09-25
-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持企业可...2021-09-29
- 邮政可持续发展论文2021-10-02
- 邮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分析2021-10-02
- 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2021-10-08
- 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措施2021-10-11
- 浅述行政环境可持续发展2021-10-17
- 制度是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2021-10-22
- 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2021-11-09
- 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问题研究...2021-11-09
- 社区党建工作特色亮点及主要...2021-08-27
- 厂务公开所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体会2021-09-09
- 总结提纲:成效类措施+成效类2021-09-14
- 影响农村税费改革成效的六大矛盾2021-09-27
- 村民自治、成效与完善2021-09-27
- 特色·亮点·成效2021-09-28
- 班队会特色亮点成效简介2021-09-28
- 我国工会推行集体合同制度的...2021-10-11
- 两个扶贫开发试点经验做法及成效2022-02-01
- 青年农民培训工程的实践与成效2021-11-14
- 酱羊肚做法2021-09-16
- 酱醋蛋做法简介2021-09-16
- 酱鸽做法2021-09-16
- 酱青笋做法2021-09-16
- 某县推进生态型开发区建设的...2021-11-13
-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2021-12-07
- 服务企业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经...2021-12-09
- 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经验做法2021-12-12
- 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的做...2021-12-16
- 采油厂运用网络开展厂务公开...2021-12-26
- 学校网上教学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省国土厅窗口经验交流材料2021-08-27
- 青安岗优秀个人经验交流发言材料2021-09-11
- 业务经营经验介绍(电信)2021-09-13
- 社区党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3
- P2P雷潮后的经验教训总结2021-09-13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验...2021-09-14
- **县外宣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4
- 计划生育工作经验交流材料2021-09-19
- *镇发展民营经济经验材料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