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县洼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模式探讨(钱秀红,李占华,邵欣,伊兆文)
[关键词]滞洪区;安全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 - 1184 (2008) 03 - 0095 - 03
1 恩县洼滞洪区基本情况
恩县洼滞洪区位于山东省武城县北部卫运河下游右岸,是漳卫河系防洪体系中最后一个滞洪区,对确保天津、津浦铁路及下游干流河道的行洪安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其东以陈公堤为界,南至平(原) 武(城)公路,西部为自然地形,北部为卫运河右岸大堤,总面积325 km2 ,最大滞洪水量7 亿m3。滞洪区涉及武城县滕庄、鲁权屯、郝王庄三个镇及武城县城(武城镇) ,154 个村庄, 13.9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 万人) ,耕地面积34.6 万亩,是武城县的主要产粮、产棉区。
建国后,为了确保天津、津浦铁路及下游干流河道安全,曾分别于1954、1955、1963 年3 次滞洪。其中1954 年滞洪水量1.4 亿m3 ,滞洪水位22.57 m,淹没面积140 km2 ,耕地16.3 万亩。1955 年滞洪水量1.7亿m3 , 滞洪水位22.89 m, 淹没面积190 km2 , 耕地22.8万亩。特别是在1963年发生特大洪水时,漳卫河中上游堤防多处溃决,京广铁路中断,下游河道防洪形势极为严峻,为了确保津浦铁路安全运行并减轻天津市的防洪压力,中央决定在四女寺村西扒堤分洪,最大分洪流量为1 000 m3 / s,区内最高滞洪水位达24.75m,滞蓄洪量达6.99 亿m3 ,淹没面积325.0 km2 ,耕地40.0 万亩,村庄151 个,倒塌房屋8 万余间,死亡7人,受灾人口近716 万人。
2 洪水风险分析
2.1 洪水调节分析
近年来,由于上游来水减少、岳城水库泄水挟沙,卫运河中下游段河道、漳卫新河河道特别是是辛集以下河道淤积严重,庆云闸至海丰段河道行洪能力降低了57%,入海尾闾不畅,泄洪能力大幅下降。“96.8”洪水出现了低流量、高水位的特点。因此国家防总以国汛[1997]7 号文对漳卫南运河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调整,改以水位标准作为实施防洪调度和进行防汛措施落实的依据,规定:如卫运河、漳卫新河洪水超过保证水位,沿河各级政府须加强防守,充分利用河道强迫行洪。当河道堤防发生严重险情,为避免堤防决口,开启西郑庄闸向恩县洼分洪。据分析,在现状情况下,卫运河20 年一遇洪水就需启用恩县洼。
针对卫运河低流量、高水位的现状,在恩县洼滞洪区启用标准降低的情况下,规划恩县洼分Ⅰ、Ⅱ、Ⅲ三区,实行分区联合运用滞洪。利民河以南,以头屯南干沟和利民河东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作为Ⅰ区和Ⅱ区;利民河以北区域为Ⅲ区。当卫运河发生20年一遇洪水,使用Ⅰ区滞洪,滞蓄水量1.31 亿m3 ,滞洪区最高滞洪水位24.19 m, Ⅱ区、Ⅲ区可不用;卫运河发生30 年一遇洪水时,同时使用Ⅰ、Ⅱ区滞洪,滞蓄水量4.89 亿m3 ,滞洪区最高滞洪水位24.80 m, Ⅲ区可不用;发生50 年一遇洪水时,全区滞洪,滞蓄水量7.0 亿m3 ,滞洪区最高滞洪水位24.77 m。
2.2 洪水风险分析
2.2.1 淹没风险
恩县洼滞洪区在现状运用情况下: 20 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139.68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78 个,人口5.02 万人; 30 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274.84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140个,人口9.17万人; 50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309.16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145 个,人口9.58 万人。
恩县洼滞洪区在分区运用情况下: 20 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50.51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9个,人口0.52万人; 30 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195.32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75 个,人口4.44万人; 50 年一遇洪水,滞洪区内洪水淹没区面积309.16 km2 ,淹没区内共有村庄145个,人口9.58万人。
2.2.2 洪水淹没历时分析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学研究所《恩县洼滞洪区二维不恒定流洪水计算报告》(1991年10 月) 中分析成果,在卫运河发生50 年一遇洪水时,洪水从西郑庄分洪闸进入,至第8 天,通过西郑庄分洪的流量全部进入滞洪区。第7 天后,四女寺减河和泄洪量减少,恩县洼方能退水,在第40 天,滞洪区内尚剩余约0.6 亿m3水。
按63 年典型过程洪水分析,恩县洼从8 月13 日开始滞洪运用, 8 月25 日达到最高滞洪水位24.77 m;8 月28日洪水开始回落,至9月5日水位仅下降0.48m。后经国家防总和省防汛指挥部批准,在牛角峪防洪闸和排水涵洞之间扒堤放水,陈公堤险情方基本解除。自滞洪运用至水位降落0.48 m,历时达20 多天,总滞洪历时将近2 个月。
3 滞洪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恩县洼滞洪区作为国家的重点蓄滞洪区,也是山东境内唯一由国家防总直接调度的蓄滞洪区。由于投资规模较小,目前存在建设严重滞后,安全设施缺口大,滞洪及进退水工程损毁严重、不配套,主要退水河道淤积、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撤退路不足,管理措施薄弱、滞洪运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启用困难等问题,远不能满足滞洪的需要。
3.1 滞洪工程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滞洪的需要
滞洪工程原设计标准低,加之年久失修,导流堤堤防薄弱、险工多;分洪建筑物结构不合理,且老化、损坏严重;退排水河道淤积严重、堤防缺失,已不能满足恩县洼的滞洪需要。
3.2 安全建设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矛盾突出
近年来,国家陆续投资进行滞洪区安全建设,但由于投资规模较小,恩县洼滞洪区安全建设不完善,速度缓慢,现有安全设施远不能满足滞洪的需要,仍有8.31万人口急待解决防洪安全问题。
原安全建设措施是按照低标准保证生命安全安排的,没有考虑居民家庭财产保护;鲁权屯、滕庄等多个特色经济区,经济发展迅速,但没有安全保护措施。滞洪运用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3 自然滞洪淹没损失大且不利于防护
恩县洼滞洪区仍沿用自然滞洪的模式,被动滞洪。随着恩县洼启用机率的增加,在滞洪水量不大时,滞洪水深小,淹没面积大,不利于防护和平时洼内生产,随着滞洪区居民的逐步富裕,滞洪运用造成的财产损失问题将更加突出。
3.4 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薄弱
恩县洼滞洪区虽然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并先后制定了《滞洪区暂行管理办法和撤离安置计划》、《撤退路管理办法》、《平顶房建设试行方案》,但其日常管理职责主要在水利局,由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职责不明,以及由于人员不足、资金缺乏等多方面原因,滞洪区的管理仅停留在局部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在建工程的建设管理等方面,滞洪区的土地利用、人口控制等管理内容尚未开展,安全设施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的制定、颁布、相应的监督执行等方面措施薄弱、缺乏权威性,无法实施对滞洪区的全面、有效管理。
4 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措施
运用滞洪区蓄滞洪水是按照“牺牲局部,保护全局”的原则采取的重要防洪措施,规划和建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保证防洪的需要,有利于分洪。二是要保障区内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减少居民的财产损失。因此,对蓄滞洪区的建设和管理要统筹兼顾、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策略。
4.1 工程措施
4.1.1 加强滞洪工程建设
首先要科学规划,实行分区滞洪。为确保滞洪区的正常运用,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进行滞洪区滞洪工程规划,针对卫运河现状,在恩县洼滞洪区启用标准降低、运用几率增加的情况下,为减少滞洪损失,根据地形状况,将滞洪区分成三个不同的滞洪区域,进行分区滞洪。
其次搞好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重修导流堤、加固退水堤,对牛角峪退水闸进行维修加固,增建牛角峪退水泵站,对8条退排水河道清淤整治、配套建筑物、对堤防要进行复堤加固建设, ;进行分区滞洪隔堤工程及配套建筑物建设,保证滞洪安全。
4.1.2 加强滞洪区安全工程建设
滞洪区地势低洼、滞洪历时长、淹没范围大,这一特点决定了就地避洪非常困难。因此安全建设要采取人口外迁、就地避险与临时撤离相结合的方案。拟外迁村庄54个, 8 085户、30 766人。就地避险通过高桩基和安全区实现,即滞洪时不安排撤退转移。临时撤离就是在靠近防洪大堤的3个深水区,滞洪时居民就近向大堤或安全区撤离。安全工程建设主要内容有安全区、高庄基、避水楼、安全房、撤退路、洪水预报和通讯预警系统等安全设施建设。
4.2 非工程措施
4.2.1 健立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设立滞洪区管理委员会,由县长任主任,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研究制定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制定撤离安置方案及其他重大事宜的决策等。下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水利局,具体负责执行决策事项。同时要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滞洪区管理运用与开发建设的法规体系,制定土地综合利用规划,调整产业结构,研究制定区内城镇建设及居民住房管理办法及人口控制政策等。
4.2.2 严控区内建设项目,研究制定蓄滞洪维护管理经费政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区内建设非防洪项目,必须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严格按水利项目基建程序依法建设。要研究制定蓄滞洪区维护管理经费政策,明确蓄滞洪区维护管理渠道。
4.2.3 规范蓄滞洪区内经济社会活动
蓄滞洪区要逐步从蓄滞洪水的场所,逐步向防洪安全、蓄滞洪水、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过渡。根据区内实际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搞好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规划,研究蓄滞洪区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制定各分滞洪区土地利用开发模式、经济发展布局,规范区内经济社会活动。
4.2.4 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和土地利用风险管理
依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建立蓄滞洪区补偿制度,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积极开展洪水灾害损失保险研究,建立有效的洪水灾害损失保险体系和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化解区内洪水灾害损失风险,实现利益共享、分险共担,提高社会和群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
根据蓄滞洪区的运用情况和不同分区的运用概率,加强洪水风险管理,编制洪水风险图,进行科学的洪水分险分析,确定不同区域洪水的风险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风险土地管理。
[作者简介]钱秀红(1973-) ,女,山东济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工程规划和管理工作。
来源:《地下水》2008.5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年级管理模式运作与思考:a管...2021-08-27
- 年级部管理模式运作与思考_pp...2021-08-27
- “GIN”绿色物业管理模式经验材料2021-09-28
- 有关村校型站点学用管理模式...2021-10-02
- “育优—推优—纳优”阶梯式...2021-10-02
- 电镀厂管理模式的思考2021-10-04
- 烟草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2021-10-18
- 大数据下企事业物资管理模式优化2021-10-24
- 房产局创新房产服务与管理模...2021-11-16
- 弃管房产管理模式与对策思考2021-12-10
- 影响农村稳定问题的探讨2021-09-20
-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2021-09-22
- 探讨如何教授2021-09-28
- 对于优化xx市营商环境措施探讨2021-10-12
- 提高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探讨2021-10-17
- 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2021-10-22
- 关于电力物资公司走向市场的探讨2021-11-01
- 动物科学系实践教学特色的探讨2021-11-03
- 电子商务会计系统原则和运行...2021-11-06
- 政策执行研究中的新型模式探讨2021-11-09
- 建设局副局长个人述职报告范本2021-08-27
- 建设局信访服务建设工作经验2021-08-27
- 委员会建设工作会议讲话稿2021-08-27
- 建设项目中工程监理运用2021-08-27
- x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政协...2021-09-06
- 法官论坛77:建设工程领域项...2021-09-08
- 加强中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2021-09-09
- 建设局在信访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2021-09-10
- 县建设局在节约用地会议上的发言2021-09-10
- 建设局在重点工程廉政建设会...2021-09-10
- 东平湖滞洪区北排存在的问题...2022-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