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科学时报》:中国绿色GDP核算蹒跚上路(王莉萍)

发布时间:2022-02-26 15:23:56 浏览数:
 

“电话打了远远超过5000户,因为收到的有效调查已经有5000份了。”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位新闻发言人9月18日在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介绍了他们做的一部分工作。

2005年2月北京市被确定为全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10个试点省市之一,而北京市统计局和环保局正是这个重任的承担者。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9月7日联合向媒体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成本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由于部门局限和技术限制,已计算出的损失成本只是实际资源环境成本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绿色GDP还需要更为艰苦的工作。”这是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与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同时指出的。

调查、核算采用多种方式

被人们谈论了好几年的绿色GDP核算,理论上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始终是世界各国统计部门的共同话题,也是中国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邱晓华说。

中国的绿色GDP核算项目于2004年3月启动,两年中,专门负责技术的小组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

“比如,针对重点工业企业、生活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医院等1000多家单位的污染调查,我们采取的是发放调查表的方式。而‘污染引起的费用增加’、‘生活用洁净水替代成本’两项社会调查,则是采取电话随机调查的模式,由北京市统计局咨询中心完成。按规定向国家提供了调查的基础资料,同时,完成了北京环境污染实物量核算和部分价值量核算。”这位新闻发言人介绍。

据介绍,为了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组织专家设计了多种技术方案,各地试点单位的调查及核算都将根据这些技术方案进行。

结论存在低估和缺项

完整的绿色GDP核算至少应该包括五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以及两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但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

其中,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又包括20多项,此次核算也仅算了其中的10项。即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体废物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

经过两年调查及核算的结论是: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此次核算还对污染物排放量和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虽有欠缺,但可估现实全貌

面对这一串并不乐观的结论,潘岳认为,“这次核算的结果只能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这次核算得出的结果虽不完整,但也足以令我们对现实全貌有所估计。”邱晓华说。

两位局长的忧虑是,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在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社会又进入了人均GDP 1000至3000美元的矛盾多发期,不能承受环境污染引发的社会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建立一套全面客观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就无法完成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既定目标。”潘岳表示,由于技术和体制障碍,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终确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然而,我们不能等到条件全部成熟时再动手,那就来不及了。我们必须一项一项攻坚,开展一项成熟一项,成熟一项公布一项。

绿色GDP核算任重道远

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尚没有一个国家开展全面的环境经济核算工作,也没有一套国际上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甚至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比如森林资源,其在保持土壤、涵养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功能上的价值核算相当复杂。因此,建立绿色GDP核算框架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此次统计中出现的问题是核算范围小、核算方法不完善、基础数据不充分等;目前,省市范围内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最终核算方法尚未确定。”北京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

潘岳介绍,下一步工作组准备做两件事:第一,完善核算方法,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作为常规工作开展下去。环保部门将会同有关部门陆续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等三项基础性调查工作,以补充本次统计的缺憾;并启动全国生态破坏损失调查,为环境退化成本的全面核算奠定基础。第二,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等环境经济管理政策。由于这份报告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数据进行了核算分析,对行业和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环保总局就可以有的放矢地确定污染治理重点、规划产业环保功能区、协调区域发展方向,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蹒跚 核算 中国 上路 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