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等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西安科技大学 临潼校区图书馆,西安 临潼 710600)
摘 要:文章指出,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 模式创新、服务制度创新、服务时空创新是实现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HTK ]1007—6921(2008)14—0319—02
“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各行各业谋求自身发展的突破点。江泽民同志 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 创新也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在信息 服务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内外部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巨大挑战。 如果我们“固守传统服务不放,将遭遇‘灭顶’之灾〔2〕。”所以,高校图书馆必 须改变服务理念,充分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最大 便利地为读者服务。
1 “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应以人为中心,高校图书馆管理也不例外。人员是图书 馆构成要素中的核心。然而,在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较多注重于服务客体( 读者用户的层面),而忽视了服务主体的权利。实际上“以人为本”的“人”应包括两个方 面:作为服务客体的读者和作为服务主体的图书馆员〔3〕。
首先,图书馆只有通过对主体因素人的人文管理,才能使图书馆各部门、各工作环节进行更 为有效的相互配合、协调与合作,才能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开展。其次,从 管理的客体因素来说,在物质资源、科学技术、信息、时间、空间等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 、最关键的要素。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它的宗旨是以读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读者服 务。满足读者需求,充分发挥文献信息功能,让读者满意是图书馆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 〔4〕。要让读者满意,图书馆员就必须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供 人性化的创新服务〔5〕。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实现途径
2.1 服务理念创新
多少年来,服务一直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之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 在服务的包围之中,服务已经或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正在迈向一个“人人都是服务员 、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服务制胜的时代〔6〕。笔者已在西安一高 校图书馆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有些馆员“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意识的淡薄。具体表现在 ,以“我”为中心,读者来到图书馆必须服从“我”的管理,读者问什么就答什么,本馆有 什么就提供什么。个别馆员对读者的询问有时故意回避推诿,甚至对有些读者不合“实际” 的要求冷嘲热讽。这种被动冷漠的服务方式与图书馆的宗旨格格不入。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活动中应大力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馆员要尊重、关心、理 解、爱护、帮助读者,真正理解图书馆的“第一”是服务〔7〕,“服务是图书馆存 在的理由”〔8〕。如果今天不努力创新服务,明天就会失去读者;失去读者就意味 着失业。
2.2 服务内容创新
没有读者、没有需求的馆藏资源是对学校经费的极大浪费。然而,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 “重藏轻用”的做法还在继续。这样就造成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始终徘徊在较低水平,这 已经成为困扰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难题。因此,只有对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 合和深度加工,针对读者需求进行知识挖掘和产品开发,千方百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才能 使有限的学校经费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才能保证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卓越的服务品牌是图书馆的无形资产,是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砝码。 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特色,创出自己的服务品牌,创新自己的服务内容,扩大自 己的影响。笔者所在图书馆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建 立了多载体、多层次、特色化的地矿类名牌藏书体系;除购买世界煤炭数据库和煤炭图书馆 信息网的使用权外,还开发了采矿工程电子图书、煤炭技术与煤矿安全等数据库,为西北地 区的能源开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特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地矿类特色文献资源彰显了 我馆在西北地区能源开发中的影响力。
2.3 服务模式创新
创新没有既定的模式,服务也没有既定的模式。“我们要做有用的创新,不要为创新而创新 ”〔9〕。因此,图书馆开展创新服务,就必须了解和理解读者,要了解我们的读者 需要什么,要设身处地为读者考虑,理解他们在信息获取中的困惑。了解读者、理解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原动力。
可喜的是,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开始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随 之带来了服务方式的转变,个性化信息服务已成为数字图书馆的新亮点〔10〕。数字 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目的的服务 。一个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的高度专业化、智能化的网络专题服务系统不仅能了解、发现 用户的兴趣,还能主动从网上搜寻信息,经过筛选、分类、排序后,按照每个用户的特定要 求,主动推送给用户〔11〕。
要注意的是,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不要过于“突出”技术的作用,而忽视馆 员的创造性服务能力,要注意“信息找用户”模式和“用户找信息”模式的相结合,个性化 服务才能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12〕。
2.4 服务制度创新
科学、有效的制度创新是提高图书馆运行效率的关键。图书馆规章制度要真正体现“以人为 本,读者第一”的思想。要以方便读者,让读者满意为宗旨,要让读者理解和感受到他们实 际上是这些制度的最终受益者。然而,许多高校图书馆规章制度忽视了读者在图书馆应享有 的权利;动不动就赔,动不动就罚。在一定程度上,规章制度里面非人性化条款加剧了读者 与馆员的矛盾,损害了图书馆的形象。实际上,真正有意偷书的读者非常少,而绝大部分曾 以“偷书”论处的读者是忘记办理借阅手续或误将未办理手续的书放进书包。2002年9月一 位入学不久的新生把好几本不允许外借的期刊“带”出图书馆时被监控系统发现,当时按“ 偷刊”进行了处罚,还惊动了学生家长和学生所在院系。笔者当时也同意对该生重罚,现在 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
令人欣慰的是,笔者所在馆已开始人性化地执行规章制度。除免除教工的超期罚款外,对部 分学生因特殊原因造成的“大额”超期罚款也进行减免。从2006下半年起,“取消”了“偷 书”罚款,通过醒目的灯箱标志以友好的语言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办理借阅手续,当读者通不 过大门检测系统时,工作人员会以友善的态度提醒读者是否未办借阅手续,而不是将其视为 偷书者。
2.5 服务时空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空间的 扩展和自主时间的增多,必然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科研、生活、休闲带来可自由支配性。 因此,图书馆这个文献信息的集散地,要想充分吸引读者利用好这块知识的宝地,就必须在 服务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扩展,提高服务的层次和形式。过去,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开馆时 间正是教师和学生的上课时间。延长开放时间,增设更大的借阅空间是未来图书馆的要求。 现在许多图书馆已注意到了这一点,正在逐步改进〔13〕。以西安科技大学(原西安 矿业学院)图书馆为例,从2002年9月开始,旧馆基本上仍沿用过去的开放时间模式,而藏 、借、阅、习一体化的新馆采用了全新的开放模式:图书馆大门和部分阅览室几乎是“全天 候”开放(从早8点一直到晚10点),部分库、室以及借还工作在12∶00~14∶00和17∶30 ~19∶00之间间断,而读者期望我们图书馆所有阅览室、书库以及借还“全天候”开放,有 些甚至建议将开放时间延到晚上11点。事实上,大部分学生读者不会在23:00之前上床就寝 ,据我们观察,他们在22∶00点离开图书馆后就直接回到公寓开始闲聊,一般在23∶30左右 才休息。“开放时间”几乎是高校图书馆一个“永恒”话题,绝大多数馆员认为将开放时间 延到23∶00的建议是合理的,但要实施还存在不少困难,主要涉及学校的支持和馆员的权利 。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是传统服务的具体化和深入,创新服务依托于传统服务的充分发展, 是对传统服务的增强与补充。所以,创新服务并不是否定传统服务,而是对传统服务的继承 和发扬。服务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因此,“以人为本” 的服务思想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指导思想。只要我们用心服务,视读者为衣食父母,视 服务为生命,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参考文献]
[1] 吴雯娜,张翼燕等.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时间与探索[J].中国信息导报,2006 ,(9):25~28.
[2] 戴利华.为图书馆服务创新摇旗呐喊[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
[3] 吴淑梅.“以人为本”是图书馆管理的基础[J].情报科学,2004,(5):540~54 3.
[4] 郭杏莉.以人为本的阅览室读者服务理念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4 ,(2):249~252.
[5] 白广琴.图书馆服务创新应以人为本[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24~2 5.
[6] 陈永平.图书馆服务文化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43~45.
[7] 王国生.图书馆的“第一”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75~76.
[8] 王世伟.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J].图书馆论坛,2002,(5):42~43.
[9] 吴雯娜,张翼燕等.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时间与探索[J].中国信息导报,2006 ,(9):25~28.
[10] 郑田菱.新世纪图书馆呼唤信息服务个性化[J].图书馆建设,2002,(3):23 ~24.
[11] 王培凤.Push技术与图书馆信息推送服务[J].现代情报,2005,(7):108~10 9.
[12] 丁传奉.数字图书馆中的个性化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6,(4),17~20.
[13] 梁克可.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6,(3): 89~92.
[14] 王晓清.“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创新服务[J].煤炭高等教育,2005,(2 ):102~104.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2022-03-05
- 从读者体验来看高等院校图书...2022-03-08
- 新形势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机...2022-03-08
- 谈高校图书馆在高等院校中的...2022-03-10
- 高等院校图书馆人文环境的和...2022-03-12
- 高等院校复合图书馆业务流程...2022-03-12
- 读者调查与高等院校图书馆2022-03-12
- 论高等院校图书馆建筑智能化2022-03-12
- 论高等院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22-03-12
- 以人为本,优化学校管理2021-09-10
- 以人为本谋发展促进发展演讲2021-09-18
- 以人为本打造“一强三优”供...2021-09-19
- 以人为本抢抓机遇努力实现xx...2021-09-24
- 全面理解以人为本2021-09-26
- 煤矿安全生产总结汇报:以人...2021-09-28
- 以人为本:信息时代的企业管...2021-09-29
- 药品监管贯彻“以人为本”思...2021-10-10
- “以人为本”与东方管理文化2021-10-10
-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2021-10-17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两型社会...2022-02-23
- 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21-08-27
- 图书馆2022年度工作计划怎么写2021-10-31
- 图书馆年度工作总结与计划2021-11-11
- 论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2022-03-08
- 高校图书馆人事改革2022-03-08
- 关于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的分析2022-03-08
- 图书馆;形象设计试论图书馆...2022-03-08
- RFID技术与图书馆2022-03-08
- 论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2022-03-08
- 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2022-03-08
- 产品风格创新设计论文&产品毕...2021-08-27
- 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提高2021-08-27
- 高职计算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021-08-27
- 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研究2021-08-27
- 团结协作创新卓越|卓越创新中心2021-08-27
-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2021-08-27
- 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08-27
- 顾小明。创新2021-09-05
- 教育创新内容是什么2021-09-06
- 创新服务铸就双赢(信用社创...2021-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