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也谈图书馆的学科馆员

发布时间:2022-03-09 15:22:17 浏览数:

(遵义师范学院 图书馆,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 文章提出了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图书馆实施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科馆员的职 责和要求,指出了这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和发展的契机,对图书馆实施学科馆员制度可能遇到 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职责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06—0144—02

学科馆员是指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并精通或者熟悉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专门 负责与该学科(专业)进行对口联系,并且主动为其提供有针对性信息服务的图书馆馆员。

学科馆员最早出现在美国和加拿大,1998年以来,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 开大学、东南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等一些高校也陆续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这些学校图书馆学 科馆员的实施和完善,体现出学科馆员制度在更好在为读者提供知识服务方面表现出来的优 越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
1 学科馆员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高等院校图书馆规程》第一章第一条明确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 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服务机构”。传统的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存储 、传播文献资料信息;而现代图书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其服务性质有了很大的转变, 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变为一种促进知识生产与知识运用的活动。不断进行改革,提高自身文献 信息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学科馆员的出现正是其不断改革自 身机制的表现之一。
1.1 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学科馆员的设置在现代图书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的重任。学科馆员制度在图书馆与各系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桥梁,学科馆员作为图书馆的知 识信息特使,责任重大。①学科馆员熟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自己所面对的学科的专业 知识,这样他们能够从海量的馆藏文献 中提取出有用的二三次文献,提供此专业需要的 读者利用,从而提高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②学科馆员是一台活的图书查询器,面对高 校各学科专业人员,随着教学科研任务的加重,时间变得越来越紧迫,他们都需要图书馆能 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文献资源;而学科馆员就能够很好地做到“量身定做” 提供出所需要的资料,还能提供一些建议,加大各学科专业人员的阅读面。同样,对于那些 非专业性的图书馆,学科馆员还可以引导性地指导读者挑选适合自己的书籍。③现在高 校所设置的专业都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汇流,学科间交叉、渗透性较强的特点,相应 的需要的文献资料大多是多学科、多角度的,量多、质优、、新颖、动态性的学术文献信息 资料。这一点就显示出学科馆员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1.2 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龙头,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学科建设的水准,直接关系到学校科 研水平的高低,人才素质的良莠,科技创新发展的快慢以及竞争力的形成。也就是说,学 科的建设从根本上反映和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学术地位和竞争力。而这些目标 的实现,离不开优质的学科文献保障系统和信息服务的有力支持。而学科馆员制度正是把学 科文献保障系统交由学科和图书馆共同完成。学科馆员制度要馆员主动的“走出去”,走进 我们的学科中,接触学科的每一名教师和每一名学生,在图书馆和对口系室之间开辟一条信 息通道,让信息的“供”“需”双方见面,互通情报、互补互助、按照需求提供文献资料, 做到有的放矢,把图书馆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这样加强了和教学部门的联系,再密切配 合学校科研发展的方向,一方面利用收集的信息提供最全、最新、质量高的信息资源,另一 方面还可以对各系室学科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环境,一起加快学 科建设的步伐。
1.3 提高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一直以来,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都是按照国家现行的方法按照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划分的,然 而国家对晋升职称人员的学历、资格、学术成果和单位职称名额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了职 称不能完全反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真正业务水平,使得很多的岗位都不能由相应职称的人来 很好地完成,而学科馆员制度的启用,恰恰摒弃了这种不合理的用人制度,大胆启用了一些 资历浅但业务素质高,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强,对图书馆资源熟悉,并且具有较好的外语 水平和一定的学科背景的年青骨干,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图书馆馆员的活力。

高校图书馆是收集、存储、整理、加工文献资源和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部门,高校图书馆的 学科馆员,正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知识,发挥着帮助读者好、快、精、准地找 到所需信息,进行知识创新的作用。因此,学科馆员制度的实施是非常必要的。
2 学科馆员的职责和要求
2.1 学科馆员是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

必须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础知识,熟 悉某一学科(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成为该专业的信息专家,必须学会把触角伸向科学 技术的前沿 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时刻追踪该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同时,为了学科馆员能 够更好地参与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对他们也要进行经常的培训、进修。务必保持该学科馆 员对该学科专业新技术的快速接触、快速理解、快速加工。一般的图书馆都是由专门的整理 人员来完成文献采购,他们多数不具备学科知识, 缺乏对该专业知识的敏感性,往往容易脱 离读者的需要,虽然有些图书馆尝试了专家选书制,但也难免因为专家个人的局限性和对图 书馆信息资源体系的不了解而导致文献的采购中有所遗漏或者重复。而学科馆员在这方面却 能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图书情报知识加上对该专业知识的了解,仔细分析收集的信息,对文 献进行评价,保证了图书馆能以最经济的投入方式建立最好的文献资源体系。
2.2 学科馆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

因为学科馆员是一个新生的职位,所以许多人对它 都不是很了解,对它的重要性也有所看轻,自然对其工作也做的不甚全面。现在国内大部分 学科馆员所做的都还是参考咨询员的工作的延伸,远远不及一个真正的学科馆员所应该完成 的工作。事实上,从学科馆员参与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工作中便可体现出学科馆员的重要 性,欧美发达国家早就实行了学科馆员的“选书”制度,而国内却没有充分发挥学科馆员这 方面的潜能。还有很多高校缺乏对学科馆员一个正确的宣传,图书馆应该鼓励学科馆员多走 入读者当中活动,培养读者对文献的识别能力。在馆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专业文献讲座,编 写培训讲义和读者指南,另外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一定课时的文检课,由学科馆员担任主讲, 这样才能拉近读者和学科馆员的距离,加深相互了解。
3 推行学科馆员制度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目前,我国也只有少部分的高校图书馆,实行了学科馆员制度,总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一般 院校要想建立一支这样的队伍,并非容易,主要是用人机制跟不上,还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 。我们应该着手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培养和选拔人才:①自我培养,从图书馆各部门中物色 业务骨干,边学习、边实践。采取去对口院系听课,参与对口院系的学术和科研活动,聘请 专家学者来馆开讲座等形式;②招聘具有学科背景的大学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进行图书情 报专业方面的培训,但对应聘人员的业务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等有一定要 求。通过培训造就一批业务强、水平高、具有强烈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 队伍。在对学科馆员的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图书馆应该给与学科馆员一些时间用于与各系老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一方面可以收集师生对 文献资源的要求,另一方面提高学科馆员对该专业新知识的了解,以方便更好地对该专业文 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3.2 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

学科馆员在图书馆属于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他们工作任务重,专业性强,经常往返于图 书馆与各系之间,工作辛苦,所付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较一般馆员大,因此在收入 分配政策上向他们适当倾斜,才能吸引人才,稳住人才。
3.3 对学科馆员进行资格认证

图书馆要对学科馆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为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让学科馆员有危机感 ,促使他们不断充电。目前社会上人才竞争激烈,因此,对学科馆员要严格考核,一旦不合 格,责令其加强学习,再次不合格,取消其学科馆员职位。

综上所述,学科馆员制度的成功推行,是图书馆从“资源”走向“服务”的非常关键的一 步,除了依赖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以外,有待于图书馆和院系之间营造一个合理的良 好的用人环境,给予学科馆员制度成长的土壤和空间,学科馆员必定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 平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迎红.论学科馆员的设置及其培养[J].图书馆,2006,(1) .
[2] 邓勇.学科馆员制度改进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 2) .
[3] 汤莉华.黄敏.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完善[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 ,(1).
[4] 原付林.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刍议[J].工作与研究,2005,(5).

相关热词搜索: 馆员 也谈 学科 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