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管理学的融合之美
(内蒙古财经学院职业学院会计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摘要:文章从管理学的学科特质、管理措施以及管理学追求的方向着手,描述了现代管理的管理境界。
关键词:管理学;科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09)23—0042—02
从20世纪初叶开始,人门开始研究什么是管理学,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管理学是一门开放性的学问,容纳吸收了百家之长,是容汇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学科。鉴于管理学有容百家之长的特点,所以大家都接受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定性。1管理学的学科特质——科学与艺术的整合
1.1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从科学的基本特征出发,首先定义管理学是具有大众化、概率性、复杂性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对象具有客观性,使用的方法具有科学性,建立的模型和具体措施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弗里德利克·泰罗(FrederichW.Taylor,1856~1915)被誉为“管理科学之父”。泰罗所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以解决生产组织中的管理问题为出发点,具体的讲就是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力求在生产组织中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用准确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来替代旧式的个人主观管理决策,从而实现管理科学化。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冲破了一百多年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济管理办法,将科学引入到了管理领域,从而使得管理学具备了它的第一特性——科学性,也使得它的研究对象有了它的落脚点——客观存在的实际管理问题。
1.1.2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从科学管理理论诞生那一天起,寻求管理的定量化、标准化、最优化就是现代管理科学学派不断追求的方向。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不断的被引入到管理科学中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高科技技术手段的应用可谓发展到了极至,管理的科学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1.2 管理学是一门艺术
从管理活动涉及的内容来看,管理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管理学是具有经验性、博弈性、人性指向性的科学。
1.2.1 管理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人的学问。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对人的管理。而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方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复杂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差异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人,有着各自的价值观念、偏好和情感,因此管理学研究中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将人看作是“物”,而必须从人的本性及价值的角度来考虑人,也正因为如此,对于管理活动中人的研究是很难量化的,人们无法将管理系统本体和环境隔离处理,也就难以实验和验证,而管理者的直觉和判断此时则可能比科学的理性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成功的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情商,通过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这是对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管理要具备艺术性。
1.2.2 管理是挖掘人的潜能和价值的活动。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具有客观性的“物”,更多的是涉及对“人”的管理,而且往往对人的管理构成了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人的管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因而管理理论始终关注着人的尊严和价值。作为社会的人,要对其实现有效的管理必然涉及有关人之本性、人之价值等更为基础的问题。西蒙就在他的《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管理决策中的价值命题难以用科学方法去处理,提出管理领域中决策的准则应以“满意”替代曾盛行一时的“最优”这一意义重大的命题。这意味着管理研究中曾一度追求的客观最优值,应让位给最终的主观判定的满意值,揭示了人的价值判断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意义。
2 管理学在管理手段上更加追求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2.1 令人信服既是管理的起点,也是管理的目标
要让别人采取行动,首先必须让人相信你所说的话,如果别人对你所说的根本不信,管理也就无从谈起。采用“以理服人”的手段来进行管理是最难的,因为需要掌握非常有力的理论工具,否则明知道对方说的是歪道理可就是无法用道理说服对方。不过,管理的最高境界绝对不是停留在“以理服人”的层次,而是“文化”,即“无为”。就是以文“化”人,通过形成一种优良的企业文化,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任务完成后下属都说“我本来就是这样做的”,管理者“功成而弗居”。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2.2 中西方管理手段的结合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西方在管理中运用的基本手段与方式就是理性化的利益机制,即“以理性的契约来确立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利益上的奖与惩来激励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其驱向管理目标。”与此不同,国内的管理者在运用理性的利益机制的同时,也特别注重情感激励、思想发动和精神动员的作用,把伦理与人情作为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的重要因素,甚至把利益机制也打上伦理的色彩。
运用重人、重信、重义、重情的精神对员工进行管理,督促其实现管理目标,是国内管理手段的特点。管理者认为要时刻考虑如何能使员工由你让他们干好转化为心甘情愿的自己干好,使他们在厂同在家里一样,把厂家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虽然说制度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但还必须有一些情感因素在里面。而中国的管理以“求善”、“求治”为目标,恰恰非常强调心理的作用,依靠领导者榜样“身教”的力量和道德感召力来调动和团结全体群众,达到管理的目标。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多种管理方式,但以人道、仁义和群体力中心,以心理情感为纽带,以情理渗透为原则的“德治”方式和“内圣外王之”的管理思想则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应该说,这种把利益与伦理、理性与情感等机制结合起来进行管理的方式是一种更合乎人性,也更为有效的方式。它更能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3 管理追求的完美境界——快乐管理
3.1 快乐管理,就是让员工感到快乐的管理方式,其本质是让员工从工作中感到幸福
就个体而言,快乐管理不仅强调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与工作内容等内在因素的统一,而且强调工作与人的统一。就团体而言,它强调一种和谐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体验,人们要获得的不仅是得到某种满足这一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快乐管理从人的兴趣出发,使工作适应人,而不是纯粹让人去适应工作。如果说传统的管理模式考虑到了人心理上的满足,那么快乐管理让人不仅要从心理上,更要从情感上获得满足,而情感上的满足更为重要。快乐管理在企业中建立了一种精神契约,在这种契约中,人性得到充分肯定与发挥,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
3.2 从人们的需求表现形式中挖掘其根本需求,从人们的行为中探索其终极目标
人的共性是内心深处对幸福的追求,人们的行为都是追求幸福的过程。由于个人看待幸福的方式不同,在不同幸福观的引导下,人们的具体目标也就不尽相同,这是人的差异性产生的根本原因。人们工作也是为了获得幸福。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有两种方式:①从工作本身获得幸福,②从工作所得中获得幸福。前者符合幸福人假设,而且也是快乐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后者则是为了获得收入,或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工作,工作是不得不做的一种选择,这一类人会认为工作是痛苦的,是不让人感到幸福愉悦的,这种现实感受与其内心深处追求幸福的需要相矛盾,他们会不自觉地降低工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快乐管理能否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管理者运用快乐管理能帮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员工会将工作看成生活的一部分。
3.3 快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工作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作为获得幸福感的一种主导心理状态,自然成为快乐管理的研究重点。快乐管理从员工积极心理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培育与维持员工积极心理,帮助员工获得工作幸福感。
3.3.1 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消极的工作环境只会造成逆向选择,好的员工没有进入或留下,留下的要么能力不够,要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的工作环境主要包括两种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物质因素指满足员工生理与安全需要的一系列因素,如基本工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备等。精神因素指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工作制度与工作氛围等。员工会从优秀的领导者身上看到企业的希望,从糟糕的领导者身上感到失望并进而对企业失望。
3.3.2 影响人格类型的因素有工作动机、工作能力和潜力。工作动机是一个价值维度,影响员工对工作的认知水平,管理者要培养员工积极的工作动机,员工才会认识工作的意义,提高认知水平,对工作本身形成高的价值判断。管理者要根据组织的发展和工作的要求,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有计划的培训不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员工感到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和关怀。潜力的发掘更多的是帮助员工维持积极的人格,当外界环境不断发展时,员工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我调节保持积极的心态。
3.3.3 培养员工积极的情感体验。员工对工作产生积极的情绪,在结果中会体验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的价值感,工作的内容、过程和结果,都会让他们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快乐。这样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会提升企业的创新精神,增添企业活力,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员工更深刻地体验积极情感,不仅可以拓延思想与行为,而且对情感体验本身也有一种拓延的功能。
3.3.4 工作环境是影响员工情感体验的外在因素,人格是影响员工情感体验的内在因素,快乐管理必须考虑将这两点整合起来。员工的积极情感体验也可分为感官和心理两方面,管理者必须注意这两方面的统一,关键是对爱的认识。快乐管理中的爱,是企业给员工提供种种实现个人目标的可能,让员工自己抓住机遇达到个人幸福与组织目标的统一。
综上所述,管理学——科学管理与艺术管理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戴维·A·德森佐,亨利·穆恩,等.毛蕴诗主译.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牛津管理评论[EB/OL].http://www.bysteel.com.cn,2008-02-14.
[3]张今声.论人本管理[M].管理科学文摘,2001,(2).
[4]马克义.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M].中国管理,2003.
[5]许峰.海尔管理面面观[EB/OL].中国营销咨汛网,2003-11-25.http://www.sicmc.com
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高三演讲稿:青年之美于吃苦2021-08-27
- 法院十七大演讲稿-诚信敬业就...2022-01-09
- 和谐之美看邹坞2022-01-26
- 创造之美2022-03-18
- 学生作文《过程之美》2022年...2022-04-23
- 自然之境与人文之美2022-10-20
- “枫叶”树下显创新之美2022-10-30
-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2021-10-21
- 2020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政...2021-10-21
- 国开(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科...2021-10-21
- 2015年1月中央电大行管本科《...2021-10-21
- 2017年1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2021-10-21
- 2017年6月中央电大行政管理本...2021-10-21
- 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2021-10-21
- 国开(中央电大)专科《管理学...2021-10-22
- 网络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2021-10-22
-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2021-10-25
- 谈业财融合提升软件企业财务...2021-08-27
- 让法律“刚”与文化“柔”有...2021-09-28
- 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分析2021-10-17
- 开放教育与教育课程资源融合...2021-10-20
- 企业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研究2022-10-22
-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导演应...2022-10-26
- 学习科学家座谈会重要讲话做...2021-08-27
- 学习贯彻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2021-08-27
- 质监局机关事业单位党建设科...2021-08-27
- 简述科学发展观形成社会历史条件2021-09-06
- 学习科学发展观总结2021-09-08
- 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2021-09-08
- 科学发展观总结2021-09-09
-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全面推...2021-09-10
-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药监诚信建设2021-09-11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创...2021-09-11
- 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总结(五)2021-08-27
- 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2021-08-27
- 电影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融合2021-08-27
-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2021-08-27
- 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1-08-27
- 【艺术史】2021-09-08
- 西方艺术史2021-09-08
- 857艺术史基础2021-09-08
- 中学体育科技文化艺术节总结材料2021-09-09
- 校园文化艺术节总结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