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县级综治民调工作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22-03-17 15:16:10 浏览数:

XX市XX区脱胎于传统的农业县,又处于城乡结合部,各种矛盾错综交织,治安形势十分复杂。尤其是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矛盾纠纷也越来越突出地反映出来,集体访、越级访明显增多,安全稳定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信访矛盾的新特点,XX区委、区政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地方党委、政府的第一职责,紧紧围绕第一要务落实第一责任,从创新综治民调工作机制入手,以夯实矛盾调处基础工作为切入点,以整合综治民调力量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了“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的工作模式,收到了明显效果。“三式联调,四级联动”工作模式中的“三式联调”,即有效整合全区行政、司法、民间等综治民调工作资源,创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式联调机制,使综治民调资源在具体工作中“横向到边”;“四级联动”,是指在区里成立XX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乡镇(街道)综治民调工作中心,在各村成立综治民调工作站,在各屯(组)成立屯(组)综治民调工作小组,并在每个屯(组)聘任一名综合信息员,构建起一个区、镇、村、屯四级联动的“纵向到底”的综治民调工作网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加强组织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坚持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分管信访工作的副区长为主任(党委、政府两条线),信访局长、综治办主任为副主任,公、检、法、司、信访、土地、劳动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综治民调组织机构,主抓全区的综治民调工作;乡镇(街道)综治民调工作中心由 5~7 人组成,主任由常务副职领导兼任;行政村的综治民调工作站站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自然屯(组)的综治民调工作小组组长由屯(组)小组长担任,成员为综合信息员。综合信息员由区统一聘用,统一发放证书,明确信息员“一岗三责”。综合信息员在做好信访信息员和人民调解员的同时,还是一名工作在屯(组)、生活在老百姓之中的治安员。目前全区共有综合信息员 1055 名,他们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发现、调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党委、政府对农村的安全稳定工作有了抓手,真正把安全稳定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底层。同时,综合信息员队伍在实践中还能够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摸索出了很多管用的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比如背对背法、面对面法、晾晒法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有钱干事”。区委、区政府把过去用于截访的钱,有效用在了息访上。为使聘任的综合信息员增强开展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信心,区里每年拿出 50 万元,用于综合信息员的工作补助,以改变他们从前以无偿的形式挂名工作、义务奉献的状态,也使他们做起工作来更名正言顺。同时,区里每年还拿出65 万元,在农村招聘 70 名专职治安员,分别工作在各乡镇(街)派出所和综治办,负责在农村巡逻看护,有效缓解了农村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每年拿出 100 万元,作为信访稳定调解专项经费。以上费用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为强化治安、信访、民调工作提供了财力保障。

 

 三是设立专门场所,确保“有地说事”。积极拓展群众“有地说事”的诉求渠道,在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设立一个大厅(综治民调工作中心接待大厅)、一个办公室(综治民调工作中心办公室)、七个接待室(人大、纪检、政法信访接待室,信访、仲裁、督查专员、法律援助接待室),在各乡镇(街道)、村、屯(组)成立的综治民调工作中心、综治民调工作站和综治民调工作小组也都设立了专门调解室,多层次地为百姓说事、论事、解决事提供专门场所,搭建起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使过去因无专门接待上访群众场所而造成上访人围堵党委、政府大门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既疏通了干群交流渠道,也拉近了干群心理距离。

 

 四是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有章理事”。在实施联调联动过程中,以制度建设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公开承诺、矛盾纠纷排查、来访接待及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一整套操作规范,制定了《综治民调工作中心工作流程图》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强化预防上,制定了严格的矛盾纠纷排查和例会制度,变上访为下访,把民调工作的触角向下延伸,做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在接访上,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要求对每个信访事件都登记清楚,做出承诺,认真调查,及时反馈,解决问题,并在接访中积极倡导“一杯茶水问好,一把椅子让座,一声祝愿告别”,真正做到用真心、爱心、实心、诚心来化解矛盾,稳定情绪,控制局势。

 

 五是强化部门联动,确保“有效办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由综治办牵头负责、多部门联调联动的运行方式解决信访难题。要求综合信息员得到各屯(组)发生矛盾纠纷的信息后,必须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处,调处成功的结案登记,调处不成的及时上报村综治民调工作站,并负责“约访”和“领访”;村综治民调工作站调处不成的案件,必须及时上报乡镇(街道)综治民调工作中心;乡镇(街道)综治民调工作中心也调处不成时,必须及时上报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接到信访案件后,由专人对信访案件进行统一分流、归口办理,对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实行联调联动处理,有效避免了各部门相互推诿、群众投诉无门现象的发生。

 

“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综治民调工作模式推行以来,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较好地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2008 年,区综治民调工作中心接待上访总量 409 件(次),比 2007年减少 253 件 (次);总上访人数 1539 人 (次),比2007 年减少 1005 人(次);越级访同比下降 47.6%,全年非正常进京访为零。全区信访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2009 年 2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到我区进行实地调研,并对我区的信访工作模式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说:“你们切实找到了化解基层信访矛盾工作的切入点,建立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四级网络,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第一场合解决问题。尤其是通过综合信息员,把许多矛盾解决在了村屯和乡镇,解决在了萌芽状态,做得很好。”XX区还被评为国家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联调联动工作模式也在全省得到推广。通过信访工作实践,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供大家参考。

 

 启示一: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从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抓起,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维护社会稳定局面的“防火墙”。通过“三式联调,四级联动”综治民调工作模式的实践,我们感到,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要想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信访稳定工作,必须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向下延伸工作触角,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下沉”,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从最底层、最基层抓起,把各项矛盾纠纷发现在村里、屯里,解决在乡镇、社区。2008 年,在我区发生的 3361 起矛盾纠纷中,在屯(组)、村、乡镇(街道)调处成功的有 3303 起,成功率达 98.3%。实践证明,基层调解收到了“发现得早、化解得快、处置及时、防止蔓延”的良好效果,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启示二: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发挥群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主体作用,凭借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确保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从我区的工作实践看,在解决信访案件的过程中,基层综合信息员功不可没。他们都处在最基层的最前线,能够非常及时地掌握社情民意,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赢得时间,掌握主动权。2008 年,在我区成功调处的 3303 起矛盾纠纷中,综合信息员独立调处1996 起,占总数的 60.4%。这充分说明这支以基层群众为基础的维稳队伍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维护基层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设置综合信息员,不仅使党委、政府在维护基层稳定工作上有了抓手,做到了“以身边人解决身边事”,而且让群众成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角,为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体作用找到了着力点。

 

  启示三: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对矛盾症结进行联合会诊,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单纯依靠信访部门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从目前矛盾纠纷处置的方式方法上看,多是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各自为战,甚至存在相互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致使一些本来可以进行民事调解的事件演变成涉法案件。这种单纯依靠政府某一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处理复杂社会矛盾纠纷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区建立的“上下联动、左右联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有效改变了原来相关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缺乏协作的工作局面,本着“应调则调,能调尽调,联合共调”的原则,做到了各部门协调配合,构筑起了真正意义上的 “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格局。

 

相关热词搜索: 综治 工作经验 县级 民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