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杀菌剂毒力测定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从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辣椒果实,采用组织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以及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确定病原菌的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8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尖孢炭疽菌Capsicum acutatum。室内毒力测定发现8种杀菌剂对尖孢炭疽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5%咪鲜胺EC 和30%吡唑醚菌酯SC抑制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253 5 mg/L和0.720 3 mg/L;其次为22.5%啶氧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EC50分别为7.249 5 mg/L和21.664 5 mg/L。将30%吡唑醚菌酯SC和22.7%二氰蒽醌SC按照9∶1、6∶4、3∶7、4∶6的比例混配,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两者混配对该病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25%咪鲜胺EC和22.5%啶氧菌酯SC以6∶4、4∶6、8∶2的比例进行混配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引起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辣椒炭疽病的致病菌为尖孢炭疽菌。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和二氰蒽醌对该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为辣椒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辣椒炭疽病; 病原鉴定; 多基因分子系统学; 尖孢炭疽菌; 联合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 S 4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6688/j.zwbh.2018341
辣椒炭疽病是辣椒上的一种普遍发生的真菌性病害。引起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属于类别复杂、种类繁多的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被列为世界上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群[1]。病原菌可危害辣椒果实、叶片和茎部,严重影响辣椒的品质和产量。近年,随着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脱贫攻坚的大力开展,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辣椒炭疽病的危害程度也在逐年加剧[23]。在国内研究报道中,辣椒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与果实,引起落叶及采前、采后的果实腐烂等症状,病害发生较重时病果率达20%~30%,造成极为严重的经济损失[4]。周传波等[5]于2001年在海南省澄迈县白连镇辣椒产区调查中发现胶孢炭疽病菌C.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辣椒炭疽病占调查病果的92%,而在澄迈县永发镇辣椒产区中发现由黑色炭疽病菌C.nigrum所引致的辣椒炭疽病,则占调查病果的87%,可见不同致病菌引起的炭疽病均可对辣椒果实造成严重的损失。李小霞和肖仲久[6]于2011年在贵阳市花溪区磊庄村辣椒基地中发现,引起该地区辣椒炭疽病的主要病菌是黑色炭疽菌C.nigrum。
在国外的研究报道中,炭疽病菌感染辣椒最早在印度发现,引起辣椒炭疽病的真菌主要有4种:辣椒炭疽菌C.capsici、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尖孢炭疽菌C.acutatum和黑色炭疽菌C.nigrum[79]。这4种炭疽菌在中国、印度、越南、巴西、泰国和韩国等国家的辣椒生产中均有发生,其中胶孢炭疽菌和辣椒炭疽菌的侵染发生普遍,黑色炭疽病仅部分地区发生,而最近几年尖孢炭疽菌的危害逐年加重[10]。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辣椒炭疽病的关键技术措施。传统药剂如多菌灵、甲基硫菌灵、代森锰锌等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不很理想,并且长期使用容易导致病菌对其产生抗药性,因此不建议用于该病害的田间防治[11]。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醚菌酯、肟菌酯等在防治辣椒炭疽病上被广泛使用,但其对病原菌作用位点单一,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12]。本研究通过对辣椒炭疽病菌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力测定和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致病菌种类,并通过测定8种杀菌剂及其混配药剂对辣椒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作用,筛选出对该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化学药剂,以期控制辣椒炭疽病的发生和流行,为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满足生产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从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磊庄村的辣椒基地采集疑似炭疽病的典型的自然发病的辣椒果实,带回实验室进行组织分离、培养。
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铃薯200.00 g、葡萄糖20.00 g、琼脂15.00~20.00 g、蒸馏水1 L,pH为7.0。121℃灭菌40 min,用于辣椒炭疽病的分离、纯化及培养。
供试药剂:20%噁霉·乙蒜素可湿性粉剂(WP),河南省南阳卧龙农药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青岛星牌作物科学有限公司;25%咪鲜胺乳油(EC),重庆双丰化工有限公司;22.5%啶氧菌酯懸浮剂(SC),美国杜邦公司;50%多菌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WP),山东省潍坊海宇生物化学农药公司;22.7%二氰蒽醌悬浮剂(SC),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40%百菌清悬浮剂(SC),日本史迪士生物科学株式会社;27%春雷·溴菌腈可湿性粉剂(WP),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试验方法
1.2.1 病原菌的组织分离
用75%乙醇擦拭辣椒果实表面,杀死果实表面的杂菌,用消毒的剪刀在辣椒果实病健交界处切取大小为2 mm2的组织,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13]。挑取具有典型真菌菌落特征的单菌落分离纯化,采用斜面保存法对纯化后的目标菌株编号并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1.2.2 病原菌致病力测定
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回接试验,测定分离菌株的致病力。参考高杨杨等[14]的方法,并做改进。采用针刺接种法和直接涂抹法在辣椒果实上接种。接种后将辣椒置于含滤纸和脱脂棉的保鲜盒(34 cm×27 cm×10 cm)中保湿培养24 h,滤纸和脱脂棉用灭菌的去离子水浸湿,辣椒果蒂用润湿的脱脂棉包裹保湿,控制培养的湿度条件,每隔1~2 d观察症状。
相关热词搜索: 杀菌剂 病原 测定 辣椒 鉴定热门文章:
- 2024研究思考:探索开展村(...2023-12-26
- 2024年心得感悟:强担当抓落...2023-12-26
- 主题教育心得:新时代思想政...2023-12-26
- 在共青团第x次代表大会开幕式...2023-12-26
- 2024年度常委宣传部长在主题...2023-12-26
- 2024年xx队伍安全管理集中排...2023-12-25
- 2024年党课:习近平大历史观2023-12-25
- 本科毕业自我鉴定范文通用版...2023-12-05
- 党员代表在党支部成立大会上...2023-12-05
- 党委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剖析...2023-12-05
相关文章:
- 浅谈灭菌浓缩粉中的杀菌剂选择2021-12-17
- 不同杀菌剂对思州柚贮藏期间...2022-10-22
- 4种杀菌剂对白菜软腐病的田间...2022-10-22
- 高端杀菌剂:意莎雷2022-10-22
- 诃子等中草药源农药对常见植...2022-10-22
- 昆明地区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2022-10-24
- 泌尿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2022-10-27
- 探讨泌尿外科医院感染危险因...2022-11-01
- 关于食品中过氧化值测定的研讨2021-12-20
- 辣椒酱做法、自制辣椒酱、辣...2021-09-16
- 推辣椒酱(多味斋)2021-09-28
- 大学生学年鉴定表小组鉴定评语2021-08-24
- 年证券实习鉴定表个人总结2021-08-27
- 公安机关刑事司法鉴定机构出...2021-08-27
- 公安机关对盗窃刑事案件进行...2021-08-27
- 公安机关刑事物证鉴定机构鉴...2021-08-27
- 年大学生顶岗实习个人鉴定2021-08-27
- 年教学实习工作鉴定2021-08-27
- 大学生假期实习鉴定2021-08-27
- 医院药房转正自我鉴定书2021-08-27
- 公安机关制作委托鉴定鉴定委...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