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鉴定 >

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0-24 18:45:02 浏览数:

【摘要】本文对近10年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常用方法进行了举例、总结和展望。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具有重复性好、鉴定准确、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在中药的鉴定以及中药质量的控制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药;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

中药材绝大多数来源于动植物,自西方生药学鉴定方法体系引入中国形成了基原鉴定、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四类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如何根据中药特殊性表征或特征性状准确有效、便捷实用的鉴别中药材一直是中药鉴定方法和技术发展前进的方向。鉴定方法的便捷实用、高效准确对保证用药质量与安全以及中药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学勇等[1]根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DNA鉴定法等中药主要鉴定方法进行技术性、灵敏度、准确性、重复性、便捷性以及费用等性能比较,结果表明理化鉴定法在技术性、灵敏度、重复性上性能与DNA鉴定法相当,且便捷性强于DNA鉴定,费用低于DNA鉴定,综合比较之下,理化鉴定法是中药鉴定方法中继DNA鉴定为最实用和实惠的方法。本文对近10年理化鉴定新技术与新方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理化鉴定是应用物理和化学相关方法,对中药所含有效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着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光谱和高效液相、气相、毛细管电泳等色谱鉴定技术手段的发展,中药理化鉴定的系统方法己不断完善。目前,理化鉴定技术和方法主要包括:理化性质鉴定、光谱鉴定技术、色谱鉴定技术以及色谱一光谱联用鉴定技术。

1 理化性质鉴定

理化性质鉴定是针对中药所含主要化学成分,采用荧光法、显色法、沉淀法、升华法、结晶法等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别,另外也可应用薄层色谱法(Ⅱ℃)将对照品、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进行对照鉴定。李凤玲根据中药的某些成份能在常光或紫外光灯下产生荧光的性质总结了大黄、川芎、丹参等30种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方法该方法可对中药进行初步鉴别。林苗等[3]应用沉淀法对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朱砂根进行了鉴别,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山豆根生成淡黄色沉淀,朱砂根无沉淀生成。鉴于目前中药市场伪品和混淆品日益增多,荧光鉴别法和沉淀法作为性状鉴别的补充对中药进行初步鉴别。理化性质鉴定只能对中药进行初步的鉴定,如果需要精确鉴定中药的还需应用现代光谱和色谱技术。

2 光谱鉴定技术

光谱鉴定通过研究中药光谱学行为,并对其理化性进行分析。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光谱、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等以混合组分整体特征分析的光谱技术,其中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应用较为广泛。

红外光谱具有极强的指纹特征性,中药的红外光谱为其所含成分的光谱特征叠加,中药所含组分种类越多,其红外光谱上各种谱峰的叠加就会越严重,导致中药的鉴别变得困难,因此和其他光谱或色谱同时使用鉴定准确度会更高。陈斌等[3]建立了一种近红外光谱测定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法建立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计算其相似度,同时测定其近红外光谱,建立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相似度与近红外光谱之间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表明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相似度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指纹图谱的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控制具有可行性。核磁共振氢谱是中药指纹图谱中鉴定和控制中药质量的新方法,姜阳明等[4]采用CPMG脉冲序列采集了杜仲提取物的1H NMR谱,通过完整还原振幅频率表分析技术对杜仲指纹图谱进行特征指纹分析,对杜仲的特征化合物一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Glucoside, PDG)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另外,该方法可用于鉴定不同产地的药材,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3 色谱鉴定技术

色谱鉴定主要以分析中药药材结构组织、成分构成等为主,其能准确地反映中药中的化学组分和数量分布等特征。高效色谱技术主要应用于中药指纹图谱,通过色谱技术对中药所含化合物进行分离和检测,得到表征各类成分的色谱峰,通过色谱峰的相关参数的特异性构建相应的化学指纹图谱。不同的中药指纹图谱能特异性的反映出其精细化学构成特征,通过图谱比可对中药进行准确鉴定。常见的色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以及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GC适用于中药中可挥发性且热稳定性的药材,HPCE是具有高分辨率、高效率等优势色谱分析技术,常用于于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以及蛋白等大分子成分,GC和HPCE是HPLC色谱分析技术的有效补充。

陶盛昌等[7]通过建立流苏石斛HPLC特征图谱,并初步比较黄草类石斛(金钗石斛、流苏石斛、叠鞘石斛)HPLC特征图谱特征分析方法,并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流苏石斛HPLC特征图谱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金钗石斛、流苏石斛、叠鞘石斛3种石斛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并为流苏石斛与另外两种黄草石斛的鉴别提供依据。吴芳等[5]建立了周氏克金岩方(红花、麦冬、苏木、仙鹤草、鱼腥草、猫爪草等)中5个挥发油成分定量测定方法,比较配伍前后含有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周氏方挥发油指标性成分量在配伍前后有明显变化,该方法还初步反映了该方配伍减毒增效的合理性。

4 色谱一光谱联用鉴定技术

色谱一光谱联用技术可以同时展现化合物组分数和量的特性,并与中药材质量优劣有直接联系,是中药材精细鉴定的必要方法。红外光谱一质谱分析(IR-MS)、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分析(HPLC-MS)、高效毛细管电泳一质谱(HPCE-MS)、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等均是色谱一光谱联用典型技术,其中HPLC-MS和GC-MS应用最为广泛。

HPLC-MS通过高效液相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再经质谱进行成分检测和解析,两者相结合可对中药未知成分进行定性、并初步确认其化学结构。李定祥等[6]建立坤泰胶囊中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并對其化学成分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对各色谱峰质谱图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从坤泰胶囊中鉴定了21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并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GC-MS是分析和鉴别含挥发性、半挥发性成分中药的首选技术,何刚等[10]建立了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对鱼腥草鲜品挥发油中4一萜品醇、α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甲基正壬酮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4一萜品醇、α一松油醇、乙酸龙脑酯和甲基正壬酮在不同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且可同时测定多指标成分评价鱼腥草质量,能有效的反映鱼腥草质量,可用于鲜鱼腥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5 总结与展望

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及色谱一光谱联用技术因更为精细准确己被广泛应用于重要的分析与鉴定。光谱鉴定技术虽然可对大部分中药材进行图谱测定,再通过图谱比对进行鉴定,但其对数据库依赖性较高,而且对于图谱相似的药材可能出现误判,因此,图谱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是今后光谱鉴定技术的重点与难点,需要更多地研究者共同努力。色谱鉴定技术基于大量的样本和复杂的方法学考察,可以同时展现重要组分数和量的特性,因此,单个样本的方法学考察研究力度与范围深入与中药样本数据库扩大是色谱技术发展着重点。色谱一光谱联用鉴定技术可对中药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鉴定,是目前中药理化鉴定中最为准确有效的技术与方法,但是其对仪器要求较高、耗费较为更大。色谱技术、光谱技术和色谱一光谱联用等理化鉴定技术具有技术重复性好、鉴定准确、样品处理简单等优点,其在中药质量的控制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如何有效的选择合适的技术与方法对中药进行鉴定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在中药鉴定工作的关键点,也是我们中药鉴定工作者学习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学勇,廖彩丽,刘思琦等,一种中药精确鉴定方法

中药系统鉴定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 (09):1451.

[2]林苗,李春,山豆根及其混淆品朱砂根的鉴别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 (01):52-53.

[3]陈斌,李军会,臧鹏等,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建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 30 (08): 2124-2128.

[4]姜阳明,邹云云,黄滔等,杜仲的核磁共振指纹图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17, 34 (04): 453-464.

[5]吴芳,姚佳琪,尹莲.GC法同时测定周氏克金岩方挥发油配伍前后变化[J].中成药,2013,35 (05):974-977.

[6]李定祥,王珍,罗建光,等,坤泰胶囊化学成分的LC-ESI-MS/MS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 (19):90-93.

相关热词搜索: 鉴定 理化 新方法 中药 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