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拍卖尚未成功,石友仍需努力.doc

发布时间:2021-08-28 00:14:21 浏览数:

 拍卖尚未成功,石友仍需努力

  拍卖在石界刚刚起步,但石友参与和探索的热情十分强烈。今年各地列入计划的拍卖不在少数,春季在石家庄和济南已举行的两场拍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正如大家观察和感受的,奇石拍卖离真正的成功尚有一定距离,而我们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拍卖组织与拍品征集

 成熟的拍卖公司在运作艺术品拍卖时,通常都是拍卖公司自己组织主题作品征集、拍品选择、评估、公开预展等。反观目前石界的奇石拍卖会,组织工作则多由展会主办方或是奇石协会等担当,拍卖公司一般并未参与全程。曾经较有影响的 2006 年广东首届奇石拍卖和 2007 年 6 月及 10 月在北京举行的奇石拍卖,从发公告、拍品征集、图录制作、招揽竞买人等等,都是由广东大名堂主持运作,并且以这一组织的名义和拍卖公司签定委托协议书,佣金也由他们统一支付给拍卖公司,每块石头的收藏人并不单独与拍卖公司发生关系。今春在济南举办的齐鲁七贤文化城藏石拍卖会(以下简称济南拍卖会)情况也是如此。参与少,主动就少,拍卖公司成为中间工具,并不是行为发生的主体。而统一委托与支付佣金,不管拍品成交多少,与组织者和拍卖公司的利益都无关,会让各个环节都懈怠,是拍卖不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拍卖前期拍品的征集上也有盲目性和局限性。一般艺术品的征集,除了发布公告,拍卖公司都有自己的渠道,向特定的作者、藏家搜集作品,以满足竞拍者对珍稀艺术品的追求;而在奇石界,多是某展会的展品,或参展商的其他藏品,人们可轻易在市场见到。其间既没有拍卖公司的筛选,也鲜有主办方对作品进行选拔,这造成了拍品的良莠不齐,且罕见和珍稀程度不够,影响拍卖的档次,也让参与竞拍的买家失望。

 拍品的评估与定价

 正规的拍卖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家团队,对征集来的作品进行筛选、敲定,对参拍作品进行价格评估,给出合理的、符合市场的起拍价和保留价,也会对拍品最后成交价有一定的预估。奇石拍卖中,鲜少价格评估,多由藏者本人报价,而拍卖公司由于对奇石知之甚少,基本无奇石拍卖经验,所以内部评估无从谈起;其次,奇石拍卖的不正规性也导致真正的公平、公正、专业的奇石评估专家团难以形成气候,无法真正参与拍卖,进而形成影响。而专业评估团在定价环节上不仅能给委托方和拍卖公司好的建议,他们对拍品的鉴定评估,也直接影响到竞买人的想法,给竞买人提供了良好的收藏建议。今年北方藏石评估委员会的成立,是在这方面的可贵探索,至于今后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在未来的拍卖实践中检验。

 在奇石拍卖中,拍卖公司在前期与专业上的缺席,导致业内组织者以集体的名义代表每个藏者签定委托协议书,一手包办,难以兼顾到每一个藏者。所以奇石拍品起拍价格的制定,就多是收藏者信口而提,“我觉得”

 自己的石头值十万,起拍价就定在十万,并没有放到整个市场中考量、参考同类的奇石或相类的艺术品价格。另外,对拍卖的陌生,让收藏者不知道成交价与起拍价、保留价的区别,盲目制定起拍价,吓跑竞买人,这也是导致流拍的原因之一。在济南齐鲁七贤文化城藏石拍卖会上,一位泰安石友给自己的四块泰安石(众多石友评说:很一般)分别定下 5 万和 8 万的起拍价,以致于竞价开始就无人举牌。拍卖结束采访时,他告诉记者:“我不懂拍卖,这是第一次参加,定的价高了。”可见在定价过程中没有和拍卖公司的沟通。也无组织者的意见,全凭个人喜好定价,不符合拍卖市场规律,效果难如人意。

 竞买人与拍卖师

 一场成功的拍卖会,竞买人(参加竞购拍卖标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组织也很关键。成熟的拍卖公司在运作一场艺术品拍卖时,会在自己的客户库中筛选出合适的竞买人,通知并送达拍卖图录,这种有针对性的做法会有效提高拍卖的成交率。举例来说,如果石界组织一场戈壁石专场拍卖,然后有针对性地邀请戈壁石高端藏家作为竞买人,那么成交率肯定会比广泛撒网高。而目前大部分奇石拍卖的现状是,坐在竞拍场上的有三分之一是拍品的现有收藏者,三分之一的人是看热闹的,只有三分之一是受邀或主动参与的真正竞投人(这还是较高的估计)。这样的人员构成,怎么能托起一个真正的拍卖会!

 好的拍卖师也是一场拍卖会成功的关键。其实大家看到的拍卖师在拍

 卖会上主持竞价,只是整个拍卖过程的最后阶段。实际上拍卖师的工作远不止这些。他要参与标的的搜集、委托合同的签订,同时要详细了解拍品的情况。一个优秀的拍卖师,对拍品应该有良好的把握能力,在进入拍卖会之前,就应该能够预测哪些拍品会受到追捧,能够大致估算每件拍品的最大价值,甚至清楚每件拍品的潜在买家会是谁。而目前主持奇石拍卖的拍卖师面临着两大难题:不懂石头和准备时间太少。主持了石家庄拍卖会的北京瑞平拍卖公司的拍卖师张先生说:“我不懂石头,知之太少所以主持的时候就不能有所发挥,以后我们公司的拍卖师会在这方面加强学习。”而主持济南拍卖会的山东金诺拍卖公司的拍卖师则是在开拍前两天才拿到图录,之前对所有要参与竞拍的奇石一无所知。这就导致了拍卖师在拍场上控制力的减弱,只能机械地按程序走,在竞拍冷场时,不能对作品作详尽的更进一步的介绍,无法推动现场气氛。

 拍卖图录

 拍卖图录是让竞拍者了解拍品的重要手段,因此绝不能随便应付。

 济南的拍卖图录在表现奇石之美方面就有明显欠缺:或石照不够清晰,或拍摄角度不准确,一页放两块以上甚至五块石头,有拥堵感……这些都削减了奇石的感染力;石家庄的图录稍好,以黑底取代了一般艺术品图录常用的白色底,一页一石,但精美程度仍嫌不够。如果图录的展示甚至不及奇石在现实环境中的自然美感,那么无法鼓动起竞买人的购买欲也是理所当然了。

 除了图录整体美感的欠佳,图录中对于奇石信息的展示也少得可怜。石家庄图录中还有一点拍品介绍,济南则干脆只有题名、石种、规格和起拍价。其实对于一块奇石来讲,它多长多宽多高这些物理指标只是基本的,并不是对竞买人有吸引力的信息。它的产地在哪儿,经过哪些收藏家之手,参加过哪些展会并获奖,所蕴含的美学与人文意义是什么,此石的收藏历史,等等,这些丰富的信息,让一块石头有史可溯,有据可查,会为石头加分,并乐于被收藏。说到底,收藏,收的不过是一段历史,然后有你接着参与,藏的不过是一种情怀和心情,所以在收藏石头时,请记得为它整理档案。

 让我们看看赏石家俞莹先生对于 2008 年春香港苏富比“道法自然:翦淞阁重要赏石收藏”专场拍卖大获成功的评价:“……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与苏富比为此次专场拍卖精心包装编制的图录分不开。除了‘翦淞阁’主人黄玄龙自己撰写的文章,着力介绍古代赏石在古代文人书斋中的特殊地位外。图录还特别刊登了摄影师理查德?皮尔森的摄影手记,从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赏石及其背后‘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予以高度肯定。另外,每方赏石曾经参加过什么展览都有相关记载。……如果对于此次专场拍卖具体分析,便会发现,凡是信息量越多的赏石,其成交价往往越高。在这里,包括尺寸大小、座架(原配)有无等物理指标已经无关宏旨了(《收藏》,2008 年第 11 期)。”而梁志伟先生也曾撰文对此有过论述:香港苏富比“道法自然:翦凇阁重要赏石收藏”拍卖专场的成功举办,还与奇石拍卖会其别出心裁撰写编辑印制了一本颇具学术性、艺术性的拍卖图录有关。此赏石拍卖画册,根本不像苏富比原来传统的用道

 林纸印刷的纸张透亮、色彩图片清晰的商业性拍卖画册,而是用素雅的纯质纸印刷。拍品摄影师也有独创,运用一种虚幻的光影来拍摄古石艺术拍品,很多古石或整体、或局部虚幻,如底座、如侧面、如背影虚幻,令人观赏古石有恍如隔世之感,那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震撼力深深打动了古石收藏家们,同时激发了他们前来举牌竞拍的欲望(《中华奇石》2008年第 10 期)。可见图录在整个拍卖环节中的作用不可忽略,虽然我们并不一定照搬苏富比赏石收藏拍卖图录的制作,但其用心之精细仍对有我们很大的借鉴意义。

 “拍卖”,对于大多数石界人来讲还只是一个名词,并未真正成为奇石流通与升值的一种方式。然而与此同时,众多石界人士对拍卖寄予极高期望。让奇石走进拍卖场,需拍卖界了解奇石,奇石界了解拍卖。维护初入拍界的奇石竞拍人的热情,逐步培养奇石的买家与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可以争取在每一次实践中向前迈进一小步,相信一步步走下去,奇石终将踏进高端艺术品的殿堂。

相关热词搜索: 仍需 拍卖 尚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