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

发布时间:2021-09-06 00:23:13 浏览数:

 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有人曾说过:孩子最好的老师既不是家长,也不是学校教师,而是同龄伙伴。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其影响有时 甚至大于教师的影响。交往合作是人的天性,学生在交往中成长,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因为学生之间有共同的感情,有许多东西是只有在他们之间才能获得的。学生在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学习中 ,不仅能学到知识,也会学会怎样学习,怎样与同伴交往合作,这也是语文知识学习与学生自身人格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当今是信息全球共享的时代,全球一体化要求加强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既然时代需要合作型人才,那么教育就要为这个目标努力。两个“ 课标” 中都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合作精神。这种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

 ( 一)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学生与文本对话后,往往对文本中那些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自然景 色、作者的观点和情感等产生直接的兴趣和点滴的感情。但这种兴趣和感悟又因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思考问题的角度、生活经验的不同而有差异,而且有些争议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深入探究。当学生与文本产生分歧时,教师要抓住契机,相信学生,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引导生生对话解决问题。很多教师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相互争论把有争议的意见统一;不能统一的再向教师汇报,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解决。教师能肯定学生的不同意见,保护

 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在这种生生互动中,通过质疑、解 疑、争论、评议,使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都能在合作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使智慧碰撞,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获得平等交谈的权利的同时,合作精神、交际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高。

 【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中有一则“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生分小组讨论时,对于“ 诲女知之乎” 一句的理解发生了分歧。教师让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A :“ 我想肯定是在上课的时候,由溜号了,孔子问他,„ 我现在问你的你都明白了吗?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端正 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是这样。” 师:“ 同学们注意,A 对„ 诲女知之乎!‟提出了新的看法。”A :“ 诲女知之乎!‟ 可以理解成„ 我教给你的那些知识你都明白了吗?都知道了吗?” 师:“ 这和我理解的不一样。”B反驳:“ 如果是 A 说的„ 都明白了吗‟ ,后面应该是问号,我认为这里应该是„ 我来教给你,怎样才算是知‟ 的意思。如果像 A 那么理解的话,在文理来看,不怎么通。” 师:“ 很好,注意到了标点符号。”A :“ 但是我查了很多版本,后面是带问号的,而且„ 乎‟ 大多数在文言文里是助词,可以翻译成„ 吗‟ ,所以我认为没什么大问题。” 师:“ 标点是我们 后人加上去的,当时也没有标点,如果把这个叹号变成问号,那样理解„ 由,我教给你的你都知道了吗?‟ 是可以的。”C :“ 可以这么设想当时的情景:可能刚开始由溜号,然后孔子问由一个问题,„ 我教

 给你的东西你都明白了吗?‟ 由回答说:„ 我明白了。‟ 孔子再说:„ 我来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明白。”A 、B 都同意此看法。

 这个案例充分地体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阅读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矛盾,教师把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从整个过程看,教师就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探求,从而解决问题。A 、B 之间的争论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答案在讨论中越采越清晰,后 最后 C 总结出了大家都同意的看法,在生生互动中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 二) 写作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生生间的交流合作主要体现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根据本次写作训练的目标要求组织批改和讲评,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评价作文,交流写作心得,分享写作感受。传统的作文评改注重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参与。新课改后,很多教师纷纷采取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比如有的教师的做法是:当学生写完初稿后,让他们相互修改,借鉴他人的优点,反思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接着指导学生两人互批或小组批改,小组成员都有机会批改几篇作文。由于每个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批改过程中就会有思维的碰撞,让他们谈自己的批改意见并说明理由,在交流想法中寻求统一;讲评时,小组派代表讲评所批的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本次作文的认识;评改后,让学生及时反思总结,进一步认识自己的文本,还可通过张贴佳作、抄写佳句等方式开展广泛的作品交流,提升写作水平。

 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热情,在碰撞中交流、合作,达到以评改促写作的目的。

 ( 三) 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人与人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口语交际教学体现着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维度的对话交流。新“ 课标” 中强调学生的口语交际要“ 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 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 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听者耐心倾听是对说者的尊重。在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同时听者及时用情态语或简短的话语向说者传递反馈信息,彼此之间有了沟通,加深了理解。而 从说者角度看,根据不同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并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易为对方理解,便于双方交流。同时,听者发现别人说话中的长处,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说者自我监听,并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指点,及时纠正毛病,提高自己。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听说双方在情感上有了碰撞交流,会加强了解,增进友谊,口语交际能力得以共同提高。

 ( 四)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性学习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改后,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关注学 生的综合性学习,有的教师让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让学生正确、自主地选

 择阅读材料,读好书,之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了文化品味;有的教师则让学生自主设计和组织活动,如办刊、演出等等,教师只作必要的指导,不多参与,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往往集思广益,听取不同的意见,在交流中寻求最佳方案,之后分头准备,分工合作,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还有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指导学生去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在准备中,学生独立地钻研问 题,探究能力得到锻炼,之后以谈论的形式群体切磋,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成果,或是围绕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激活思维的群体感应,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利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互动、交流式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探索、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展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 互动 生与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