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以发展的名义侵蚀农地
发布时间:2021-09-26 16:35:14
浏览数:次
近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公布了2003年全国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情况。该局专家表示,从去年案件查处情况来看,政府违法违规案件比2002年上升28.53%,成为国土治理整顿的重点。2004年对政府违规违法的查处,仍是国土资源系统治理整顿的重点。
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以发展一方经济的名义,搞了名目繁多的开发区,乱批滥占农地,造成农地锐减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一些地方以发展一方经济的理由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主要表现在随意启动征地权上。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征地补偿与市场价格的巨幅差价获得资金,只给农民象征性补偿,并且随意扩大“公益性用地”的范围。这样做,虽然为当地经济发展获得了资金,却让农民为了全社会的利益作出牺牲;而更严重的是,有的地方政府竟然与企业合谋,以“公益性用地”名义为企业谋取“经营性用地”,从而大幅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还不惜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来招徕商家。在这过程中,农地甚至耕地和基本农田都成为最直接的猎取目标,而对于农民的不满,则以发展经济的需要和行政权力来摆平。这一切不仅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利益受害者,使市场的公平性受到损害,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
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还发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城镇,减少农民,是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但城镇化不能建立在损害农民权益的基础上。一些地方以城镇化的名义,利用县改市的机会,扩大城镇规划规模,把大量农地纳入城镇规划范围,予以征用,搞土地储备和土地“银行”,经营城市,以地生财。有的地方还把“经营城市”当作一种发展经验和一种创新来宣传,可众多农民在这种“经营城市”过程中,成为“无土地、无工作、无保障”的“三无人”,被迫流入大城市加入竞争激烈的劳务大军。
一些地方甚至还借打破城乡壁垒,改革户籍制度的机会,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些地方在改县为区时,取消农业户口,把农民的身份改为市民,但在采取这一具有积极意义行动的同时,却在法律和政策的模糊地带做文章,巧妙地把农地原先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身份转为城市国有土地身份。从而既方便城市使用土地,又降低了使用土地的成本,而农民在得到市民称号的同时却蒙受了土地权益的直接损失。
农地不仅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还是农民的社保资料。因此,任何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和损害,就不仅仅影响眼下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还必然影响农业和农民的将来。当前特别要防止以种种发展的名义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这既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备的土地使用制度,从而使市场成为获得土地的惟一渠道。 相关热词搜索: 农地 侵蚀 名义 警惕 发展
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以发展一方经济的名义,搞了名目繁多的开发区,乱批滥占农地,造成农地锐减和农民土地权益受损。
一些地方以发展一方经济的理由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主要表现在随意启动征地权上。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征地补偿与市场价格的巨幅差价获得资金,只给农民象征性补偿,并且随意扩大“公益性用地”的范围。这样做,虽然为当地经济发展获得了资金,却让农民为了全社会的利益作出牺牲;而更严重的是,有的地方政府竟然与企业合谋,以“公益性用地”名义为企业谋取“经营性用地”,从而大幅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还不惜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来招徕商家。在这过程中,农地甚至耕地和基本农田都成为最直接的猎取目标,而对于农民的不满,则以发展经济的需要和行政权力来摆平。这一切不仅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利益受害者,使市场的公平性受到损害,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
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还发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展城镇,减少农民,是国家长期的发展目标,但城镇化不能建立在损害农民权益的基础上。一些地方以城镇化的名义,利用县改市的机会,扩大城镇规划规模,把大量农地纳入城镇规划范围,予以征用,搞土地储备和土地“银行”,经营城市,以地生财。有的地方还把“经营城市”当作一种发展经验和一种创新来宣传,可众多农民在这种“经营城市”过程中,成为“无土地、无工作、无保障”的“三无人”,被迫流入大城市加入竞争激烈的劳务大军。
一些地方甚至还借打破城乡壁垒,改革户籍制度的机会,侵蚀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些地方在改县为区时,取消农业户口,把农民的身份改为市民,但在采取这一具有积极意义行动的同时,却在法律和政策的模糊地带做文章,巧妙地把农地原先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身份转为城市国有土地身份。从而既方便城市使用土地,又降低了使用土地的成本,而农民在得到市民称号的同时却蒙受了土地权益的直接损失。
农地不仅是农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还是农民的社保资料。因此,任何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和损害,就不仅仅影响眼下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还必然影响农业和农民的将来。当前特别要防止以种种发展的名义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蚀,这既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还需要建立完备的土地使用制度,从而使市场成为获得土地的惟一渠道。 相关热词搜索: 农地 侵蚀 名义 警惕 发展
热门文章:
- 2024年学习廉洁《警示案例教...2023-12-26
- 2024XX县委书记在重阳节离退...2023-12-26
- 2024年XX政协主席在区委主题...2023-12-26
- 2024支部书记关于人居环境整...2023-12-25
- 2024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实...2023-12-25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心得感悟...2023-12-07
- 实体店双十一活动方案6篇2023-12-06
- 甄选企业出纳个人工作总结多...2023-12-06
- “中秋节”主题创意活动方案8篇2023-12-06
- 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交流材料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明晰农地产权是解决9亿农民增...2021-09-26
- 论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上)2021-09-26
- 产权虚化是农地弊案的制度性根源2021-09-26
- 论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中)2021-09-26
- 论农地流转及形成根源(下)2021-09-26
- 对农地再分配制度的重新认识2021-09-27
- 解决农地征用纠纷需“两手抓”2021-09-27
- 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2021-09-27
- 农地制度创新与家庭经营2021-09-27
- 集团总部的价值侵蚀与回归2022-03-07
- 警惕网络非法售烟行为2022-02-18
- 2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社...2021-08-27
- 2021年~2025年服务贸易发展...2021-08-27
- 发展党员预审“三看”,确保...2021-08-27
- 谈5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进程2021-08-27
- 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021-08-27
- 直机关工委发展党员常用文书范文2021-08-27
- 小型农业机械发展趋势及应用...2021-08-27
- 各国交强险发展论文_交强险发...2021-08-27
- 疫情防控一线发展党员座谈会...2021-08-27
- 2019年发展党员工作总结2021-08-3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