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芦花荡,(2)

发布时间:2021-09-28 11:19:21 浏览数:

 芦花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然而,白洋淀人民积极投身到保卫家园的民族战争之中。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

 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去认识一位无名老英雄。

 二、文学常识 (一)小说 1 涵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肖像、行动、语言、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二)走进作者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淀》等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写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集》,论文集《文学短论》等。

 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代表这种风格的,是作者的名篇《荷花淀》。1945 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三)预习生字词 寒噤(jìn)

  仄(zè)歪

  提(dī)防

  张皇失措

 疟 yào 子

 吆 yāo 喝

 竹篙ɡāo

  转弯抹 mò角 蹿 cuān

  趴 pā

  扒

  飒飒 sà

 疟 nüè疾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时间:抗日战争时期;

 地点:白洋淀地区; 主人公:老头儿——交通员 (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勇敢的姐妹。)

 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被敌人打伤了,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了鬼子。

 2.美丽的芦花荡里有着哪些人?

  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

  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

  一群愚蠢的日本鬼子兵 3.课文记叙了哪些事情?

  ① 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夜送两个小女孩进芦花荡);

  ②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老头子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4.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份深沉的爱国热情。

 5.

 主题: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四、深入分析 1.将本文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序幕

 第二部分(9-19):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开端 第三部分(20-54):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发展 第四部分(55-62):写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和经过。——高潮、结局 2.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试各举一例。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第 3、4 段)

  行动描写(第 55、57、61 段)

  语言描写(第 21 段等)

  心理描写(第 47 段)

 侧面描写:第 8 段;第 1 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五.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请找出文中刻画老头子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说说老头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提写生字词 2.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着重学习了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老师也给大家留下了思考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老英雄“老头子”,并看看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刻画人物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探究 1.

 请找出文中刻画老头子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的语句。说说老头子有哪些性格特点? (1)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慨。(2)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3)过

 于自信与自尊。(4)智勇双全。

 2.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1)过于自信:

 第 5 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第 6 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第 10 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 21 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第 31 段“他打不着我们”

  (2)过于自尊:

 第 38、39 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第 47 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第 51-54 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3.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自尊”的性格? 这是文章塑造老头子核心的性格,为下文的许多情节埋下了伏笔,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真实。

 4.文章还描写了白洋淀美丽的风光,请问这是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景物(环境)描写。

 补充: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故事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3).有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他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第一、二句:渲染了战争环境残酷恐怖的气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敌人的憎恨的感情。

 第三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象征白洋淀人民毫不屈服、顽强生存的姿态。

 (2)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3)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

 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这两句,写出了天气的酷热,为下文鬼子洗澡,老头子痛打鬼子的情节做铺垫。

 (4)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用鲜嫩的芦花迎风飘撒的美丽情景烘托老人在痛打鬼子后的愉快自豪的心情。

 其他:

 (5)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6)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7)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8)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

 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四、总结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紧密结合的,环境描写虽然用语不多,但对于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学习,我们要学会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 芦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