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学生适应性教育系列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6:23 浏览数:

 学生适应性教育系列

  钦州市钦南区东场中学

  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一个不小的转折点。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

 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学习上的不适应,不仅学习成绩下降了,而且还因此而导致了情绪的不稳定,自信心的动摇,行为习惯的变坏及学习兴趣的降低,甚至出现学困生、辍学等现象,从而影响到了学生学业的正常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我校领导和教师在多年的教育教 学实践中,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初一新生学习适应性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影响,这几年来有计划地加强了对这一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2005年秋,叶局长到我校调研工作和老师座谈时也提出了这一个问题,在叶局长的指导下我校把这一问题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进行了调查、探索和分析。几个月以来,我们通过对初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谈心、个案分析、以及与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进行座谈和沟通等办法,发现了影响初一新生学习适应的一些原因,也初步地想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影响初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原因分析 经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归纳起 来,影响初一新生学习适应的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客观原因有:科目的增多、课程内容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教育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指导不够、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等;主观原因有:小学的基础知识学得不好、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心理发展水平滞后或存在缺陷、对新的学习环境了解和准备不足等。

 相比较来说,初一上学期时客观原因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下学期则是主观原因的影响较为严重,初一新生的两极分化问题也就在这一学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客观原因 1 1 、科目的增多对新生学习适应的影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多数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一般只重视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其他科目虽然也开设,但在考试和评价方面是空白的,所以也就形同虚设;上了初一后,要考试和评价的所谓重点科目就有七个科目(不包括图、音、体、劳),从两个科目一下子变成了七个科目,很多学生是很难以适应的,在我们对初一新生的问卷调查中,有 43% 的同学说:“不知如何分配学习时间”,有 52% 的同学说:“很难完成一天课程的作业”。我们实地调查的结果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晚自修时我们到班上进行过调查,很多同学在晚自修结束后还没有完成当天所有科目的作业,。

 另外也有相当多的同学对英语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学。

 2 2 、课程内容的变化对新生学习适应的影响

  (1)、初中所学的科目在理论性方面有所增强。小学不少知识仅要求作初步的了解,大多数知识点只进行静态性研究,强调直观形象,而中学的知识(特别是理科)则要作本质、动态、定量的研究,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强。从直观形象到概括和抽象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相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适应的。在我们的调查和谈话中有很多同学都说“初中的科目太难学了,有时候听不懂老师讲什么”

 (2)、各学科的知识量增大。上初中后,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仅难度增大,知识内容的“量”也比小学多了很多,所以学生要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信息量也就急剧增加。在我们与学生的个别谈心中,有相当多的学生说,一节课下来有一种“昏头转向”“头昏脑涨”的感觉。这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压力超标的明显表现。

  (3)、知识的综合性增加。初中的学习,要解决任何一门学科的问题,都不是单纯地直接运用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所能完成的,它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在阅读、写作、思维、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以前大大提高。对于刚从小学上初一的同学来说,一下了还不习惯把所学的各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这也是他们在学习上不适应的一个原因。

 (4)、系统性增强。上初中以后,各学科的教材在编排上都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上必须按照这一个知识体系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否则就会出现所学的知识点前后联系不上的问题。比如初一的数学,如果学不好正负数的概念,那么在有理数的运算方面肯定学不好。

  3 3 、学习方式的变化对新生学习适应的影响

  在小学,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的形式主要是以单纯接受为主(这一形式在农村小学里更为突出),上初中后,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晚自修课、自习课等,学生的学习形式由单纯接受为主向接受和自主探索学习相结合变化;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学生的角色由被动转为主动,更强调课前预习、课内的思考、课后的复习、巩固。而刚上初一的新生有很多一开始还不适应自己角色的转变,在我们对初一新生的调查访问中,学习上不够主动、不会预习、不会课后复习是初一新生最常见的学习不适应的表现。有相当多的同学说“有很多内容在课堂上是听得懂的,可是由于一天下来的课程很多,第二天上课时又把第一天学习知识的忙记了”,这很明显学生是因为没有通过复习巩固,没有把新知识理解好、记忆好,所以新学的知识很容易就被忙记了,更谈不上对新知识的运用了。

 4、 教育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对新生学习适应的影响

 (1)学校或教师要求过高的问题:在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初一的老师过于追求教学的速度与深度,使得许多学生难以及时消化理解,从而产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使学习信心受损。

 (2)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现在中学课程和教学内容虽然已注入了许多新课程理念,内容、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有些教材内容编排仍不够合理,知识点重复、散碎、不够系统是当前所用教材的一个明显的缺点,很多科目连老师都难以把握好上课的深度与广度,这样的教材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正常发挥。

 (3)教学思想问题:部分老师依然摆脱不了老教材、老教法的框框,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知识,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凡此种种做法都加重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4)教学评价问题:由于现行评价机制过分指向于结果——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的发挥和能力的程度;在学生的头脑中,自我评价的标准也是学习成绩的分数,学习动机的目标只停留在求得高分,获得赞扬上,其结果只能产生学习焦虑、回避努力等非适应性行为。在我们课题组对初一新生进行个案跟踪调查中,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七年级(1)班的苏翠萍同学自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以来考试成绩都是班里最优秀的,升中试也是全镇第一名,上初一后第一学期的第二单元考试只得了班里的第三名,她很不服气,发誓要赶上去,可由于没有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学习时只注重考得高分,学习情绪极不稳定,学不得法,结果期中考试下来又落到了第五名。期中考试后在她时常面对书本发呆,说不想上学了,还带着家长来学校要求校领导为她调班。可见,教学评价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没有评价不行,有评价没有引导好学生正确地对待分数也不行。总的来说,教学评价应该既要注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

  5 5 、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 目前,有部分家长只顾自己的工作或生意,很少顾及到下一代的教育问题,特别在农村里,很多家庭就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守望家园”,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大多数都到外面去打工了,农村里“留守孩子”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因为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块,这部分同学在学习上、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学生,在读小学时就已经是“问题学生”了,所以上了初中后就很难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也有部分家长,虽然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但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已,忽视了优良个性的塑造或健康心理的培养,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忽视了为人处世之道的教养或指导,这种种原因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适应上的“先天不良”。

  (二)

 主观原因

  1 1 、小学基础不牢

 小学生基础不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前几年在人们对素质教育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考试评价制度曾经出现动摇(小学曾经出现不用考试的现象),导致了一部分学校在教学上、学生在学习上都迷失了方向;另一方面由于工资待遇较低(很多代课教师月工资只有 250 元),在很多的村级小学里面,有相当多的教师在敬业精神上是远远不够的,2005 年秋,我们课题组做了一个关于村级小学教师“跑教”问题的暗中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32%的村小教师都有自己的富业(办养鸡场、种蔗、海水养殖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自身不是很自觉的学生,怎么能把学习搞好呢?而小学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当然就影响到学生上初中后学习知识的连贯性。

  2 2 、学习动机不强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相当部分学生及家长对学习意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我们对学生家长的调查访问中得知,还有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学历要求过低,只求个初中毕业可以外出打工就行了。这样,学生就会缺少强烈的学习需要,所以影响到学习的内在动力,也难以表现出适应的主动性,更难以主动地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在农村中小学里最为严重。

  3 3 、学习习惯不良

  由于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未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因为过去学习要求不够全面科学或不够合理,使学生已经养成的习惯与新的学习要求不相适应。实际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学习方法的载体,是最需重视的学习素质。根据对学生的调查表明,有一半以上初一新生学习习惯达不到中学学习的要求;他们还是习惯于小学时候的被动学习,我们在晚自修、自习课的两个时间段到初一年级教室去检查学习情况时,有很多同学坐在座位上不知所为,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坐在位置上发呆、有的还在教室里打闹,还不习惯于主动的去学习;另外,据初一年级的科任老师反映说:“很多初一新生不知道怎么听课,连做笔记也经常老师提醒才行”。总体来说,初一新生学习习惯不良主要表现有“不主动学习”、“不会预习”、“不会复习”、“听课不会作笔记”等,在学习上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4 4 、心理发展水平滞后或存在缺陷

  一些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思想、行为的不成熟,不能或不愿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反映出其心理水平较低,难以对自己的行为或心理活动进行有效调控,也难以按学校或教师的要求顺利进行自己的学习活动。有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缺陷或障碍,使其意志力不强,缺乏应对困难的毅力或韧性;有的学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影响,缺乏乐观稳定的心态;还有的学生偏激冲动,习惯于自我中心,对他人要求难以领悟与接受。这些心理特点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5 5 、对新的学习环 境缺乏了解

  许多学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缺乏了解或不够敏感,仍以旧有的态度方式来对待,仍沿用过去的方法来学习新的课程,因而常常感到摸不着门道,上课时,似乎是已经听懂了,可一做起作业来,又觉得不怎么清楚,题型一变就不知该从何下手。学习上显得很被动,因而担忧、恐慌、焦虑。有的同学甚至是盲目的采取疲劳战术,通过减少文体活动,占用课间休息,甚至是吃饭、睡觉的时间来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强度,尽管很努力、很刻苦,由于学不得其法,成绩却往往不如人意,于是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有许多过去的优秀学生,成绩一向都很优异,在原来的学校、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类拔萃,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父母的骄傲,倍受老师的关注、宠爱,他们一直也都非常地自信。进入初中学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使他们很容易受到挫折,致使其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一蹶不振。

 另外,在我们对初一新生的问卷调查中,有相当多的寄宿生都说:“不习惯于很多人同一个宿舍睡觉”、“不习惯于吃饭时要排队”、“不习惯于打水时要排队”等等与寄宿生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调查显示,由于生活上不能很好地适应而影响学习适应的新生有 45%。

 二、解决初一新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策略

  初一新生还没有脱去儿童时代的稚气,但又敲响了青春的大门。这是一个特殊的转折期,他们与初中其他年级的学生比较,也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品德都易于培养。而初中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发展水平对其学习成绩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术,改善学校和家庭的学习环境,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水平。

 因此,我们对初一新生的教育要注意从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和环境因素着手,根据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初一新生及早进行科学有效的的学习适应性指导和全面的心理教育,以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适应障碍,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潜力。

 为此,我们建议:为了使初一新生能尽快地适应初中的学习,应根据初一新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做好如下的几项工作:

 1 1 、精心设计好班主任、科任的第一节课

  初一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将直接关系到新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可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应该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用真心真情缩短同学生的距离。同时自我介绍要富有新意,不落俗套,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赢得新生的喜欢。总之,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第一次亮相,力争唤起新生的“似曾相识”之感,在其心目中留下自己可亲可敬的第一印象。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地适应你...

相关热词搜索: 性教育 系列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