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桑茶坑道中》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8 11:59:32 浏览数:

 《桑茶坑道中》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节奏美与音韵美。

 2. 能借助注释、配图理解古诗大意,发现、感知古代儿童生活多姿多彩的童趣。

 3.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有趣画面,

 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教学建议:感知童趣,领悟情趣,品味诗趣。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从内容到形式所蕴含的情趣。

 重视品中发现古诗词的炼字美。重视悟中发现古。

 诗词的意象美。)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孩子们,你们平常都会玩儿哪些有趣的游戏? 生自由答:…… 看来,大家的课余生活都非常的丰富,那我们一起来玩儿个有趣的游戏,放松放松好吗? 击鼓传花,表演小才艺 好玩吗?大家情绪都非常高,那一会儿我们在课堂上也保持这种饱满的情绪,积累思考,举手回答问题,好吗?

 (一)

 激趣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玩了一个有趣的游戏,老师也了解到,平时咱们还会玩许多有趣的游戏,那你们想知道古时候的孩子平时会做什么,玩什么?又有怎样的乐趣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在古诗中寻找答案,去看一看发生在宋朝一个放牛娃身上的趣事吧。(引生读课题)。

 老师注意到,你在读诗题的时候把桑茶坑和道中分开了,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桑茶坑的意思是……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出注释)看来啊,借助注释,真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好

 办法。(贴条:借助注释)那你可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说得不错,我们再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词中的儿童形象。

 1.读诗 A 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你们能正确、通顺地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你能读一读吗?(适时正音:“干”“着” )

 B 读出节奏感 读得真好,给你点赞。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诗之所以又叫诗歌,就是因为在古代,只要诗人写出一首优秀的诗作,就会有人为它谱上曲,配上音乐来歌唱。它们就和现在的歌曲一样,都有自己的节奏。七言绝句通常有二二三和四三这两种节奏,请大家读一读,试一试哪一种节奏更合适 你来试一试。(指名读)

 C 读出音韵美(抓韵脚)

  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音韵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押韵”。(PPT 押韵)谁来找一找这首诗的韵脚?(“时”“溪”“西”押“i”韵)

 你真会发现,给你点赞。我们在吟诵诗词的时候,除了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感外,还要把韵脚读饱满。

 谁愿意来试一试?(愿意读的孩子齐读)

 听着你们读,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了。孩子们,请闭上眼睛,随老师一起走进桑茶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提示:读: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听:认真倾听,听完评价。

 坑道中,去看一看那天美丽的风景,去感受那个孩子的乐趣。(师伴乐读)

 2.明义,感知童趣 A 自主学习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太阳 积水 花 小溪 童子 柳树 牛……)

 是啊,那一定是一个大晴天,雨后初晴,阳光透亮,风儿和畅,水草丰茂,繁花似锦。六十六岁的杨万里虽然刚刚才辞了官,心情还有些郁闷,但他却被眼前的这景象吸引了,不由得停住了归家的脚步。我想,吸引他的,一定不只是这些美景。请孩子们自由读这首诗,去看一看还有什么有趣的情景吸引了他。我们先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完成后就请举手示意老师。

 B 交流分享 谁愿意来分享分享?(指名答)你是从哪个字读出来的?(眠)眠是什么意思?(睡觉)睡觉要闭上眼睛,所以它是“目”字旁。谁来说一说我们在写“眠”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答:…… 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请孩子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田字格中写)老师觉得“眠”是个非常有趣的字。你们看,左边的“目”字就像诗中的那棵柳树直直地立在一边,右边的“民”字就像那个童子,正靠着树杆睡觉呢。

 我们抓住关键字“眠”,想象到了童子靠着柳树睡觉的有趣画面,(贴条:

 抓关键字 想象画面)就感受到了这个小牧童的悠闲,体会到古诗中的童趣。那你能把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有趣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说得真形象!看来,你的心里也住着一位诗人呢。还有补充吗?(追问:你能想象一下这个儿童是怎么靠在柳树下睡觉的吗?做一做。你是怎么知道他是这样的姿势啊?)

 说得真不错,所以,当我们遇到一首新的古诗的时候除了通过借注释来理解诗意,还可以借助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贴条:借助插图)

 1.自由读诗,用横线勾画出诗中最有趣的诗句。

 2.想一想这首诗中的儿童在干什么? 3.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但是,如果单单是因为一个孩子在睡觉,我想杨万里多半不会停下他归家的脚步。但是诗人不仅停了下来,还将这个画面入诗流传千年。这个睡觉的孩子到底是哪里“睡”得与众不同呢?(点出诗中的“牛”)

 是啊,“一牛吃过柳阴西”简直是神来之笔。因为牛的出现,让这个睡觉的儿童(板书:儿童)与众不同起来。本应该放牛(板书:牛)的童子,却靠在柳树下睡着了。一定是因为太阳太暖和了,一定是因为风儿太轻柔了,管他牛儿跑到哪里去了,管他有没有旁人笑话。我自悠闲度日,才是最大的乐趣。(板书:趣)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带着刚刚的理解,想象着那个有趣的画面,伴着音乐,一起把这首诗吟诵一次.(PPT)

  4.小结:听着你们吟诵,我仿佛看到了江南原野自然景色的优美,看到人和大自然的融洽和谐。看到了小牧童在柳荫下酣然大睡,看到了那只牛儿吃草吃到柳林西边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仿佛自己也置身画面之中了。

 (三)领悟情趣,拓展学习 刚才我们借注释、插图明确了诗意,再 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从而了解了宋代儿童放牛的自在生活,体会到了古诗中儿童生活的无限乐趣。

 其实,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象这样表现儿童情趣的古诗词并不多。但是中华诗词就是这样的美妙,通过这些有限的,精练的文字,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古代儿童无限的乐趣与诗意的生活。

 A 合作学习 老师这里还找到了两首描写古代儿童有趣生活的古诗,(PPT:《村居》《牧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又分别描写了一幅怎样有趣的儿童生活。先来看合作提示:

  1.小组选定一首诗进行学习。

 2.组长组织齐读后,按 D-A 的顺序进行交流。

 3.商量讨论达成共识后,小组推选一人汇报交流。

 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

  ,草满

  。

 童子

  ,

  。

  (PPT:学习任务)

  (四)汇报交流,彼此分享

 哪一组愿意来分享分享?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汇报完后全班一齐朗诵。

  (五)梳理统整,升华认识。

 师结:是啊,看了诗中这些充满乐趣的儿童生活,再想想自己,如果我们的童年只有电视、电脑和手机,那是多无趣多单调啊。所以,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能走出去,和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们一起放一放风筝,做一做游戏,更希望你们能读一读古诗, (PPT:《千古名篇咏童真》)与古时候的孩子交一交朋友,和这些古代的儿童一起游戏,一起感受古诗中的童趣,并将这种快乐延续下去。好,下课!

 (八)板书设计 桑茶坑道中

 儿童

 趣

  牛

  借助注释 借助插图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1.齐读诗,用横线勾画出诗中最有趣的诗句。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的大意,并在组内说一说。

 3.想一想这首诗中的儿童在干什么,诗人借助什么事物让画面变得有趣?

 眠

相关热词搜索: 坑道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