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乞丐》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9-28 12:15:56 浏览数:

 《乞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习用词准确的特点。

 3.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题目解说

  明确:《乞丐》题目点明了作者描写的对象是让人怜悯的乞丐,表达了作者对悲苦之人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2 背景资料 屠格涅夫的作品大概是最早被译成中文的外国作家作品之一。而他的散文诗又是他的作品中最早被译成中文的,时为1915年,由刘半农用文言翻译了四首散文诗《乞食之兄》(即后来译为《乞丐》)、《地胡吞我之妻》(即后来译为《玛莎》)、《可畏哉愚夫》 后来译为《傻瓜》或《愚人》、《小丑》 、《嫠妇与菜汁》(即后来译为《菜汤》)。从此屠氏的作品大量传入中国,伴随着新思潮一起发展,成为对中国文学最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之一。

  二、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我”为不能在物质上帮助自己的兄弟而深感内疚、自责和不安。这表现了“我”对弱者和苦难者的尊重、关怀。

 2.“我”什么都没给他,为什么他还要感谢“我”给了他周济? “我”所给予他的尊重与善意,让他非常感动。这比物质上的周济来得更强烈、更令人感动。

 3.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弟兄那里得到了周济。”“我”得到了什么周济呢? “我”得到乞丐的理解和宽容,以及坚持生活信念的力量。

 三、小结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设计 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