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名词解释
1. 危机 危机是事物由于量变的积累,导致事物内在矛盾的激化,事物即将发生质变和质变已经发生但未稳定的状态,这种质变给组织或个人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为阻止质变的发生或减少质变所带来的损害,需要在时间紧迫、人财物资资源缺乏和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立即进行决策和行动。
2. 风险 风险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包括:事件是否发生无法确定,发生时间不确定,发生状况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后果或严重程度不确定。
3. 危机受害者 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受到危机影响,并遭受实际损失的人。
4. 反应者 指对危机做出反应的人,他们试图阻止危机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失。
5. 旁观者 指看到或听到危机情景,但没有被危机直接波及的人。
6. 危机管理 指个人或组织为了预防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发生所造成的损害,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或者为了某种目的以在有控制的情况下让危机发生,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和危机采取的管理行为。
7. 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 指那些贯穿危机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8. 组织文化 指组织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9. 日常危机管理 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对潜在的危机进行管理,以预防危机的发生,并采取事先措施以减少危机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和提高组织的危机恢复能力。
10. 危机风险评估 在危机风险识别后,对各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各种危机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衡量,为危机预防提供依据。
11. 危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要避免危机的发生或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采取预先的措施降低危机发生时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
12. 危机风险回 避 指为了避免某种危机的发生,使危机发生的概率变为零,组织或个人远离危机风险源和不利的环境。
13. 危机风险转移 指组织或个人是危机风险或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失由其他组织或个人承担,即转让方将危机风险或潜在的损失与财务后果转移给受让方。
14. 危机风险控制性转移 指将危机风险和潜在损失随同所有权一起转让给受让方。
15. 危机风险财务型转移 只是将潜在损失和损失的财务后果转移给受让方。
16. 保险转移 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向保险人支付保费和签订保险合同,使保险方在危机发生时赔偿投保方保险金,以弥补危机所造成的部分或全部的损失,将危机可能造成的部分或全部潜在损失转移给保险方。
17.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 指组织或个人通过非保险的方式将危机潜在损失的全部或部分从他人那里得到补偿。
18. 出售 将具有危机风险的财产和活动通过交易行为转让给其他组织或个人。
19. 分包 指通过契约的方式,将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危机风险的某些环节或任务转移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去完成,从而将危机风险转移出去。
20. 免除责任协议 指通过契约的规定使组织或个人不承担危机发生的责任和潜在损失,从而将危机风险转移给其他的组织或个人。
21. 损失预防 通过事前积极的控制,以减少危机发生的概率或避免危机的发生。
22. 损失减少 采取事先的预防措施,使这些措施在危机发生时能产生作用,从而减低直接损失的严重程度,并使长期影响降到最低。
23. 正式计划 指组织为了实现某些目标,开发一个全面的分层计划体系,以协调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种活动。
24. 非正式计划 指没有经过众多人的研究和决策所形成的
25. 在职培训法 (简称 OJT )
指在实际的工作场所中对受训者进行技能或知识的培训。
26. 工作指导培训法 (简称 JIT )
把任务分解为各个步骤,向受训者演示每一个步骤并说明该步骤的关键之后,让受训者练习该步骤并改正练习中的错误之处,直到所有的步骤都学完,受训者要练习到连续两次的操作既不需要指导也无明显错误才算培训成功。
27. 案例法 指受训者通过分析现实中的案例而得到训练。
28. 授课法 当培训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或者在培训的开始阶段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29. 角色扮演法 在事先没有得到指导的情况下,让多个受训者扮演危机中的不同角色,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想法相互合作地处理危机。
30. 行为模拟法 先对受训者就如何处理危机进行指导,然后再让受训者表演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并立即对表演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直到受训者能熟练地掌握处理危机中特定问题的技能为止。
31. 电脑化指导 (简称 CBI )
就是通过电脑完成对受训者的训练,电脑通过提供练习、游戏和危机情景模拟让受训者进行训练。
32. 电教培训 指将培训项目的标准解决方法和技巧制成录像存在录像带或光盘上,培训时,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进行培训。
33. 危 危 机 预警系统 指组织为了能在危机来临时能尽早地发现危机的来临,建立一套能感应危机来临的信号,并判断这些信号与危机之间关系的系统。
34. 电子预警系统 主要是由电子装置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分析、决策和发出警报的,其运作过程基本依赖于电子装置的一种自动预警系统。
35. 指标性危机预警系统 指对组织中那些不容易根据获得的信息直接判断危机发生与否的危机,将信息转化为一系列较好识别的指标,然后根据指标的异常进行危机预警的系统。
36. 干扰信息 指那些对危机预警看似非常有用,其实是没用或用处不大的信息,但信息本事是真实的。
37. 危机事件管理 指危机发生时,组织或个人对危机进行管理,以尽快控制危机,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并尽快从危机中恢复过来,使组织或个人保持持续的发展,甚至使组织或个人获得新的发展。
38. 正面强化 指通过权威人物的正面训导以激起或强化人们的危机意识。
39. 负面刺激化 指通过向人们展示危机给受害者所带来的或可能带来的痛苦,使危机的潜在受影响者提高危机意识。
40. 危机处理不当 指由于危机反应人员采取了不恰当的危机反应行动,使本来不应该受到危机影响的领域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
41. 危机处理不力 指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并非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从而导致了危机蔓延和危机的连锁反应,使危机影响到更为广泛的领域。
42. 危机的连锁反应 指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其他危机的爆发,有时也被称为危机的涟漪效应。
43. 逃避反应 指人的行为集中在如何快速和直接地摆脱危机和远离危机现场。
44. 负面惊慌 由于危机中人们认知系统和行为系统的僵化,导致思维和行动能力的丧失。
45. 回救反应 为了重新获得或寻找某些物品或人而说服自己返回危机现场的行为。
46. 事后震惊 指人们经历过危机之后,往往会感到心有余悸,每当重新提起或回想起危机时,仍然感到后怕。
47. 重现 危机给人们造成强烈刺激之后,人们会对危机情景产生深刻的印象,当遇到相似的情景或得到言语和文字描述的提醒时,或遇到某一特殊时刻时,就会激发人们对危机的痛苦回忆。
48. 责难 责难包括自责和对他人的责怪 自责:即责怪自己行为导致了如此的结果或责怪自己的命运是如此之差 对他人的责怪:往往使人寻找可以责怪的对象。
49. 幸存者内疚 指一些危机受害者或旁观者认为自己比深受危机伤害的人幸运,而感到一定程度的内疚。
50. 对他人伤害的内疚 指幸存者由于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使他人深受危机伤害而感到十分内疚。
51. 家庭的关心 指家庭成员要意识到危机受害者受危机影响后产生的心里障碍,并给与更多的理解与照顾。
52. 组织的关心 指组织承认危机对人造成的心理影响,由此有意识地通过工作的调整、工作时间的重新安排等措施,以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名词解释热门文章:
- 2024年学习廉洁《警示案例教...2023-12-26
- 2024XX县委书记在重阳节离退...2023-12-26
- 2024年XX政协主席在区委主题...2023-12-26
- 2024支部书记关于人居环境整...2023-12-25
- 2024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实...2023-12-25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心得感悟...2023-12-07
- 实体店双十一活动方案6篇2023-12-06
- 甄选企业出纳个人工作总结多...2023-12-06
- “中秋节”主题创意活动方案8篇2023-12-06
- 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交流材料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名词解释12021-09-28
- 名词解释2021-09-28
- ERP名词解释2021-09-28
- 教育名词解释2021-09-28
- 免疫名词解释2021-09-28
- 部分常见经济名词解释(五)2022-03-03
- 部分常见经济名词解释(四)2022-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