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捕,蛇,者,说

发布时间:2021-09-28 14:25:10 浏览数:

 捕

 蛇

 者

 说

  柳宗元

  东城街道办事处回民中学

 朱玉丹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旨的写法。(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的本质。

 (难点)

 二、 导入新课 上一堂课,我们对课文的前三段进行了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课文,了接写作手法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本文的主旨思想。

 三、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蒋氏的血泪控诉。

 2、从蒋氏的话里你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 从蒋氏的话里看到永州之民在朝廷繁重的赋税压迫下“非死则徙”、十室九空的悲惨遭遇;说明苛赋之害比毒蛇之害更为厉害,更加可怕。

 3、文章通过什么写法来展现这种社会现实的?

 对比手法 4、蒋氏的自述,自始之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对比作用是什么? (1)生死的对比:蒋氏“以捕蛇独存”,乡邻“非死则徙尔”。

 (2)安危的对比:蒋氏“驰然而卧”,乡邻“虽鸡狗不得宁焉”, (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蒋氏“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乡邻“旦旦有是哉!” (4)还有乡邻的“先死”与蒋氏的“后死”的对比。

 ※ 对比的作用 (1)强调捕蛇者的不幸比不上缴纳赋税的不幸。

 (2)突出乡邻在沉重赋税下的痛苦遭遇。

 (3)衬托赋敛之毒。

 (4)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本文的主旨是在说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但文中的蒋氏却“熙熙而乐”“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你是如何理解蒋氏的“甘”和“乐”呢?请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结合蒋氏的血泪控诉可知,蒋氏所谓有“乐”并非真正的乐,是相对于众乡邻的悲惨遭遇而言,是在沉重赋税重压下的特殊心理,“乐”中含悲。

 6、蒋氏真的不怨恨这件事吗?

  对于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

 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至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无可奈何,“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邪”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带泪的笑。

 7、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 作者引用孔子的话,作用在于突出蒋氏遭遇的社会意义,说明苛政害民不是一时一地的现象,而是从来如此。

 8、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9、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课文结尾一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应该怎么理解?

 现实的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封建统治者的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够体察民情,从而能革除弊端。而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观点是作者思想局限性的表现。

  从结尾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也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结尾一句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动机:想借蒋氏捕蛇这一件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全文共 5 段,只有第 5 段是议论,它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先

 用“余闻而余悲”结束叙事,然后转入议论,用孔子的话作为道理论据,并用跌宕笔法,先表疑后表信。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

 (二)写作特点 1、反复运用对比、烘托的手法。

 在蒋氏自陈心曲的一段,首先以乡邻们在重赋逼迫下非死则徙,以致十室九空的情形与自己“以捕蛇独存”的情形作对比;而后又以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鸡犬不宁的情形,跟蒋氏“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和“熙熙而乐”的情形作对比。这种对比烘托的手法,使“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形成强烈的反差,含有无限悲伤凄婉之意。

 2、卒章显志。

 文章最后一段点明全篇主旨。本文议论仅此一段,却是全文的核心。开头用“余闻而愈悲”结束叙事,由此自然转入议论。接着引用孔子的话作为立论根据,使人产生“千古如斯”的感慨。并用跌宕的笔法,先表“疑”而后表“信”,为主旨句蓄势。最后,卒章显志,用“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点明全篇主旨。

 3、记叙为主,结合议论,逐层深入,推出结论。

  本文就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对政府向民间征税问题的看法。文章的核心是在最后一段,由孔子的一句名言引出全篇主旨,前面四个段落依次叙述捕蛇的缘起、作者与蒋氏的对话以及蒋氏自陈心曲。这四段的记叙,都是为表现最后一段“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这个主旨服务的。

 (三)板书设计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捕蛇(险)-------------------->赋税(更毒)

 蒋氏

 乡邻 以捕蛇独存

 非死即徙 见蛇尚存,驰然而卧

 悍吏索赋,鸡犬不宁 一年冒死二次

  旦旦如是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