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现场处置醉酒者的一些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24 15:08:22 浏览数:
    在处置各种纠纷中,醉酒者闹事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如何对醉酒者进行依法处置,在出警过程中既能妥善处置现场,同时又能避免袭警事件的发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熟识法律,突破法律的约束,切实运用法律的武器。
                     
                  在基层民警执法过程中,由于法律基本功不够扎实,对法律往往一知半解。这在执法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充分运用法律,增加执法手段,反而会产生对法律的畏难心理,不能依照法律严格执法,将自己的手脚牢牢束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遇有袭击警察等八种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警棍、催泪弹、高压水枪、特种防暴枪等驱逐性、制服性警械;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五条规定: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醉酒的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应当对其采取保护措施约束到酒醒。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以上几点法条充分说明了,在遇有醉酒者袭警等情形的,公安机关大可不必产生畏难情绪,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对违法犯罪的纵容。
                      二是加强先期处置,必要时采取果断措施
                     
                  1、处警过程中,民警对于醉酒者的处置是比较让步的,采取的措施、制服的力度比较弱化。区别于一般的违法犯罪嫌疑人,醉酒者所造成的后果大多是一些民事纠纷或是治安案件。
                      2、民警对于醉酒者的控制方法比较单一:警绳和约束带。而在如何在取得对醉酒人员的先期控制上,往往存在不足。
                     
                  3、在醉酒者行为定性方面存在漏洞,民警的判断导致措施的滞后性,延误最佳时机。对待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醉酒人员,应当场予以制止,在警力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应及时呼叫支援;对于已经实施违法犯罪的醉酒人员应当首先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在控制现场后,应防止其逃窜;对于还未实施违法犯罪的醉酒人员,应注意处置方法,避免矛盾升级和对方情绪失控,采取说服教育为主。
                      三是加强擒敌技能和技战术的培训,走出"只练体能不练技能"的怪圈
                     
                  大练兵的开展,民警们的身体素质和处置复杂现场的技能有了明显的增强。然而在一些处置醉酒人员闹事或是违法犯罪过程中,民警往往要面对醉酒人员实施一对一的抓捕。此时仅有良好的体能还远远不够。因此平时应增强民警对于擒敌技能和抓捕技战术的培训,进行模拟对抗.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良好的身体素质配合简单实用的抓捕技能将大大提高抓捕率同时减少己方受伤。
                     四是加强对醉酒人员的现场取证,对醉酒者作酒精鉴定
                    
                  醉酒人员在暴力抗法甚至袭警以后,有的不仅会百般抵赖甚至会对民警的正当抓捕进行诬陷。因此应加强对醉酒人员的取证意识,对醉酒人员进行酒精鉴定,形成书面证据,增加执法依据。
                     综上所述,在处置醉酒人员的问题上,应运用法律武器结合现有装备,采取灵活、冷静的处置方法,提高处置成功率,减少自身伤害。 相关热词搜索: 处置 醉酒 现场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