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2-02-10 15:17:41
浏览数:次
摘要:随着科学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社会变革的发展,企业文化已经日益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文章为此首先通过分析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探讨公司在社会变革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对公司战略变革的影响,最后指出了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趋势。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变革;企业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51-0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民族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批企业从诞生到成长直至走出国门、跻身世界名企之列可谓层出不穷,比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世界级的民族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创造了优良的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声誉,同时也都沉淀了令人景仰的、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但是种种原因,国内企业由于起步晚、根基浅、重效益等特点,多数企业的文化建设都遭遇挫折或迷失,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结合与互动更是无从谈起。因而本论文主要探讨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其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二者协调共建、和谐共存进而对企业的永续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一)价值观陈旧落后
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新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尚未为人们共识的情况下,当改革损害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好处时,他们就会从改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变成顽固抵制变革、煽动不满情绪的破坏因素,其后果既加重了企业改革的成和阵痛,也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运作,对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
(二)文化组织结构弊端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衰退和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由于层级过多,分工过细,员工拥有的可用知识单一,工作内容单调,企业的制度越完善,员工的工作就越机械化、越细化,每个人的工作被组织限定在狭窄的范围里,极大地阻碍了企业文化共享的有效实现。同时,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实施的,组织机构僵化,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渠道,企业内部的沟通有着很难跨越的层级鸿沟,员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这也造成了文化共享障碍。
(三)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问题。企业文化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方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赶时髦、宣传自己和应付有关方面的检查评比,却屡屡重复以往熟悉的“五分钟热度”的做法,既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认真建立相应的操作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而是仅仅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义务劳动,宣传起来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却只是实用主义的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自然少有成效。
(四)趋同化现象严重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经营的理念和行为规范。但是有些企业在理解企业文化时,却将它狭义地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礼仪、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及包装设计等外在表现形式,以活动代替建设,以外包装代替内强化,而忽视人的建设、企业精神的培养及企业信用的塑造这些更带根本性的东西,无法起到长期根植于人心中的作用。从而也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出现大量的照搬照套现象,既没有体现出企业文化****性的成分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实现形式,也难以反映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内容空泛,表述相近,脱离本企业的实际。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适应社会变革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社会与企业的变革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预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同时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两者融合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开创提供了新思路。在操作体系上,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从群体到个体,社会变革工作的作用过程主要是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方式上,企业文化侧重文化熏陶、群体模仿,社会变革工作侧重理性灌输、谈心说服。这些互补性说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鉴社会变革工作的经验和优势,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道路。两者融合为促进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开创了新途径。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取决于该企业文化统一性对企业每个成员的影响程度。如果该企业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深刻的正向影响和导向作用,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普遍拥有和广泛接受企业的群体意识和制度文化,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它必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企业自身具有内在的生物性特征,企业的发展总是会遵循着生物体生命周期发展变化的规律。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也必须以企业自身的环境为基础,把握好每一阶段文化的变迁。
(一)初创期向成长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企业由初创期向成长期变迁时,企业会发现原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企业规模、新员工的加入、新的市场特点都可能促成文化的相应交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个人化管理到流程化和系统化管理转变。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组织内成员之间越来越难以相互了解和认识,大家不得不依靠制度和规范来相互约束,开始替代先前个人的沟通和协调。于是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和规范就产生了,并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协调和沟通平台,所以企业要注意培养员工的规范意识,并且将企业的理念和制度相结合。(2)引导企业文化自觉。企业文化自觉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主观或主动行为,是指企业顺应时代的变迁、顺应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构建旨在保持与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领导人就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环境,引导组织领悟新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在企业出现某些危机或困境时采取激烈的变革手段。(3)利用成功的亚文化。随着市场的扩大,负责企业不同的业务、产品、市场的部门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同的部门会有各自特色的亚文化存在。发现和利用成功部门的亚文化来建设整个企业的文化,将有利于减少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沟通协调效率。
(二)成长期向成熟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企业在成长期,文化已经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当其向成熟期企业文化变迁时,需要扬弃先前的规则、价值观,并且要创新出一套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个时期的变革容易引起组织人员的不安,可能还会导致抵制,因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足够的迫切感;创造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建立愿景;把企业目标与组织成员沟通;移除新目标的障碍;系统性规划及创造短期成效;不要过早宣布获胜。
(三)成熟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成熟期企业文化主要是防止企业进入衰退,加强企业创新和效率,其文化变革的主要问题是扬弃和处理可以预期的抵制变革,而不是学习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决心,宣布更大的使命,从行为模式开始倡导全员参与。同时,要运用系统的科学工具,对现行文化进行诊断评估,综合分析文化的利弊,预测变革的最佳时机。
总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每个企业都面对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企业只要能把握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地利用文化为自己服务,发掘优良的民族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军,张亭楠.现代企业文化: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思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许正良,徐颖,王利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5).
[4]张云初,王清,张羽.企业文化资源[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关键词:企业文化;社会变革;企业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51-02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民族企业蓬勃发展,一批批企业从诞生到成长直至走出国门、跻身世界名企之列可谓层出不穷,比如海尔、联想、华为等世界级的民族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创造了优良的产品,树立了良好的国内、国际声誉,同时也都沉淀了令人景仰的、属于企业自己的文化。但是种种原因,国内企业由于起步晚、根基浅、重效益等特点,多数企业的文化建设都遭遇挫折或迷失,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结合与互动更是无从谈起。因而本论文主要探讨企业文化的建设及其与社会变革的互动关系,二者协调共建、和谐共存进而对企业的永续经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
(一)价值观陈旧落后
员工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相当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在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影响还根深蒂固、新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尚未为人们共识的情况下,当改革损害到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好处时,他们就会从改革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变成顽固抵制变革、煽动不满情绪的破坏因素,其后果既加重了企业改革的成和阵痛,也阻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运作,对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
(二)文化组织结构弊端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衰退和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由于层级过多,分工过细,员工拥有的可用知识单一,工作内容单调,企业的制度越完善,员工的工作就越机械化、越细化,每个人的工作被组织限定在狭窄的范围里,极大地阻碍了企业文化共享的有效实现。同时,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按照刚性管理的要求设计实施的,组织机构僵化,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渠道,企业内部的沟通有着很难跨越的层级鸿沟,员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较少,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式交流,这也造成了文化共享障碍。
(三)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问题。企业文化要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的方针,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但是一些企业为了赶时髦、宣传自己和应付有关方面的检查评比,却屡屡重复以往熟悉的“五分钟热度”的做法,既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认真建立相应的操作机构作为组织保障,而是仅仅将企业文化建设看作义务劳动,宣传起来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却只是实用主义的花架子和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自然少有成效。
(四)趋同化现象严重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渗透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并从文化的深层面来探索企业经营的理念和行为规范。但是有些企业在理解企业文化时,却将它狭义地等同于一般的企业礼仪、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及包装设计等外在表现形式,以活动代替建设,以外包装代替内强化,而忽视人的建设、企业精神的培养及企业信用的塑造这些更带根本性的东西,无法起到长期根植于人心中的作用。从而也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出现大量的照搬照套现象,既没有体现出企业文化****性的成分在不同企业的不同实现形式,也难以反映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个性特色,企业文化内容空泛,表述相近,脱离本企业的实际。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适应社会变革的意义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社会与企业的变革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预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同时两者的融合有利于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两者融合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模式的开创提供了新思路。在操作体系上,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从群体到个体,社会变革工作的作用过程主要是从个体到群体;在工作方式上,企业文化侧重文化熏陶、群体模仿,社会变革工作侧重理性灌输、谈心说服。这些互补性说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鉴社会变革工作的经验和优势,为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道路。两者融合为促进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开创了新途径。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一个企业能否有效实现企业文化管理,取决于该企业文化统一性对企业每个成员的影响程度。如果该企业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都具有强烈、深刻的正向影响和导向作用,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普遍拥有和广泛接受企业的群体意识和制度文化,那么,这种企业文化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它必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同时企业自身具有内在的生物性特征,企业的发展总是会遵循着生物体生命周期发展变化的规律。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也必须以企业自身的环境为基础,把握好每一阶段文化的变迁。
(一)初创期向成长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当企业由初创期向成长期变迁时,企业会发现原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在发生变化,企业规模、新员工的加入、新的市场特点都可能促成文化的相应交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个人化管理到流程化和系统化管理转变。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组织内成员之间越来越难以相互了解和认识,大家不得不依靠制度和规范来相互约束,开始替代先前个人的沟通和协调。于是一系列的组织制度和规范就产生了,并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协调和沟通平台,所以企业要注意培养员工的规范意识,并且将企业的理念和制度相结合。(2)引导企业文化自觉。企业文化自觉是指企业文化建设上的一种主观或主动行为,是指企业顺应时代的变迁、顺应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及微观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地构建旨在保持与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初创阶段,企业领导人就应该主动了解企业的环境,引导组织领悟新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在企业出现某些危机或困境时采取激烈的变革手段。(3)利用成功的亚文化。随着市场的扩大,负责企业不同的业务、产品、市场的部门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些不同的部门会有各自特色的亚文化存在。发现和利用成功部门的亚文化来建设整个企业的文化,将有利于减少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沟通协调效率。
(二)成长期向成熟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企业在成长期,文化已经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当其向成熟期企业文化变迁时,需要扬弃先前的规则、价值观,并且要创新出一套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个时期的变革容易引起组织人员的不安,可能还会导致抵制,因此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建立足够的迫切感;创造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建立愿景;把企业目标与组织成员沟通;移除新目标的障碍;系统性规划及创造短期成效;不要过早宣布获胜。
(三)成熟期企业文化的融合
成熟期企业文化主要是防止企业进入衰退,加强企业创新和效率,其文化变革的主要问题是扬弃和处理可以预期的抵制变革,而不是学习新事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要有强烈的决心,宣布更大的使命,从行为模式开始倡导全员参与。同时,要运用系统的科学工具,对现行文化进行诊断评估,综合分析文化的利弊,预测变革的最佳时机。
总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涌动,每个企业都面对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企业只要能把握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地利用文化为自己服务,发掘优良的民族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走上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军,张亭楠.现代企业文化:21世纪中国企业家的思考[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3]许正良,徐颖,王利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4,(5).
[4]张云初,王清,张羽.企业文化资源[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徐先明(1961- ),男,甘肃民勤人,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输油处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政工工作、党群工作、企业管理机制体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变革 融合 企业文化与 社会
热门文章:
- 2024年学习廉洁《警示案例教...2023-12-26
- 2024XX县委书记在重阳节离退...2023-12-26
- 2024年XX政协主席在区委主题...2023-12-26
- 2024支部书记关于人居环境整...2023-12-25
- 2024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实...2023-12-25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心得感悟...2023-12-07
- 实体店双十一活动方案6篇2023-12-06
- 甄选企业出纳个人工作总结多...2023-12-06
- “中秋节”主题创意活动方案8篇2023-12-06
- 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交流材料3篇2023-12-06
相关文章:
-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评价体系构建2021-08-27
- 浅谈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故障维修2021-08-27
- 浅谈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2021-08-27
- 浅谈生态建筑建筑设计应用2021-08-27
- 浅谈WiFi智能灯光控制系统设计2021-08-27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渗透2021-08-27
- 浅谈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2021-08-27
- 浅谈历史教学学生责任意识培养2021-08-27
- 浅谈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2021-08-27
- 浅谈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论文2021-08-27
- 李昌平《取消农业税将引发一...2021-09-26
- 三农问题难绕土地制度变革2021-09-26
-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期待一场深...2021-09-27
- 检验检疫局成本管理:**局的...2021-11-03
- 论营销渠道变革下的企业策略调整2021-11-09
- 网络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变革2021-11-09
- 浅议休闲经济时代的营销方式变革2021-11-09
- 中国邮政管理变革的模式创新2021-11-09
- 为推进军事变革提供理论服务2022-01-06
- 教师论文:教师角色变革及专业...2022-01-22
- 谈业财融合提升软件企业财务...2021-08-27
- 让法律“刚”与文化“柔”有...2021-09-28
- 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问题分析2021-10-17
- 开放教育与教育课程资源融合...2021-10-20
- 企业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研究2022-10-22
- 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导演应...2022-10-26
- 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作用分析2021-08-27
- 社会实践报告_22021-08-27
- 新员工主动社会化行为对社会...2021-09-06
-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2021-09-08
- 社会化评税,依法治税新理念2021-09-09
- ×校社会实践部上半学期总结2021-09-12
-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述职报告2021-09-12
- 社会实践总结2021-09-13
- 玉州区“×博览会”期间社会...2021-09-14
- 社会实践感想2021-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