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范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自我介绍 >

浅谈卷烟打假

发布时间:2022-02-17 15:08:46 浏览数:

  近几年来,各地都向专卖要市场、要效益,大打市场净化攻坚战,使卷烟市场秩序有了根本好转。但不能说假烟已完全从市场上消失,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看,查获假烟的品牌种类在增加(由原来的高档烟向中低档烟发展),贩假、售假的花样在“翻新”,大有杀而不死、打而不绝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假四、五类烟生存的空间广阔

  随着省产烟提价,卷烟市场出现了新问题:一是劣质烟叶在农村市场泛滥,部分烟民改抽“旱烟”;二是假四、五类烟销售猖獗,打而不死。究其根源,基层网点人员的话说得简单明了:近几年来,适合农村烟民的四、五类烟不但越来越少,而且提高了价格,烟民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除少数戒烟外,纷纷寻找同类价格的替代品。周边地区的劣质烟叶及假四、五类烟瞅准这个机会,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满足了这部分烟民的需求。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化大市场、大流通日趋形成,“调结构、上品牌”不仅是适应国际形势的需要,也是国家控制总量、增大企业效益的有效途径。可是就消费者吸烟档次而言,是由各地区、各人的消费能力决定的,引导消费不一定是引高消费,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的实际调整结构。盲目上档次,会给假烟留下广阔的生存空间。

不良的社会风气为假烟 提供了生存土壤

  笔者在与零售户闲聊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假烟的来龙去脉,他们说:“我经营卷烟多年,从本意上说,我不愿意卖假烟,可每逢春节等大的节日期间,总有不少人托我外出进货时捎些假烟用于送礼,我不愁假烟的销路,又有利可赚,何乐而不为?”近几年来,节日期间人们相互拜访、走动,送几条烟、几瓶酒司空见惯。礼品烟中,鱼目混珠,难辨真伪。专卖稽查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发现,假烟出现的高峰期也在春节、中秋节等大型节日之后。询问假烟的来路,90%的回答是代为处理礼品烟。虽然这种现象不是社会的主流,但也为打假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打击假烟工作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单靠烟草专卖部门和有关执法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追根溯源难

  商南县地处三省八县结合部,四通八达的公路为假烟提供了方便的通道。近几年来,市场查获的20多个假烟品牌,全部来自河南、湖北等周边省份。虽然每年在打假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解决的仅是燃眉之急。虽然我们对假烟的产地、窝点了如指掌,但必须依据《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执行,跨省、跨区域“端窝打点”难。中国入世,烟草行业应对全球一体化虽然已成事实,但地方割据的局面、省际间的贸易壁垒仍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区域封锁和地方保护往往使打假半途而废,追根溯源成为空谈。要想从根本上堵绝假烟的泛滥,需要下好全国一盘棋,工商联手、政企联手、军民联手、省际联手,切实打破地方封锁,全面实施国家专卖而不是地方专卖。

全民共同参与打假的意识不强

  在市场上一转,你就会发现许多商店门口赫然挂着“假一赔十”的招牌,可一旦真的买到假烟呢,售假者往往会察颜观色,自认为惹不起的,赔上笑脸,换上一条(包),你不好意思让他赔十。至于其他“无足轻重”的人物,售假者要么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要么嫁祸于人,死不认帐。遇到这种情况,十有八九的消费者抱着“赔不起时间”、“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自认倒霉,把打假的任务交给烟草专卖局。假如人人都能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配合烟草局参与打假行动,死死咬紧“假一赔十”的承诺,学习打假英雄王海,呼吁受害者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理直气壮地要求索赔,直至售假者声名狼藉,兑现承诺为止。试想,真正到了那一天,售假者成了过街的老鼠,还有生存的环境吗?

各执法部门配合协调不力

  随着烟贩贩假、售假行动的诡秘和手段的多样,行政执法的手段显得越来越疲软。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不详,不力于办案收集证据。虽然大多数县(市)公司进驻了警察中队,但由于费用过大,人员编制普遍较少,又加上有些派驻人员临时思想严重,怕得罪人,中队的作用仅仅是壮壮声势而已。偶遇突发情况,相关执法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予以配合,谈条件、推诿、扯皮的事件时有发生,延误了案件的查处。因此,为打假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是烟草局一家的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应以大局为重,从保障国家的财政税收、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主动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通力配合,形成良好的专卖执法氛围。

相关热词搜索: 卷烟 浅谈 打假